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7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2代的性状和蛋白质组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vum L.)“济南177”原生质体和经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Agropyton elongatum(Host)Nevski)原生质体(供体)用PEG法诱导融合,形成外形偏像小麦的不对称体细胞杂种植株及后代,F2代株系可分为3种类型:1.株型松散、大穗大粒;2.株型直立紧凑、分蘖多、中穗型;3.大穗大粒直立型。蛋白质含量明显优于亲本小麦,株系之间也存在显差异;采用微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杂种F2代植株旗叶及幼胚蛋白质组分可见,杂种不仅含有双亲的蛋白质组,而且还产生了特异的新蛋白;不同杂种株系间蛋白质组分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42.
生长在山东省招远市台上金矿区的灌木荆条其生长状况差于背景区,叶片的反射光谱特性发生变化,光谱特征参量LOR从背景区到金矿区向长波光方向位移,发生“红移”现象,而LPR则向短波光方向位移,发生“蓝移”现象;LOR和LPR的变化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荆条反射光谱的“红移”和“蓝移”现象,可辅助进行植物光谱的遥感探矿。  相似文献   
943.
牛舌菌凝集素的分离、性质及细胞凝集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舌菌子实体经生理盐水抽提、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到牛舌菌凝集素(Fistulina hepatica Lectin,FHL)。FHL经PAGE显示单一条带,SDSPAGE测得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3.6KD,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63KD,FHL中性糖含量为9.7%,IEF-PAGE测得其等电点为5.36。该凝集素对人的A、B、AB和O型血细胞具有凝集作用,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被乳糖和N-乙酰半乳糖胺所抑制。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FHL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FHL对热、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60℃处理10min,仍有较高的活性,在pH3.0~6.0范围内较稳定,但在碱性pH环境中(pH7.0~10.8),FHL的凝集活性下降明显。β-消去反应测得其糖和蛋白质的连接键为O-型糖肽键。抗肿瘤活性测定表明,FHL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4.
在黑龙江省大海林地区海拔1400-1620m的高山上,依据高山红景天的生境于岳桦林内、高山草甸、苔原上选择了6个样地,测定了高山红景天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生境不同的高山红景天,根部红景天甙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红景天甙含量范围内0.101%-0.684%。从测定结果看,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生境下高山红景天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45.
李倩倩  赵旭  郭正刚 《生态学报》2014,34(5):1212-1223
采用有效洞穴密度代替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强度的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10、15、21和31个/625 m~2)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叶片和土壤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优势植物叶片N含量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但叶片P含量却出现分异,表现为高山嵩草和垂穗披碱草叶片P含量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P0.05),小花草玉梅叶片P含量逐渐增加(P0.05);高山嵩草叶片N:P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P0.05),垂穗披碱草叶片N:P逐渐增加,小花草玉梅叶片N:P则先增加后降低。土壤0-10 cm和10-20 cm土层N含量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无明显变化;0—10cm土层P含量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10—20 cm土层P含量逐渐降低;0—10 cm土层N:P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元明显变化,而10-20 cm土层N:P则逐渐增加。优势植物叶片N、P、N:P与土壤N、P、N:P的相关性受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和生存微环境的约束。  相似文献   
946.
叶片性状是决定植物光合能力和羧化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叶片性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是解释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分布于红池坝(10958′E, 3130′ N)草地的5个常见物种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紫菀(Aster tataricus)、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和绣线菊(Spiraea prunifoli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所有物种(n=56)和不同物种的叶片比叶重(LMA)、叶氮含量(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单位重量氮含量Nmass)以及叶片δ13C含量沿海拔梯度(815-2545m)的变化趋势及叶片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样品(n=56)的比叶重(LMA)、Narea和δ13C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Nmass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δ13C含量与LMA、Narea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物种的叶片性状沿着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有所不同,绣线菊(S. prunifolia)和老鹳草(G. wilfordii)的叶片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与所有物种(n=56)样品分布规律一致,红三叶(T. pratense)、紫菀(A. tataricus)、火绒草(L. leontopodioides)的各叶片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47.
