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春播小麦品质与生育进程和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1998~2000年,用10个小麦品种在北京进行了3个年度的春播试验,以探讨生育进程和气候条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些品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而年度间差异显著.播种.成熟天数和籽粒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成熟天数与籽粒湿面筋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成熟期间的昼夜温差与籽粒NIR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辐射量、昼夜温差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日照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辐射量、总日照、日均温、昼夜温差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在春播小麦优质栽培中,根据不同需要,既可使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也可使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时,可与间作、套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2.
六盘山典型森林伴随降水的总有机碳(TOC)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丽  王彦辉  杜敏  于澎涛  郝佳  李振华 《生态学报》2014,34(21):6297-6308
在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6种典型森林样地,测定了2011年生长季的大气降水、穿透水、干流、枯落物渗漏水和主根系层(0—30 cm深)土壤渗漏水的总有机碳(TOC)浓度及其相应的通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水转化为由穿透雨和干流组成的林下降水中,所有样地的TOC浓度都不同程度地增大;虽然林冠截持使林下降水减小,但因雨水淋洗和与林冠发生碳交换,各样地林下降水携带的生长季TOC通量(kg/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32.28、华山松次生林106.56、油松人工林94.10、灌木林79.49、桦木林66.52、辽东栎次生林63.01)都比林外降水(53.17)不同程度地明显增大,整体看来,林冠的TOC淋出作用在针叶林很大,在阔叶林较弱。在6种森林样地的枯落物层渗漏水中,其TOC浓度彼此相差不大,平均为24.51 mg/L,高于林冠穿透水的TOC浓度;受枯落物截持部分降水及与枯落物TOC交换的影响,4个样地枯落物渗漏水的TOC通量(kg/hm2)(桦木次生林84.35、野李子灌丛129.35、辽东栎次生林79.21、油松人工林114.93)都比其林下降水TOC通量增加了,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华山松次生林的TOC通量分别降至90.76和104.90 kg/hm2。在测定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华山松次生林的主根系层(0—30 cm)土壤渗漏水中,TOC浓度均低于枯落物渗漏水;由于水量减小和与土壤发生碳交换,土壤渗漏水的TOC通量均显著低于枯落物渗漏水,两个林分样地分别降至43.04和66.33 kg/hm2。整体来看,林外降水携带的TOC输入通量在林地TOC输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林冠的TOC淋洗使其程度不同地增加TOC通量,枯落物层具有增加或减少TOC通量的作用,但主根系层土壤会显著减少TOC输出通量,所以是固定TOC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13.
《科学-转化医学》:研究证实中草药可降低化疗毒性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了一种名为PHY906的混合草药在降低伊立替康所造成的胃肠毒性方面的效果。这项研究强调了传统草药的治疗价值、阐释了可能的治疗机制,即通过草药的多配方成分来调节多种生物学活性,也  相似文献   
114.
城市人为成因的气态活性氮排放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周边的陆地生态系统大气氮输入量持续增加。然而,陆地生态系统大气活性氮特别是溶解态无机氮(DIN)和溶解态有机氮(DON)的同步观测仍然较为缺乏,影响氮沉降生态效应的全面、准确评估。本研究观测了北京东灵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每周的混合沉降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溶解态氮(TDN)浓度,计算了DON浓度和各形态氮的沉降通量,分析了它们的月际和干湿季差异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该站点大气沉降中NH4+-N、NO3--N、DON和TDN体积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45±0.04、0.70±0.01、1.81±0.66和3.96±0.65 mg N·L-1,TDN年沉降通量为25.00 kg N·hm-2·a-1,NH4+<...  相似文献   
115.
