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5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4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785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7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两种不同施药方法评价八种药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筛选有效防治韭蛆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药剂及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方法】本试验充分抓住韭蛆喜湿这一生物学特性,采用两种不同的施药方法(单次定点淋根法和二次灌根法)评价8种药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结果】同种药剂不同的施药方法,二次灌根法在韭蛆防效、韭菜保苗率和韭菜增产率三方面均明显高于单次定点淋根法。同时,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3种药剂单独使用,或分别与辣根素混配,对韭蛆均表现出最佳的防治效果。【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对防治韭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温度对微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温度对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iae为猎物,分别在5个恒温(15,20,25,30和35℃)条件下室内饲养,调查了温度对微小花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繁殖力以及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在15~35℃范围内,各虫态平均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下完成一个世代发育需要52.45 d,而35℃下仅需14.85 d。直线回归分析表明,微小花蝽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359.20日·度。世代存活率和单雌平均产卵量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17.07%和41.00粒。种群趋势指数在15℃和35℃下小于1,种群呈负增长;20~30℃下大于1,且25℃时最高,为3.92。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3.32,0.04和1.04;种群世代周期以15℃时最长,为57.76 d,35℃时最短,为17.50 d。【结论】取食腐食酪螨的微小花蝽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这些结果为利用腐食酪螨人工饲养微小花蝽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93.
郑晓敏  齐心  褚栋 《昆虫学报》2016,(6):663-668
【目的】使昆虫两性生命表研究能省时省力地记录产卵量,同时维持分析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以每日记录产卵量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通常称为Q型)感染与未感染Cardinium的2个品系的原始数据为基础,将产卵量按照每2,4和5 d进行简化记录,以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对种群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除成虫产卵前期(adult preoviposition period,APOP)和产卵天数受到影响外,简化记录方法对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r)、周限增长率(finite rate of increase,λ)、净增殖率(net reproductive rate,R0)、平均世代周期(mean generation time,T)、成虫前历期、繁殖力、雌雄虫寿命和总产卵前期(total preoviposition period,TPOP)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结果说明,这种简化记录方法对生命表的主要参数无显著性影响,可用于生命表研究中以节省时间与劳力,并且减小每天检视可能对成虫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两性生命表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酵母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酵母菌作为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的通俗名称已广为人知,对酵母菌的分类,细胞形态、结构,繁殖方式,营养、呼吸和生活习性,以及菌的分离、培养和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5.
杨扬 《生物学通报》2007,42(9):47-49
遗传系谱图的判定识别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为它不仅能很好地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而且在考试中该题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历来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但学生对遗传系谱图的判定识别往往无从下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仔细分析了遗传系谱图中蕴含着的规律,吸取了其他教师对这方面研究的精华之处,再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应用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绵羊种布鲁氏菌非典型株019进行分类研究。利用高变8聚核苷酸DNA指纹技术(HOOF-Prints)对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可变数目重复片段(VNTR)的8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将测定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比较分析,应用DNAMAN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和绵羊种布鲁氏菌参考株63/290的亲缘关系高于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与其他参考株的亲缘关系,该结论与细菌学常规鉴定结果一致。应用HOOF-Prints技术可以对绵羊种布鲁氏菌非典型株019进行鉴定,该技术有望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7.
红花木莲有性繁殖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鲁元学  武全安  龚洵  张启泰  张彦萍   《广西植物》1999,19(3):267-271
红花木莲是木莲属中较原始的种类,是我国珍贵的用材及观赏树种,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由于它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人为的破坏,成年植株逐渐减少,已陷人濒危的境地。本文探索了其种子生理及萌发特性,掌握了有性繁殖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并通过引种栽培观测其生态生物学特性,认为在昆明引种栽培区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提出了在扩大迁地保护的同时,将其一部分苗木返回自然生境中,进行种群重建,以扩大其种群,对保护和持续利用这一珍贵树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1994—1998年获得的246尾标本,对中华鲟繁殖群体的性比、性腺发育成熟个体比例、年龄结构、体长和体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历史资料,对其种群资源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小麦改良的目的是创制品质优良、产量高、抗逆和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了有效地进行这项工作,一方面要保存优良的原始栽培作物种质,以及用理化诱变措施和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体细胞变异来丰富小麦基因库;另一方面则要开发利用栽培小麦的野生亲缘种属的巨大基因资源,如耐寒、耐盐碱、抗倒伏、抗病虫害和高蛋白、高赖氨酸等优良性状的基因。因此,利用远缘杂交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来改良小麦种...  相似文献   
1000.
特异亲和活性蓝染料的小分子RNA的SELEX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化学合成含有20 个核苷酸随机序列, 长度为73 个核苷酸的单链 D N A 随机库; P C R 扩增和双链化后, T7 R N A 聚合酶体外转录得到单链 R N A 随机库。以活性蓝染料凝胶柱为筛选介质, 体外进化方法筛选特异亲和活性蓝染料的 R N A 分子。经8 轮循环筛选, R N A 群体亲和染料的比例从小于0 .03 % 上升至22 .4 % 。克隆筛选出 R N A 序列后, 测定了30 个克隆的序列, 得到三类 R N A 分子。经二级结构分析和活性蓝染料特异亲和能力测试,发现 R N A 特异亲和活性蓝染料的主要结构因素是 R N A 形成的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