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柽柳属植物的分支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生长习性、植物形态、解剖结构、花粉特征以及种子微形态特征等共66个性状,采用简约法对国产柽柳属16种植物及外类群红砂Hololachne songarica进行分支分析,并用靴带检验法(Bootstrap)计算内部分支的支持率。分支图表明,国产柽柳属植物分为4个分支,分别属于Baum(1978)所划分的组Ⅰ及组Ⅱ中不同的系,从一个侧面说明基于经典分类所划分的组是比较自然的,同意Baum的属下分类系统。同时,基于分支分类结果并结合分子证据,对国产柽柳属属间亲缘关系及有争议种的分类学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甘蒙柽柳是独立于中国柽柳的种,多花柽柳是独立于多枝柽柳的种,盐地柽柳是刚毛柽柳的变种,而叶抱茎呈鞘状的沙生柽柳和莎车柽柳系统学关系很近,是较为原始的一类柽柳。  相似文献   
72.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observation of pollen grains of 18 species belongingto 18 respective genera of the tribe Peucedaneae Drude revealed distinct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ce in thepollen exine, including the thickness and features of rectum, columnar layer, foot layer and endexine. Thesystematic position of those 18 species are re-evaluated based on their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pollen exin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Seven genera related to Angelica L. in Angelicinae Drude have beendeduced to genus Angelica L. For example, Osterfcum grosseserratum (Maxim.) Kitagawa was changed toAngelica L. by some authors, but it differs from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in having well developedtectum which is thicker than the columnar layer and foot layer. Its columnar layer is quite well-developedwith long and branched columellae. Besides its surface is tuberculated. Evidently, its development exceedsthat of Angelica sinensis. However, it is only a moderate evolutional species in its genus, and the Angelicasinensis accounts as the most advanced species in Angelica Diels, thus, placing genus Ostencum Hoffm.in Angelica L is not suitable, it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to keep its original position. In addition, Ferulaakitschkensis B. Fedtsch. ex K.-Pol. differs greatly from those of Talassia transiliensis (Herd.) Korov. andSchumannia turcomnnia Kuntze, because of its very well-developed columnar layer, being about four tofive times thicker than the total of tectum and foot layer, tuberculated tectum surface and complicatedstructure of columnellae. As another species Heracleum forrestJ‘iWolff also differs from Semenovia rubtzovii(Schischk.) Monden. in having an even thickness of exine and well-developed columnar layer, it seemssuitable that they should also be treated as two independent genera.  相似文献   
73.
分子系统学原理及其在林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全良  诸葛强  黄敏仁 《生命科学》2001,13(2):89-92,81
综述了林木分子系统学的是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给林木系统学研究带来的革命性进展,阐述了RAPD,cpDNA,rDNA等在林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评述了各种不同分子标记的适用范围以及对相关基因进化规律的认识,同时提出了这些分子标记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4.
从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中国蛙科24种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测定了中国蛙科动物24种和蟾蜍科的中华大蟾蜍线粒体12S rRNA基因长约400bp片段的序列。采用邻接法,对其数据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24种可分成3个支系:第一个支系包括棘腹蛙、合江棘蛙、棘胸蛙、大头蛙、虎纹蛙、倭蛙、泽陆蛙共7种,其中3种棘蛙组成一个单系;第二个支系由3种湍蛙,即戴云湍蛙、华南湍蛙和武夷湍蛙组成,应属于湍蛙亚科;第三支系包含余下的14种蛙,其中5种林蛙和4种臭蛙分别组成一个单系;2种侧褶蛙先聚合后,再与弹琴水蛙聚合,2种粗上先聚合在一起,再与由林蛙组成的单系群聚合。第三支系首先与第二支系相聚,然后它们与第一支系形成姐妹群,即由蛙亚科的7个物种组成的第一支系,不与蛙亚科另14个物种组成的第三支系直接聚合,表明第一支系的物种可能不属于蛙亚科。此外,分子证据提示把陆蛙属、大头蛙属、虎纹蛙属、棘棘属、臭蛙属、粗皮蛙属和侧褶蛙属从原来的蛙属分出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5.
西域旌节花的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西域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ex Benth)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并与“近缘”类群(山茶科,猕猴桃科,山柳科,省沽油科,堇菜科,金缕梅科和Crossomataceae等)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西域旌节花主要胚胎学特征可概括为:四囊型花药,药壁形成方式为基础型,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药室内壁纤维质加厚,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排列,花粉散发时为二细胞,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外珠被构成,具珠心冠和承珠盘,蓼型胚囊,从目前可资利用的雌雄配子体形成和发育的资料来看,旌节花科与堇菜科最为接近,与金缕梅科的关系值得注意,而与山柳科和猕猴桃科以及山茶科的关系相对疏远,胚胎学证据不支持Nandi等(1998)揭示的旌节花科与Crossosomataceae的姐妹群关系,但他们的分析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得到了胚胎学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6.
链霉菌分类方法学研究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链霉菌是重要的资源微生物 ,由于具有重要的商业及学术价值而被广泛研究。但链霉菌属内的分类关系仍未能很好解决。主要介绍了当前链霉菌的分类方法研究状况 ,强调了运用基因型和表型相结合多相分类方法对链霉菌进行分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木霉属真菌的分类系统 ,有关木霉种系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以及在酶制剂、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78.
木霉属Trichoderma组和Pachybasium组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初龙  徐同 《菌物系统》2002,21(4):538-546
对来源不同的木霉及其有性型Longibrachiatum组,Trichoderma组和Phachybasium组的81个菌株进行了ITS序列测定,并对ITS1序列用PHYLIP程序包中的DNAPARS程序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richoderma组和Pachybasium组的所有菌株可分成两个群(A,B),B群进一步分为4个分支(B1,B2,B3,B4);A组由Trichoderma组的H.aureoviridis和未鉴定到种的3个Hypocrea菌株构成:B1,B2,B4群均由Pachybasium组菌构成;3群由Pachybasium组的T.hamatum,T.strigosum和Trichoderma组的T.asperellum,T.atroviride,T,koningii,T.viride和Hypocrea菌株T261构成。2个组相互交叉,组间没有明确的区分,进一步证明Pachybasium组是多系的。建议将Trichoderma组中的T.virideaggr.,T.atroviride,T.koningii归并入Pachybasium组,对Trichoderma组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79.
许多专家把DELTA格式和DELTA系统应用于各种生物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随着的更新和新需求的不断出现,DELTA不适用于Internet发布和跨平台操作等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可扩展置标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门新兴的面向Internet的置标语言,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应用XML正好可以弥补DELTA的这一不足。本文着重介绍了XML语言的技术优势,探讨了根据DELTA数据格式,将XML应用于DELTA系统的方法,并以小蜂总科为例给出了相应的XML描述文件。  相似文献   
80.
中国柽柳科(Tamaricaceae)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观察了中国柽柳科(Tamaricaceae)4属2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中国柽柳科植物花粉为三沟类型,无三拟孔沟类型,形态及外壁雕纹属间差异明显。根据花粉资料,探讨了属间的进化关系和分类地位及本科植物花粉外壁的演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