光闪烁方法测算区域蒸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功  郑宁  张劲松  孟平 《生态学报》2018,38(8):2625-2635
蒸散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热运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球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一直是气象学、水文学、地理学及生态学等相关学科重要的研究主题。区域尺度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过程十分复杂。迄今为止,在像元尺度水平上,特别在非均匀下垫面和地形起伏条件下,有代表性的进行地表蒸散的观测仍然十分困难。虽然遥感方法可获得区域尺度水平蒸散,但其主要根据经验或半经验模型对区域蒸散进行估算,模型选用的参数以及结果还需地面实测数据进行改进、优化,如何获得与遥感尺度相应的地面蒸散实测数据成为模型验证的重点和难点,光闪烁方法的出现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光闪烁方法能够适应复杂下垫面,测量结果准确且具有时空平均等优点,成为测量区域蒸散的有效方法、验证遥感模型结果的最佳手段。从理论原理、计算方法、主要应用情况等方面,概述了光闪烁方法观测区域蒸散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测算精度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进一步推动该方法在区域蒸散观测研究中的应用,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6.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群落CO2通量特征与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极端干旱环境中的胡杨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研究了胡杨群落CO_2通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物候期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胡杨CO_2通量在不同物候期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果熟期CO_2通量变化幅度最大,开花期最小,展叶期介于二者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胡杨群落CO_2通量均与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土壤热通量、净辐射以及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其中,净辐射、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与CO_2通量的相关系数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82—-0.88、-0.64—-0.66和-0.63—-0.94,是影响群落CO_2通量的最主要环境因子。胡杨群落水分利用效率(WUE)同样存在明显日变化规律。其时间动态表现为:群落水分利用效率在开花期、叶黄期和落叶期变化幅度大,开花期最高,在展叶期和果熟期WUE最稳定。净辐射和风速是影响群落水分利用效率的两个最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7.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3):277
了解山东省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现状和碳通量变化规律对于全国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取样和固定加强点静态箱法(LI-840红外分析仪联用)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山东省暖性草丛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碳通量季节动态以及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山东暖性草丛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74 Mg C·hm -2, 碳密度的构成排序为土壤碳密度(89%) >生物量碳密度(9%) >凋落物碳密度(2%), 山东暖性草丛碳库总储量约为15.88 Tg C;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暖性草丛生态系统NEE的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夏季低, 冬季高, 非生长季节(11月至次年4月)向外界净排放CO2, 表现为碳源效应; 生长季节(4-9月)则为净吸收CO2 , 表现为碳汇效应, 峰值月份的平均固碳速率在-2.58- -4.46 μmol CO2·m -2·s -1之间; 2012和2013年泰山小流域暖性草丛NEE年平均值分别为-0.43 μmol CO2·m -2·s -1和-0.31 μmol CO2·m -2·s -1, 都表现为碳汇效应; 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土壤10 cm深度温度(Ts)和含水量(W)是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NEE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但不同月份NEE动态的影响因素各异, 且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 主成分分析表明, NEE的季节动态主要受温度、水分和光强等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118.
应用普适全国的计算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光量子通量模型,系统地确定了粤西的高要,封开和临近地区梧州的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光量子通量的年总量,月总量以及相应的年平均日总量和日平均总量,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光量子通量的年变化有相似的规律;而地区变化有以下特点:梧州和封开明显类似,而高要与上两地差异稍大。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封闭式箱法,在田间自然状况下对大豆植株N2O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主要生育期内,大豆植株N2O通量有2个释放高峰,分别位于苗期和开花结荚期.大豆植株N2O通量的昼间变化模式基本上为上午有1个释放高峰,而下午有一个释放低谷.施肥和对照小区N2O平均通量分别为2.27和1.28μgN2Om-2·h-1.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104lx数量级),大豆植株N2O通量较低,甚至可吸收大气中的N2O,而在较弱光照条件下(103~102lx数量级),大豆植株N2O通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0.
应用花粉通量测定新技术,于1992~1994年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传粉期间,应用库尔式收集仪收集和测定空气中的花粉,记录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小麦、玉米产量与它们最大传粉期空气中花粉浓度的相对应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试图建立禹城实验区小麦和玉米产量预报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