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7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51.
苔藓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及其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苔藓植物是化学元素最有效的积累者,在指示环境质量变化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阐述了苔藓植物体内地球化学元素的组成、含量、来源及其特点,用以揭示影响苔藓植物地球化学元素的因素,从而为苔藓植物作为指示生物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苔藓植物体内所含的元素种类很多,主要来自大气沉降(如降水、降尘、扬尘、树冠淋溶等)和生长基质(如土壤、岩石等),元素含量受到区域空间、生态系统、苔藓种类以及时间季节的影响。苔藓植物体内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可以指示环境条件(如区域空间、生态系统和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52.
试验证明,通过液氮冷冻、手工研磨破碎后用稍加改进的常规DNA提取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取聚合度高,符合于热变性测Tm值的毛霉目真菌DNA。对60株菌的测定结果表明,毛霉目各属真菌中G+C mol%高低有一定顺序,基本与文献报道相符。对提取时应注意的细节、T_m值的测定、GC含量计算公式的选定和结果分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3.
Actinobacteria的分离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ctinobacteria classis nov.一般包括具有超过50%G+C的DNA碱基组成的微生物。实验中在分土培养基中,添加了Nalidixic acid及Aztreonam和Benlate,从4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64株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共计56株,占所分离菌株的87.5%。任意挑选其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选用以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细胞为靶点的PHGC探针及PNHGC对照探针,并联合使用我们自行设计的适用于Actonobacteria的PA-1和PA-2探针进行初筛菌株的鉴别。综合4种探针的FISH的结果,我们可以判定在31株分离株中,有22株Acti-nobacteria,6株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细菌,其它3株则不易判定。DNA G+C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FISH方法可作为鉴别Actinobacteria的一种手段,它具有完整、准确和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954.
不同地区森林土壤降解天然木质纤维素能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森林土壤样品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为分离和挖掘新的土壤木质纤维素分解酶系及微生物奠定基础.方法:测定来源于不同气候类型和植被的土壤样品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天然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结果:土壤样品具有较高的初始木聚糖酶活,相反许多样品的纤维素酶活未测到.富集后,除个别样品酶活性稍有下降之外其余均明显提高,其中木聚糖酶活增长最多达118.58 u·g~(-1),纤维素酶活涨幅最多达110.00 u·g~(-1).各样品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从24.4mg到93.1mg不等,降解效率最高55.35%.结论:来源于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类型土壤样品在天然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以及相关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上表现出了广泛的多样性差异.  相似文献   
955.
HPLC法测定麻仁润肠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romacilC18(4 .6mm× 2 5 0mm ,5 μm)色谱柱 ,以甲醇 - 0 .1%磷酸溶液 (85∶15 )为流动相 ,流速为 1mL·min ,柱温为 30℃ ,检测波长为 2 5 4nm ,以外标法测定了麻仁润肠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大黄素在 8.992× 10 -3 ~ 116 .896× 10 -3 ,大黄酚在 2 1.376× 10 -3 ~ 2 77.85 8× 10 -3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其在制剂中的平均回收率 (n =6 )分别为 10 1.5 6 % (RSD =1.3% )、96 .78% (RSD =1.3% )。  相似文献   
956.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2个种植密度下红桦幼苗生长和氮(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CO2浓度为350和700μmol.mol-12个水平,每个CO2浓度水平下又设密度28和84株.m-22个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红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均增加,净同化率(NAR)值增加,叶质比(LMR)和比叶面积(SLA)均下降,但相对生长率(RGR)提高。CO2浓度增加,红桦幼苗茎枝、叶、根和总生物量提高,氮(N)、磷(P)含量降低,但单株N、P总吸收量均增加。CO2浓度升高,氮磷利用效率(NUE和PUE)提高,氮磷累积速率(NAcR和PAcR)显著增加。CO2浓度升高,红桦幼苗体内N、P浓度下降是由于生物量迅速增加引起的稀释效应造成的,而NUE和PUE的提高可以有效缓解CO2浓度升高后,亚高山和高山地区森林土壤中养分元素不足对森林生产力的限制。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植物生长的增加量会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器官养分吸收量的增加量在低密度条件下比高密度条件下大得多,主要是因为高种植密度显著降低了植株各部位的干质量。  相似文献   
957.
