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9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影响光合细菌类胡萝卜素形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初步确认为球形红假单胞菌属的S—1菌株进行了类胡萝卜素形成因素的研究。通过对光照强度、温度、pH、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成份等培养条件的探讨,找到了适合类胡萝卜素形成的条件,为开发光合细菌类胡萝卜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
新疆的沙枣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枣,又名桂香柳、十里香、银柳、吉格旦(维语名),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ElaeagnusL.)的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各省(区)、内蒙古和华北西北部,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半荒漠地带为中心,是干旱区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本文主要介绍新疆的沙枣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沙枣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新疆的沙枣共有4种:狭叶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尖果沙枣(Ela-eagnus oxearpa schlecht)、准噶尔沙枣(Elaeagnus songa(?)ia berch ex schlec-ht)和砂生沙枣(Elaeagnus moor—eroft-  相似文献   
93.
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求偶鸣声和交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用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油点滴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初羽化雌虫背部,点滴量分别为1.0、2.5及5.0μg,或将试虫饲养在分别用3%、6%及9%印楝油乳液喷雾处理过的稻株上.结果表明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正常的发声和交尾行为有明显干扰.8.3—25.0%的处理雌虫不能发声,也不交尾;8.3—58.3%发出不正常的求偶鸣声;其余鸣声虽基本正常,但脉冲重复频率增高,鸣叫持续时间缩短.后者可完成交尾,交尾前历时明显延长,但交尾时间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4.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95.
96.
红翅皱膝蝗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螺旋与轴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7.
从野生冬虫草菌株中获取菌种,经人工驯化栽培,冬虫草(子实体)在生产实践中普遍出现传种几代后菌种严重退化的现象,通过菌种提纯复壮前后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栽培情况的对比,结果证明不断对菌种进行提纯复壮,使菌种保持原有品种的遗传物质,恢复原来的生活力和优良种性,对防止菌种过早退化、保障子实体优质高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生活环境中的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着严重威胁,利用微生物分解甲醛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通过筛选,获得10株耐受甲醛真菌,其耐受的甲醛质量浓度为1.2~1.9 g/L。通过形态鉴定,10株真菌分别隶属于曲霉属Penicillium和青霉属Aspergillus。扩增耐受能力最强的4株真菌的ITS和β-tubulin部分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3株青霉(HFTS2、HFTS8和HFTS10)同属于产红青霉P. rubens,1株曲霉(HFTS5)为众多曲霉A. creber。本研究首次发现产红青霉和众多曲霉具有高浓度甲醛耐受性,为进一步探索真菌甲醛代谢和研发工程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14-320
介绍了单因素法优化红松籽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红松籽油包合物固化率为70.95%,包合物含油率为26.88%。且对红松籽油和红松籽油包合物脂肪酸组分、粒径、电位和生物利用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包合物中红松籽油的各组分含量与红松籽油中各组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其中皮诺敛酸的含量为14%~16%。红松籽油包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77.3±2.6 nm,电位为-33.01±1.4 mV。红松籽油包合物组的血药最大浓度(Cmax)是红松籽油组的1.27倍,t1/2a是红松籽油的1.42倍;AUC值是红松籽油1.56倍;平均滞留时间(MRT)是红松籽油的1.04倍。因此,通过本实验说明红松籽油包合物与水溶液形成乳剂,粒径减小,水溶性增大,增加了包合物在体内的t1/2a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提高了皮诺敛酸在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