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1篇
  5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标记,却很难用于山茶物种中。通过对1个疑似香港红山茶(Camellia hongkongensis)的样本进行ITS区域的扩增、克隆和测序,从中获得74种不同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其ITS区域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其中76%的序列为假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超过半数的假基因源自同一祖先。这些假基因在经历多次基因重复后分化成至少5个谱系,且每个谱系中的序列非常相似,这表明一些假基因不但未被剔除,反而通过快速复制事件幸存下来。由于山茶物种个体内ITS的高度多态,使用这个区域区分山茶物种可能导致错误。然而,通过比较香港红山茶中的1个种间特异性r DNA假基因,确定该样本属于香港红山茶。  相似文献   
122.
山茶属一新组—柱蕊茶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23.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N循环规律.结果表明,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N循环率为43%,N输出量为196.5kg·hm-2,土壤N盈余量为237.6kg·hm-2,均最高.鸡子系统N产投比为91%,转化率较高.系统外N投入率比另两系统明显减少,系统内N循环量最大,为824.1kg·hm-2.该系统N循环活跃,具有较合理的N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124.
肾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茶是一种对肾脏及与泌尿系统疾病具有良好功效的热带珍稀药用植物。随着能脏病中成药热潮的兴起,肾茶必将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就国内外对肾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运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明确不同成熟度茶树叶片对浙江等4个地理种群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发育和生殖的影响,旨在揭示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对不同质量食物的适应力差异,为制定各地茶尺蠖种群的差异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浙江、湖北、福建和江西等地茶尺蠖种群饲喂嫩叶、成叶和老叶3种不同成熟度的茶树叶片后,对比研究其发育历期、死亡率以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与生命表参数。【结果】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成叶处理发育历期最短;幼虫3龄前死亡率以老叶处理死亡率最高(达33%),嫩叶处理最低(达15%),每雌产卵量以嫩叶处理最高(达362.23粒),老叶处理最低(达56.67粒);在内禀增长率、净繁殖率、种群加倍时间、周限增长率等5个生命表参数方面,各地理种群在成叶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嫩叶和老叶处理下差异显著(P<0.05)。通过茶树叶片内含物与茶尺蠖发育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地理种群生命参数与各物质成分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分别有2种物质与湖北种群、江西种群相关性最大,分别有1种物质与浙江种群、福建种群密切相关。【结论】浙江、福建、湖北和江西4地区茶尺蠖种群在取食适应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浙江种群取食不同发育成熟度茶树叶片后的适应性较强,在幼虫期存活率、每雌产卵量和世代净繁殖率(R0)等重要参数方面都较突出;而湖北种群对老叶这一不良食物的适应能力最弱(死亡率最高、净繁殖率较低);江西种群对老叶的适应能力较弱(死亡率较高、净繁殖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6.
茶尺蠖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病死时间分布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恭银  胡萃 《生态学报》1994,14(2):196-200
本文观察了14℃,18℃,22℃,26℃,4种恒温和杭州5-6月自然变温下,茶尺蠖各龄初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病死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各恒温下幼虫累计相对病死频率的时间分布趋于一致。病死时间正规化后,同龄幼虫在各恒温下的病死时间分布可用公共T-分布代表,并可用Weibull函数很好地加以拟合,采用此法,也可较好地模拟自然变温下幼虫的病死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模式标本的考订,指出大苞茶的原始描述中关于子房特征的部分与模式标本的实际性状不符,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修订。基于修订后的形态特征,该"绝迹"物种在模式产地的周边地区被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28.
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窄叶短柱茶Camellia fluviatilis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窄叶短柱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为18.65 μmol·m-2·s-1;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得知,其光补偿点为12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500 μmol·m-2·s-1。相关性分析表明,窄叶短柱茶净光合速率与光强、大气温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和0.939;与胞间CO2浓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关系数为-0.752;与大气CO2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605。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obNPV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可侵染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2种宿主。为探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对影响防效的3个因子喷施方式、剂量和虫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2种喷施方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104 PIB·2 000 IU/μL)防治灰茶尺蠖的效果;设置75、150和375 mL/667 m23种剂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并比较其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不同虫龄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分别为69.0%和67.6%,两者无显著差异;在75、150和375 mL/667 m23种剂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并比较其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不同虫龄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分别为69.0%和67.6%,两者无显著差异;在75、150和375 mL/667 m2 3种剂量下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75 mL/667 m2 3种剂量下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75 mL/667 m2剂量下的防效最高,150 mL/667 m2剂量下的防效最高,150 mL/667 m2其次,150 mL/667 m2其次,150 mL/667 m2和375 mL/667 m2和375 mL/667 m2剂量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3.3%、78.7%和67.8%,对1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3龄。【结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灰茶尺蠖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剂量可选用150-375 mL/667 m2剂量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3.3%、78.7%和67.8%,对1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3龄。【结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灰茶尺蠖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剂量可选用150-375 mL/667 m2,以1龄幼虫期喷施防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0.
云南山茶属茶组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山茶属茶组一新变种张芳赐(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ANEWVARIETYOFTHEGENUSCAMELLIASECT.THEAFROMYUNNANZhangFangci(AgriculturalUniversityofYunnan,K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