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440篇
  2359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931.
桦褐孔菌发酵及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酶标仪法,对桦褐孔菌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进行了测定,发现该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一步用DPPH薄层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CHCL3提取物中主要含有两个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组分.在此基础上,以清除自由基活性为指标,对桦褐孔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g/L、甘油6mL/L、蛋白胨15g/L、CuSO4 0.005g/L、酪氨酸0.05g/L;种龄为7d、装液量为50mL/250mL、转速为180r/min、接种量为10%时,桦褐孔菌发酵液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932.
本文研究了影响紫背天葵试管苗花青甙含量的某些因子,即培养基成分,pH、糖、维生素B_2和椰乳。生长在1/2SH培养基上的苗,它的花青甙含量比在1/2MS培养基上的增加33%。对花青甙含量和苗的生长都有利的培养基pH是5.8。糖的种类对花青甙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在含果糖培养基中生长的苗,其花青甙浓度比其他糖中的高,可比蔗糖的增加52%,但培养物生长量很低,仅为蔗糖的64%。葡萄糖对紫背天葵花青甙的含量和生长都有良好的作用。上述两方面都比在蔗糖中的增加近30%;对花青甙含量的葡萄糖适宜浓度为4%。看来,糖对花青甙浓度的影响与培养物的生长速度之间有某些关系。椰乳对苗的生长和花青甙含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增加180%和50%。  相似文献   
933.
【目的】为了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的2种衍生物和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compound potassium peroxymonosulfate powder, KMPS)运用于体外细胞实验中,以评估这3种药物对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的抑制和杀灭效果。【方法】利用MUSE法和CCK-8法评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棕榈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palmitate,EGCG-P)、乙酰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peracetylate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c EGCG)和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3种药物对细胞的安全浓度,利用体外细胞感染病毒模型,使用不同浓度测试物处理病毒或细胞后感染病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 RT-PCR)法分析不同测试物对病毒的抑制和杀灭效果。使用不同浓度测试物处理细胞后,利用q RT...  相似文献   
934.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个转cry1Ab基因水稻(Bt水稻)品系KMD1和KMD2不同生育期叶鞘内Cry1Ab杀虫蛋白的含量及其通过褐飞虱和拟水狼蛛的转移和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这2个品系中抽穗期和黄熟期叶鞘内Cry1A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KMD1和KMD2中Cry1Ab杀虫蛋白可以通过食物链转移到Bt水稻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其天敌拟水狼蛛体内。褐飞虱在KMD1或KMD2上取食2 d后,体内均含有Cry1Ab杀虫蛋白,但连续取食2、4、6、8和10 d后,其体内含量并未因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当拟水狼蛛捕食以KMD1或KMD2为食的褐飞虱时,在捕食2、4、6、8和10 d后,其体内均可检测到Cry1Ab杀虫蛋白,其含量并未随捕食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上升,但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褐飞虱体内的含量。可见,该蛋白可通过水稻转移至褐飞虱,再转移至拟水狼蛛,并存在明显的富集现象,而这种富集并不随蜘蛛捕食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拟水狼蛛捕食以KMD1或KMD2为食的褐飞虱时,其捕食量未受到显著影响,其中肠酶粗提物对Cry1Ab杀虫蛋白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35.
分析了全国6个不同褐飞虱发生区内16个监测点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前期迁入量与从前两年1月至当年6月各月ENSO 指标(包括4个Nino区海温和南方涛动指数(SOI)的月平均距平值)遥相关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与褐飞虱前期迁入量显著遥相关的ENSO指标主要为N3区、N4区和N3.4区的海温,三者共占显著相关指标总数的71.8%.在时间分布上,显著遥相关的ENSO指标主要分布在前两年和前一年(约占84%),当年仅占16.7%.从相关性质来看,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各Nino区海温在前两年至前一年春季之前呈负相关,而与前一年冬季至当年春季呈正相关;与前一年夏秋季ENSO指标的相关性质则无明显规律.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各Nino区海温和与SOI遥相关的相关性质相反.以前期显著相关的ENSO指标为预测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褐飞虱前期迁入量的中长期预测方程.筛选出历史回检率和预测准确性较高的方程,经集成后共获得12个预报模型,可提前3~27个月作出预测,预测的准确率为88.9%.  相似文献   
936.
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各自的引诱比例(头数)分别为57.50%(23头)和42.50%(17头)。稻虱缨小蜂对2种飞虱4组材料,完整卵、磨碎卵、带卵叶鞘和若虫为害叶鞘的行为反应,除了在褐飞虱完整卵上的搜索时间极显著地长于在白背飞虱完整卵上的以外,其余的均不存在差异。挥发物捕集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非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稻飞虱利它素及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中的作用不明显。文中就稻虱缨小蜂识别2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7.
