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9篇
  5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米曲霉中的紫草色素诱导物对滇紫草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滇紫草细胞培养第8天时加入来源于米曲霉的紫草色素诱导物,12h后滇紫草细胞中紫草色素含量增加,其衍生物之一的乙酰紫草素的相对含量增加,胞内可溶蛋白合成量上升,细胞对碳源消耗增多,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处理12h后,培养液电导率下降,pH上升,K^+外泄和Na^+大量内流,表明离子跨膜运输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2.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5037产生的α-淀粉酶,酶反应最适温度范围为55—63℃,以60℃为最好。反应pH范围在4.4—6.0之间,最适PH为4.8—5.2。酶的pH稳定性为5.5—8.5。酶的热稳定性在50℃以下较好,加Ca~(++)对酶的稳定性有显著的作用。凝胶电泳分析,此菌株产生的酶系较纯。酶作用产物为糊精和低聚糖,延长反应时间则产生麦芽三糖和多量麦芽糖以及部分葡萄糖。  相似文献   
73.
根据寄生曲霉脂肪酶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404488)及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人工合成了寄生曲霉脂肪酶基因lipAP.将基因克隆到pFL-B13cl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pFL-B13cl/Lip AP,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优化表达.融合蛋白Sumo-LipAP在0.1 mmol/L IPTG、37℃条件下诱导6 h表达量最高.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His-Sumo-LipAP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53 kD.复性后透析处理,大部分融合蛋白转化为正确构象且具有催化活性,经一步疏水层析其纯度可达98%.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和分析发现,LipAP空间结构保守,具有催化三联体(Ser173-Asp226-His288)、活性部位盖子(S111YSIRNWVTDAT122)及保守五肽(GHSLG)3个功能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离鉴定云南普洱茶、广州小青柑、广西六堡茶和湖南熙茯茶中的主要真菌,并探讨其产消化酶活性。方法 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不同发酵茶中的真菌,通过其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透明圈法测定不同真菌的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 从4种发酵茶中共分离出8种真菌,其中,在云南普洱茶中分离出2种真菌,分别为篮状菌(Talaromyces. sp.)和T. variabilis;广州小青柑中分离出3种真菌,分别为阿曲霉(Aspergillus amstelodami)、烟曲霉(A. fumigatus)和绳状篮状菌(T. funiculosus);广西六堡茶中分离出2种真菌,分别为黑曲霉(A. niger)和冠突曲霉(A. cristatus);湖南熙茯茶中仅分离出谢瓦曲霉(A.chevalieri)。其中Talaromyces. sp.、T. variabilis、A. niger、A.amstelodami、A. fumigatus、T. funiculosus有产纤维素酶活性,Talaromyces. sp.、T. variabilis、A. cristatus、A. fumigatus、T. funiculosus有产淀粉酶活性,Talaromyces. sp.、T. variabilis、A. niger、A. fumigatus、T. funiculosus有产蛋白酶活性,A. niger有产脂肪酶活性。在8种真菌中,T. variabilis、烟曲霉和绳状篮状菌可同时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黑曲霉能同时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冠突曲霉仅有产淀粉酶活性;阿曲霉仅有产纤维素酶活性。通过比较不同真菌的产酶活性表明,烟曲霉的产蛋白酶活性能力最强;Talaromyces sp.的产纤维酶活性能力最强;Talaromyces. sp.和绳状篮状菌的产淀粉酶活性最强。结论 发酵茶的真菌以曲霉菌属Aspergillus、散囊菌属Eurotium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为主,多数真菌具有产消化酶活性,这些酶可能在茶叶发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发酵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75.
农杆菌介导的紫色红曲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各种转化因素,建立了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红曲霉(Monascus)的高效转化体系:红曲霉在PDA培养基培养21 d后收集孢子,制备红曲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6个/mL,根癌农杆菌浓度为OD600值0.5,诱导剂AS浓度为100μmol/L,农杆菌与红曲霉在25℃共培养3 d。采用此转化体系构建了含有530多个转化子的红曲霉T-DNA插入突变体库。随机选取50株转化子菌株进行分子验证和稳定性检测,证明T-DNA成功插入红曲霉基因组DNA中,并能稳定遗传。最后,通过形态观察筛选出8株变异较大的菌株,为以后的红曲霉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
普洱熟茶后发酵优势菌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开发普洱熟茶生产的规范技术,本文对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芮之一的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酸碱度有广幅的适应性;在以硫酸铵或豆饼粉为氮源,玉米粉或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培养温度以30℃最为适宜.同时,对菌落的牛长规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大量培养,以及普洱茶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李永泉 《菌物学报》2001,20(3):392-396
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L86复合酶生产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通过溶氧浓度调节和中期补加蛋白水解液对发酵过程进行调控。结果表明较优的培养基组成为(g/100ml):黄豆粉4.0、玉米粉1.0、鱼粉0.6、蚕蛹粉0.6、CaCl20.5、NH4Cl1.0、Na2HPO4·2H2O 0.4;通气量控制30h前1:0.5、30-50h1:1.0、50h后1:1.2 v/v/m。在上述条件下摇瓶,酸性蛋白酶酶活10000u/ml、纤维素CMC酶3600u/ml;在0.5m3搅拌罐中扩大中试平均发酵单位酸性蛋白酶5500u/ml、纤维素CMC酶2200u/ml。  相似文献   
78.
云南省可培养丝孢真菌资源的调查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继续报道曲霉属的16个分类群:杂色曲霉原变种,杂色曲霉疣梗变种,聚多曲霉,焦曲霉,土曲霉原变种,土曲霉金色变种,黄柄曲霉,温特曲霉,黄曲霉原变种,黄曲霉柱头变种,溜曲霉,炭黑曲霉,黑曲霉,泡盛曲霉,塔宾曲霉和日本曲霉。  相似文献   
79.
利用柑橘皮固体发酵生产复合酶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14个菌株以柑橘皮为主要原料固体发酵生产复合酶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 发现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anii具有较好的复合酶产率,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 我们利用γ-射线辐射对其进行了诱变育种,选育得到一株纤维素酶活提高26%、酸性蛋白酶提高28%、木聚糖酶提高24.5%的突变菌株AU—C33。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该菌株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豆粕和尿素含量对各酶活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柑橘粉计,当添加23% 豆粕、8%麸皮、3%尿素,水分含量在60%,28℃培养60h后,CMCase、FPA、β-葡萄糖苷酶、酸性蛋白酶和木聚糖酶分别达到了20.8U/g、7.25U/g、74.7U/g、7248.4U/g和3222.6U/g。  相似文献   
80.
红曲霉变异株A6产色素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继志  张颖 《生物学杂志》1999,16(2):29-30,26
本文对红曲霉变异株A6进行了产红曲色素发酵条件试验,发现在以6%饴糖为碳源,以03%NaNO3为氮源的培养基,初始pH40~45,接种量为15%时产色素浓度最高。同时,考察了整个发酵过程中pH,残糖量与色素生成浓度的关系,认为发酵周期拟控制在80~85hr为宜。本试验还发现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适量饴糖有利于产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