孔倩  杨柳燕    肖琳  袁丽娜  张丹宁  张哲海 《生态学报》2008,28(5):2060-2060~2064
在黑暗条件下,利用不同形态的氮源(硝酸盐氮,氨氮,有机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培养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分析其氮代谢和对水体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密度在最初的24 h内出现波动,之后下降.培养液中pH值在试验最初的24 h显著下降,之后趋于稳定,在硝态氮培养液中pH值下降最大,从8.18下降到7.19,其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O-2浓度也最大.不同氮源培养液中总氮含量都有所下降,以混合氮源培养液中总氮减少量最大,说明化合态氮经过反硝化作用生成了氮气并溢出培养液,因此,在黑夜条件下藻华水体中存在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48.
稻草覆盖对冬闲稻田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稻草覆盖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探讨了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生态系统冬闲期稻草覆盖对CO2通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冬闲稻田的CO2通量:一是稻草覆盖对土壤温度有正效应,使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量显著增加,试验期间覆盖处理平均净排放1.99 g CO2·m-2·d-1,而对照处理平均净吸收2.68 g CO2·m-2·d-1,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二是稻草覆盖使田间杂草的生物量及其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显著减少, 导致覆盖处理白天CO2排放量提高.稻草覆盖处理土壤表层(0~15 cm)相对含水量比无覆盖处理提高了9%以上,但未对CO2通量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9.
对25个两系法杂交水稻抽穗结实期持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关系的研究表明,杂种水分持有量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总体上叶片和茎鞘水分持有量抽穗结实期间表现为下降趋势,穗部水分持有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点,以抽穗后第7d,即籽粒灌浆高峰期最大;叶、茎鞘部水分持有量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穗部所占比例则一直呈上升趋势,茎鞘部始终是水分的主要贮存场所;单茎植株水分总持有量抽穗后第1天多数组合表现为正向父本优势,尔后多转为负向父本优势;籽粒产量与抽穗后各期片水分持有量呈正相关,与抽穗后第1d茎鞘水分持有量呈正相关,自第7d始转为弱负相关,与抽穗后穗部水分持有量呈正相关,与抽穗后单茎植株水分总持有量呈正相关,籽粒产量与水分持有量在各器官中分配的相关和籽粒产量与各器官水分持有量的相关趋势总体一致;两系杂交稻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点,以抽穗后第7天最高,与常规稻父本相比,两系杂交稻叶绿素含量各期大多数组合低于常规稻父本,且下降速度快于常规稻父本.对于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上应优先考虑选择灌浆前、中期植株水分持量优势较强、叶绿素含量较高、后期茎叶物质转运优势明显的组合;栽培上应注意保证灌浆前、中期水分及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素的供应,还要注意后期的及时控氮脱水防贪青,促进茎叶贮存物质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950.
蓝藻正反义pepcA基因导入对大肠杆菌中脂类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原核生物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调控脂类代谢中的作用。PCR法扩增了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 PEPC基因中含保守结构域Fa 的一段基因片段pepcA,并将其克隆到pMD 18-T载体上。将pepcA正反向连接到穿梭表达载体pRL-489上BamHI位点之间,构建得带有pepcA正反义基因的载体pRL-Sen pepcA和pRL-Anti pepcA,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a宿主细胞中。分析结果表明:pepcA片段的转入对宿主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与野生型细胞相比较,转反义pepcA片段E.coli中PEPC酶活性降低到野生菌的30.2%,蛋白合成减少23.6%,脂类的合成增加了46.9%,;而转正义pepcA片段E.coli PEPC酶活性是野生菌的2.38倍,蛋白合成增加了14.5%,脂类合成减少了49.6%;转基因菌中十八碳酸的含量明显增加。上述结果可能为利用原核生物做生物柴油原料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