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34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肾乳头暴露方法活体观察Sprague-Dawley大鼠肾髓质微循环。结果发现:正常成年大鼠肾乳头可暴露1.1±0.5mm; 乳头表面直血管数29.8±6.3;升、降支比例3.4:1。升支平均直径13.68±6.13μm,降支10.8±2.57μm。肾乳头连续暴露观察10h,其微循环未发生明显病理性改变。说明这一方法可以用于肾髓质微循环活体研究。  相似文献   
62.
63.
生长抑素在糖尿病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到,用链佐霉素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其胰腺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明显升高。大鼠皮下注射生长抑素(100μg·kg~(-1)·d~(-1))5d,其胰腺组织中淀粉酶的含量明显降低。体外胰腺灌流也表明,生长抑素能抑制CCK—8刺激引起的胰腺淀粉酶释放。以上结果提示,糖尿病时胰腺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的增加可能在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作为药食兼用植物,其中的山楂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hawthorn leaf, TFHL)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为了研究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以84只4周龄SPF级雄性ICR小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DMSO模型对照组、山楂叶总黄酮高、中、低浓度组、阳性对照组,组间体质量差异不显著。各模型组小鼠以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构建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溶液。模型制备成功后,每天定时灌胃,灌胃28 d。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抗氧化基因SOD-1、SOD-2、GPX-1、GPX-4表达量。结果表明:山楂叶黄酮能极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的SOD、T-AOC、...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2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抗阻运动干预,119例)和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八段锦干预,119例)。观察两组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联合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联合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联合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干预12周后,联合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联合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抗阻运动用于老年T2DM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糖脂代谢,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CP)、肾损伤因子1(KIM-1)与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DKD患者(DKD组)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118例,另选取同期5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和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尿CP、KIM-1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eGFR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K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CP、KIM-1对DK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60例DKD患者有42例发展为ESRD,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25%(42/160)。DKD组尿CP、KIM-1、UACR高于T2DM组、对照组,eGFR低于T2DM组、对照组(P<0.05);T2DM组尿CP、KIM-1、UACR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呈正相关(P均<0.001),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KD分期4期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UACR(较高)、尿CP(较高)、尿KIM-1(较高)为D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GFR(较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DKD患者尿CP、KIM-1升高与肾功能降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根尖周病将患者分为根尖周病组(45例)和对照组(255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为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6.5%,105例),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19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bA1c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价值。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根尖周病发病率(28.57% vs 7.69%)、PAI评分(2.66±0.41分 vs1.24±0.26分)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01)。根尖周病组吸烟史比例、牙周疾病比例、血糖控制不佳比例、FPG高于对照组(P<0.001),2型糖尿病病程长于对照组(P<0.001),服用二甲双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糖控制不佳、吸烟史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根尖周病的危险因素(P<0.001,P<0.01),服用二甲双胍是保护因素(P<0.001)。HbA1c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根尖周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0.650-0.756, P<0.01),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62.75%,约登指数为0.3608。结论: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根尖周病的发生有关,临床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阻止根尖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69.
70.
摘要 目的:探讨红茶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是否有改善效果。方法:将48只清洁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茶菌组、依达拉奉组。红茶菌组术前给予红茶菌液灌胃7天以及再灌注麻醉清醒后追加灌胃1次,依达拉奉组大鼠在再灌注前15 min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遵循Zea Longa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后恢复再灌注24 h 建立MCAO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劲总动脉。再灌注24 h后,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脑损伤程度;TTC染色观察红茶菌对大鼠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并用Image J软件测定梗死面积;HE染色后观察大鼠脑组织皮层神经元病理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形态。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红茶菌组神经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21±0.60),依达拉奉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01±0.66),均显著低于模型组(2.52±0.52)(P<0.05);TTC染色后观察到模型组大鼠大脑梗死灶明显,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大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小;HE结果显示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明显,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坏死减轻,梗死面积缩小;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模型组大鼠染色质溶解,线粒体肿胀,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溶解减少,线粒体结构较完整。结论:红茶菌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元损伤,有望成为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法或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