褐飞虱抗甲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和抗性生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甲胺磷筛选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品系(R),对甲胺磷的抗性达到43.74倍,对马拉硫磷、二嗪磷、异丙威、仲丁威及醚菊酯都表现出一定的交互抗性,而对氰戊菊酯和吡虫啉的交互抗性不显著。为了研究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和对其它药剂交互抗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活体增效试验和离体生化实验。用2 μg/头的增效剂预处理试虫的活体增效实验结果显示,在甲胺磷筛选品系(R)中, TPP(triphenyl phosphate, 磷酸三苯酯)对甲胺磷的增效倍数达到4.54,TPP对马拉硫磷、二嗪磷、仲丁威、异丙威都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2.76、2.07、2.17和1.64;PBO(piperonyl butoxide,胡椒基丁醚)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和醚菊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DEM(diethyl meteate, 顺丁烯二酸二乙酯)的增效作用不明显。研究离体情况下增效剂对三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发现,TPP对R品系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抑制率69.04%),PBO对多功能氧化酶(MF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29.30%),而TPP和PBO在F品系和S品系中对酯酶和MFO的抑制作用都较小;DEM在三个品系中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都很小。由此可见,酯酶在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中起最主要作用,在马拉硫磷、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的交互抗性中起很重要作用;MFO可能在甲胺磷抗性和醚菊酯、马拉硫磷的交互抗性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38.
为了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粉垄条件下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蚯蚓粪、猪粪分别与复合肥配施于粉垄蔗地中,并以单施复合肥作为对照,研究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对粉垄土壤理化性状及甘蔗养分、产量、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可在不同时期分别提高粉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939.
镉对尖紫蛤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镉(Cd2+)对尖紫蛤消化盲囊和鳃抗氧化酶的毒性影响程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0.005、0.05、0.5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24h、72h、120h)对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为0.005 mg/L时,在整个实验期间Cd2+对消化盲囊和鳃内的SOD、CAT、GSH-PX活性并无显著影响。在Cd2+浓度为0.05 mg/L和0.5 mg/L时,SOD、CAT、GSH-PX在鳃和消化盲囊中的活性都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在0.05 mg/L暴露时,鳃和消化盲囊中的SOD、CAT和GSH-PX的活性随时间逐渐增强,在72h时达到最大值,但在120h时略有降低。在0.5 mg/L暴露时,消化盲囊中SOD、CAT及鳃中CAT活性在24h时上升达到最大值,但鳃中SOD直到72h才达到最大值,并均在120h下降到最低,其中消化盲囊中SOD和CAT活性在120h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消化盲囊对Cd2+的敏感性高于鳃有关。在0.5 mg/L暴露的鳃中,GSH-PX在24h、72h活性并不上升,在120h甚至低于正常水平,0.5 mg/L暴露的消化盲囊中,24h时迅速增高,然后逐渐下降到正常值。这可能与Cd2+结合了GSH-PX的活性中心,降低了GSH-PX的活性有关。与3种酶活性随着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酶活性会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鳃和消化盲囊中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不出现下降,这表明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的MDA含量可以灵敏的反映机体内的氧化损伤程度,但不能敏感的反映水体中Cd2+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940.
【背景】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天然、广谱、高效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是一种重要的纳他霉素产生菌。目前S. gilvosporeus基因组序列分析还未有报道,限制了该菌中纳他霉素及其他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调控的研究。【目的】解析纳他霉素高产菌株S. gilvosporeus F607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挖掘其次级代谢产物基因资源,为深入研究该菌株的纳他霉素高产机理及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相关软件对F607菌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功能注释、进化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并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注释分析,比较分析不同菌种中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差异;分析预测S.gilvosporeusF607中纳他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结果】F607菌株基因组总长度为8482298bp,(G+C)mol%为70.95%,分别在COG、GO、KEGG数据库提取到5 062、4 428、5063个基因的注释信息。同时,antiSMASH软件预测得到29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纳他霉素基因簇与S.natalensis、S. chattanoogensis等菌株的纳他霉素基因簇相似性分别为81%和77%。除2个参与调控的sngT和sgnH基因和9个未知功能的orf基因有差异外,S. gilvosporeus F607基因簇中其他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排列顺序与已知的纳他霉素基因簇高度一致。【结论】分析了S. gilvosporeus全基因组信息,预测了S. gilvosporeus F607中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为从基因组层面上解析S. gilvosporeus F607菌株高产纳他霉素的内在原因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揭示纳他霉素高产的机理及工业化生产和未来新药的发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