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单独以赤霉素(GA)处理或与HO.1诱导物高铁血红素(Ht)和CO水溶液组合处理均导致小麦糊粉层中血红素加氧酶(H0)活性的提高,同时仪-淀粉酶基因表达和α-淀粉酶活性也明显受诱导;用HO-1专一性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IX)预处理6h后,上述效应部分受阻断。这暗示HO可能参与GA诱导的α-淀粉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2.
蒸散发过程决定绿色屋顶雨水滞留能力的恢复,进而影响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利用北京市实验绿色屋顶气象和蒸散发连续监测数据,构建并验证绿色屋顶水文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蒸散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较准确模拟绿色屋顶蒸散发量,率定和检验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6385和0.6014,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191和0.6168;(2)基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从半干旱区(兰州)、半湿润区(北京)到湿润区(武汉和广州),绿色屋顶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3)增加基质厚度可提升绿色屋顶最大雨水滞留能力,进而增加绿色屋顶实际蒸散发量,但基质厚度对绿色屋顶蒸散发量的影响存在阈值,在兰州、北京、武汉和广州,当基质厚度分别超过10 cm、17 cm、24 cm和25 cm时,绿色屋顶的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变化不再明显。此外,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的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也存在阈值,广州绿色屋顶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的阈值依次高于武汉、北京和兰州。本研究有望为我国不同气候区绿色屋...  相似文献   
23.
树皮是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其功能性状是反映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揭示亚热带山地乔、灌木小枝树皮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标准主轴回归方法对武夷山19种常见木本植物小枝树皮的主要功能性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树皮厚度、树皮密度与树皮含水量在乔、灌木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均值分别为(0.78±0.06)mm、(0.58±0.03)mg/cm3和(155.07±14.16)%。树皮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乔、灌木之间差异也不显著,C、N、P平均值分别为(492.43±4.25)mg/g、(8.90±0.74)mg/g和(0.61±0.06)mg/g,树皮C∶N、C∶P与N∶P平均值分别为60.76±4.17、905.53±67.36与15.19±0.84。(2)树皮性状之间存在关联,其中树皮厚度与密度、密度与含水量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而树皮厚度与含水量、氮含量与磷含量均呈等速生长关系。乔木树皮碳含量和磷含量间、灌木树皮密度和氮含量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乔木与灌木各性状间关系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4.
分子探针定量和定位分析种子吸涨早期活性氧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活性氧发光分子探针,利用荧光光谱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在不同年份的玉米种子吸胀早期,对其胚、淀粉和糊粉层细胞活性氧生成进行了定量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胚细胞产生的活性氧最多,糊粉层细胞次之,淀粉细胞几乎不产生活性氧;而且胚细胞产生的活性氧主要定位在细胞内,细胞膜上不产生:糊粉层细胞产生的活性氧主要定位在细胞膜.这一种子吸涨早期活性氧生成机制的揭示,为化学发光检测种子活力提供了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25.
采用控制性模拟试验方法,设置40、70、100 cm 3个土层厚度,研究了种植屋面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和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尝试从土壤生物学角度揭示土层厚度在提高种植屋面整体生态功能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种植屋面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整体活性AWCD值、对碳源CI、AI、MI的代谢作用和McIntosh U指数,100 cm土层均显著大于其他土层(P<0.05),而70和40 cm土层之间大多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PCA)排序图显示,100 cm土层代表的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最强,而70和40 cm土层对多数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当。土层厚度显著影响了高杆女贞胸径年生长率(AGR),从40到70 cm,AGR增加了11%;从70到100 cm,AGR增加了15%,增幅明显加大。种植屋面土层厚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和植物的生长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合理的土层厚度能为种植屋面的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6.
禾谷类种子萌发时,种子内的盾片和糊粉层细胞会形成和释出大量的水解酶,如酸性磷酸酶、酯酶等。水解酶对消化种子内的贮藏物质极其重要。有关这些水解酶在种子内消化贮藏物质的过程和机制,在小麦和大麦中已有很多报道,但在燕麦上还没有人报道过。燕麦和大、小麦所积聚的贮藏物质有些不同。譬如大、小麦积聚醇溶谷蛋白为主,而燕麦则积聚球蛋白为主。我们设想:既然大、小麦和燕麦种子内的贮藏蛋白不一  相似文献   
27.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4):487
季节性雪被下显著的冻融格局差异可能对干旱区山地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但一直未见深入研究。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 研究了天山典型树种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凋落叶在季节性雪被覆盖下的3个关键时期(冻融期、深冻期、融冻期)以及生长季(生长季早期和生长季末期)的分解动态和碳、氮、磷释放特征。结果表明: (1)经过一年的分解, 不同雪被厚度下雪岭云杉凋落叶分解率为24.6%-29.2%, 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分解系数k值厚雪被覆盖最大, 无雪被覆盖最小。(2)冬季雪被覆盖期雪岭云杉凋落叶分解对当年分解总量的贡献达46.0%- 48.5%, 其中对冻融期凋落叶分解影响较为明显。(3)随着凋落叶的分解, 雪岭云杉凋落叶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碳含量和碳氮比大致呈下降趋势, 在深冻期和生长季末期不同雪被处理下碳含量呈显著性差异; 而凋落叶磷含量呈不规则变化趋势, 且在冻融期和融冻期不同雪被厚度下呈显著性差异。(4)整个雪被覆盖季节凋落叶氮元素表现为富集, 碳和磷元素表现为释放; 其中, 在融冻期薄雪被和中雪被处理下碳元素富集率最大, 在冻融期薄雪被、中雪被和厚雪被处理下, 融冻期无雪被和厚雪被下以及生长季早期中雪被和厚雪被下氮元素富集率最大, 而雪被对凋落叶磷释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心肌的室壁厚度与心肌灌注压分别对背向散射积分的影响,实验设计:在正常灌注的心肌组织,当室壁厚度的周期性变化降到最小时,测量心肌的背向散射。对9只分离的猪的心脏以血液灌注。灌注压不是由左室的压力产生,其等客收缩和舒张期,由左室内插入一只不可压缩的水囊来实现。第一个实验,灌注压恒定(85mmHg),背向散射积分(3~7MHz)、心肌壁厚度和左心室压同时由水囊的容积来决定(5~25ml)。水囊容量半静止地增加50%,室壁厚度平均增加6.5%(P<0.01),背向散射积分平均增加1.1dB(p<0.01)。室壁厚度每降低百分之一,背向散射显著增加0.14±0.014dB。于收缩末期心室壁厚度范围从-10%到+10%进行测量,平均0.15±4.5%(NS);心动周期背向散射积分的变异范围从-3.9到+3.9dB,平均0.19±1.5dB(NS)。第二个实验,于恒定的中等范围的水囊容量,用不同的灌注压(20~120mmHg)进行同样参数的测量,灌注压增加50%,引致的心肌壁增厚虽然小,但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1.5%)。此现象可用血管内容量增加来解释。但是,背向散射积分水平却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收缩末期心肌壁增厚由-8.9到+7.8%,平均0.13±4.0%,而背向散射积分的周期性变化范围为-1.8至+4.2dB,平均0.37±1.3dB(NS)。当心肌的增厚被阻碍时,心肌组织心动周期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合并与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颈动脉内膜厚度,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明显升高,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优于无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对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独立相关性,而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无直接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独立相关,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