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4篇
  9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本试验以‘红露珍’山茶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蕾期(I)、花瓣露出(II)、花冠微展(III)、花冠完全展开(IV)和落地花冠(V)等5个阶段花瓣和雄蕊等部位气孔的分布特点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花瓣基部的上下表皮、雄蕊管的内外表皮均有气孔分布。在每个阶段,花瓣基部上表皮的气孔器长度极显著大于下表皮的气孔器长度(P〈0.01)。当山茶花冠微展时,下表皮的气孔开度为(2.5±0.3)μm,而当花冠展开时,下表皮的气孔开度却为(0.9±0.3)μm;上表皮的气孔开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未发生显著性的改变,其平均开度为(4.3±0.3)μm。在每个阶段,花瓣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密度大于上表皮的表皮细胞密度。雄蕊管内外表皮上的气孔在各阶段均维持较大的气孔开度。气孔的不均等分布、气孔开度的变化、表皮细胞的差速生长都可能与花瓣的展开有关。  相似文献   
932.
我国北方地区在旧石器晚期偏晚阶段新出现了一类加工复杂且修理精美的石器类型,可称为"小型两面器"。本文对旧大陆东西方晚更新世考古材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这类"小两面器"在旧大陆西侧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距今约7万年前南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Still Bay文化已经出现,蕴含热处理技术和压制技术并已作为投射尖状器使用。到了距今4万年前,小型两面器技术在欧洲开始兴起,逐渐形制变的多样化。我国地处旧大陆东侧,发现的小两面器无论是时代还是器形均显示与旧大陆西侧密切关联,应当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旧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933.
对厦门沿海6个代表性站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为期1年的采集, 共分离鉴定了27种砂壳纤毛虫, 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 20种, 薄铃虫属Leprotintinnus 3种, 类铃虫属Codonellopsis 2种, 领细壳虫属Stenosemella 1种以及网纹虫属Favella 1种。对该5属27种砂壳纤毛虫进行形态学描述, 并提供了显微照片, 其中侧胀拟铃虫Tintinnopsis ventricosoides Meunier, 1910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34.
应用3对引物,从禾谷镰孢菌(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MBC)的敏感菌株(MBC^R)和田间及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MBC^R)中扩增β-微管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1631bp,包含3个内含子,编码447aa,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丝状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达95.12%~99.30%。MBC^R和MBC^R菌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MBCR菌株未发生任何位点的突变,说明G.zeae对MBC的抗药性机制并非像其他丝状真菌一样由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935.
为了进一步确定PrP蛋白与微管蛋白是否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PrP蛋白多肽链中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我们表达纯化了全长的PrP以及PrP蛋白缺失突变体,提取了兔脑组织中天然微管蛋白。利用pull-down及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全长PrP及PrP蛋白缺失突变体与微管蛋白是否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全长His-PrP23-231能与微管蛋白发生体外相互作用,并首次证实了PrP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PrP N端第23位至91位氨基酸。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rP在神经细胞的主动转运机制以及Prion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6.
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性器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精子器与颈卵器都由原叶体表面的细胞发育而来.但二者不是同源的,精子器由基细胞、环细胞和盖细胞和精细胞构成,成熟后以盖裂方式开放.卵细胞成熟后,颈卵器内的腹沟细胞与颈沟细胞都解体,颈卵器开放时前端几个细胞破裂,并释放粘性物质以吸引精子.  相似文献   
937.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附加农药诱杀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汉杰  邱同铎 《昆虫知识》1998,35(2):108-110
通过田间对梨小食心虫雄蛾着陆行为观察,设计出4种诱杀器,其中双翼式和台式最适于雄蛾降落。诱杀器的材料以PVC塑板为好。涂在诱杀器上的缓释型菊酯农药,开始对雄蛾有较强的忌避作用,但在田间暴露10天后,雄蛾着陆率可在80%以上,让雄蛾接触在田间暴露的药膜5秒左右,开始雄蛾可在10分钟内被击倒,当药膜在田间暴露80天后,仍可击倒雄蛾,所以这种性诱剂加农药的诱杀器有可能用来防治梨小食心虫或其它小型害虫。  相似文献   
938.