为探讨野外条件下光强及光质对高山红景天 (Rhodiola sachalinensis)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影响 ,于 2 0 0 1年 5月 8日至 9月 16日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高山红景天种植圃地 ,利用纱布及红色、蓝色和绿色的滤光膜遮光处理 ,对生长 3a和 4 a的高山红景天进行了光强、光质控制实验。与温室实验类似 ,遮荫显著抑制高山红景天根的生长 ,并使红景天甙的含量略有提高。红膜处理使光强大约降低一半 ,但仅从光质的角度而言 ,红膜处理对根的生长影响不大 ,却显著增加了根中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 ,不过效果不如温室实验明显。绿膜处理未表现出对红景天甙积累的促进作用 ,这与温室实验结果不同。红膜处理不同天数的结果表明 ,处理时间对红景天甙含量提高的程度影响很小。这意味着在野外种植的情况下 ,可以在临近收获的最后一段时间用红膜对高山红景天进行处理 ,这样既可避免红膜处理对高山红景天根生长的抑制 (由于减弱了光照 ) ,又可显著提高根的红景天甙含量 ,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红景天甙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8.
为了阐明红色原鸡的群体遗传结构,以对其有效保护提供遗传学依据,采用33个微卫星标记对其群体中56个个体进行了PCR-聚丙烯酰胺多态性电泳检测。33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所有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2~8个之间,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2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30个。根据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的群体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980、0.6506和0.5948。结果表明,红色原鸡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959.
海拔和坡向对唐古拉山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胞外酶够将大分子有机质分解成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壤中酶促反应往往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限速步骤。然而,土壤酶活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尤其是其随着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布特征和驱动机制,仍不明确。为探讨土壤胞外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我们沿海拔梯度(2980-5120 m)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南北坡选取了6个样点,测定了参与碳、氮、磷循环的6种水解酶的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并结合植被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年均温度(MAT)、土壤碳氮比(C:N)降低,年均降水量(MAP)、紫外线辐射(UV)、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碳含量(TC)、土壤氮含量(TN)升高;南坡的MAP、UV、NDVI、TC、TN显著高于北坡,而C:N显著低于北坡。不同类型的土壤胞外酶对海拔和坡向的响应不同,碳获取酶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β-木糖苷酶(BX),以及氮获取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均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升高,且都在南坡显著高于北坡;磷获取酶酸性磷酸酶(AP)和氮获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布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模型平均和相对重要性分析表明,NDVI、RB和TC是驱动碳获取酶(AG、BG、BX)活性随海拔梯度和坡向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NDVI是驱动参与氮获取酶(NAG)活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向上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差异驱动了土壤胞外酶活性的空间分布,从而可能对碳循环和养分循环产生不同的影响,为预测土壤胞外酶的空间地理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0.
谢婷  李云飞  李小军 《生态学报》2021,41(6):2339-2348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沙区退化土地修复的有效途径,是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拓殖和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碱液吸收法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恢复年限固沙植被区BSCs及其下层0—5 cm土壤的碳矿化特征,分析了其与水分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BSCs及其下层土壤有机碳的瞬时速率、最大和平均矿化速率以及累计释放量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而增大,同一植被区表现为BSCs大于下层0—5 cm土壤(P<0.001)。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有机碳矿化过程(P<0.001),土壤水分含量从5%增加到20%时,BSCs有机碳的平均和最大矿化速率及累计释放量分别增加了1.48—2.08倍、1.60—2.00倍和1.48—2.08倍,下层土壤分别增大了1.36—2.08倍、1.21—2.00倍和1.36—2.08倍。土壤电导率、有机碳和黏粒含量是影响有机碳矿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背景下BSCs的发生发展促进了土壤碳矿化过程,而BSCs参与的碳循环过程受其理化属性及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