利用转基因克隆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重组人的抗凝血酶III(rhATIII)蛋白质。其中包括: 筛选出人的抗凝血酶Ⅲ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 利用山羊的b-酪蛋白基因的启动区, 终止信号和Enterokinase蛋白酶酶切DNA序列, 构建在乳腺中特异表达rhATⅢ的表达载体。同时在转基因载体的末端连接一个新酶素筛选基因(Neomycin)。再以细胞转染、G418筛选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克隆)等过程, 最后获得含有人的抗凝血酶Ⅲ基因的转基因克隆奶山羊。我们共获得了5个原代转基因公羊。第一只克隆羊在出生后78 d死亡, 解剖表明: 羊的肺部和肾脏等器官有异常。其它克隆公羊经过与崂山种母羊交配, 得到转基因后代, 其中两个原代转基因羊的后代母羊已成熟、所获得的奶经蛋白质电泳证明: 转基因克隆羊后代奶中含有约60 kD大小的rhATⅢ糖蛋白; 经Elisa检测表明: 在奶中含有大量活性的rhATⅢ, 在来源于两个不同克隆公羊的后代母羊奶中的rhATⅢ含量分别为0.4 mg/L和3 g/L。此研究证明: 转基因奶山羊可以大量地生产具有很高活性的rhATⅢ。用这种方法生产的rhATⅢ通过蛋白质提纯, 制成注射针剂, 将可用于人的抗凝血酶III缺乏症的治疗、预防血栓和重大手术过程中的止血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939.
利用蛋白银法对采自山东胶州育虾池的一种海洋盾纤类纤毛虫,水滴伪康纤虫(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 Evans&Thompson,1964)的口器发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并对其形态学做了补足性描述。文章通过对该青岛种群发生过程的研究,认为前人所报道的种群(Evans&Thompson,1964;Pomp&Wilbert,1988)缺乏对某个发生关键时期的观察而存在着错误,即:后仔虫的小膜2明确来自老的口侧膜,而不是前人报道的盾片。此外,文章还发现该种的发生与本属另一哈氏伪康纤虫的发生过程几乎完全相同。主要细胞发生过程为:盾片最先增殖,形成初级原基区,然后分裂成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最终消失,而后部分最终形成后仔虫的小膜3。继盾片增殖之后口侧膜的锯齿状结构沿细胞纵轴方向分裂成两列,右侧的一列增殖形成次级原基区,之后分裂成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迁移形成后仔虫的口侧膜和盾片,后部分形成后仔虫的小膜1和小膜2;老口侧膜的残余部分形成前仔虫的口侧膜及盾片。老的小膜1、小膜2和小膜3则完全为前仔虫所继承。  相似文献   
940.
磷酸丙糖转运器(tnose phosphate/phosphatetranslocator,TPT)是源、库间光合产物分配的第一调控部位,研究TPT的特性及其对同化物分配的调节,对于提高光合作用同化物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首先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中分离制备了完整性达91%以上、具有较高纯度的完整叶绿体.利用TPT不可逆抑制剂[H3]2-DIDS标记和SDS-PAGE,以及小麦TPT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TPT蛋白仅存在于叶绿体被膜中,约占被膜总蛋白的15%,其分子量为35 kD,而在液泡膜和线粒体膜上不存在.采用硅油离心法研究TPT对磷酸二羟丙酮(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DHA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葡萄糖-6-磷酸(glucose-6-phosphate,G6P)与Pi的反向运输动力学的结果表明,DHAP/Pi的最大运输活性最高,PEP/Pi次之,G6P/Pi最低.TPT与这些运输底物的Km值由小至大,分别为DHAP、Pi、PEP和G6P,证明TPT的最适运输底物为DHAP.用DIDS处理时,TPT对DHAP运输活性的抑制达95%.TPT运输活性受到抑制时,可导致叶绿体内大量积累淀粉.TPT在调控小麦叶绿体同化产物的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保证卡尔文循环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通过TPT外运到胞质中参与蔗糖合成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磷酸丙糖(triose phosphate,TP)约占93.6%,而用于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的TP仅占6.4%.生理条件下其功能是高效率地把大部分光合同化产物TP及时运出叶绿体到胞质中,用于合成蔗糖并运输到其他库器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