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裕民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裕民贝母的鳞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据其理化数据、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5a,14a-cevanine-3a-hydroxy-6-one(I),5a,14a-cevanine-3-one-6β-O-β-D-glucoside(Ⅱ),西贝素(Ⅲ)、delavinone(Ⅳ),托贝辛(Ⅴ)和腺苷(Ⅵ)。它们均首次从该植物分得。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裕贝甲素和裕贝碱甙。  相似文献   
52.
以汉麻茎叶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以及超临界萃取法来获得汉麻精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下获得的精油全组分的差异性、特征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全组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通过NIST质谱库和人工解析对所提取成分进行鉴别分析和相似度的检索,最后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这三种提取方式下汉麻精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三种提取方法下所得精油组分差异性明显,共计鉴定出154个成分,且含有13个共有成分,相似度均在80%以上。其中水蒸馏提取法共鉴定出8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大麻二酚(19.69%);亚临界萃取法鉴定出62种,含量最高组分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7.56%);超临界萃取法鉴定出5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油酸(22.50%)。三种方法所得精油组分种类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水蒸馏法获得的精油组分种类最多,多为烷烃、烯烃、醇类、醛类、倍半萜类等小分子化合物,而亚临界法和超临界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二者共有40个共有成分,多为酸类,醇类,酯类,酚类等高沸点化合物或大分子化合物,但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白花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var.candida)花的化学成分,以白花洋紫荆花的乙醇提取物为对象,运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花洋紫荆花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包括1个葡萄糖苷类、2个苯甲酸类、2个香豆酸类、1个多环酚类,11个黄酮类,分别鉴定为β-D-甲基葡萄糖苷(1)、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对甲氧基苯甲酸(3)、对香豆酸(4)、对甲氧基桂皮酸(5)、pacharin(6)、柚皮素(7)、异牡荆苷(8)、山柰酚(9)、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甙(10)、山柰酚-3-O-鼠李糖苷(11)、百蕊草素(12)、kaempferol 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lucopyranoside(13)、槲皮素(14)、3-O-甲基槲皮素(15)、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6)、quercetin-3-O-(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side(17)。本研究得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共筛选了化合物10、12、13、14、17的胰脂肪酶活性,结果显示该5个化合物对胰脂肪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4.
评价复方精油吸嗅对小鼠提神醒脑的功效、作用机制及安全性。采用昆明小鼠经鼻吸嗅复方精油,通过自主活动行为学测试、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综合评价复方精油提神醒脑的功效;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小鼠血、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DA)和谷氨酸(GLU)含量,Western blot研究复方精油对小鼠不同脑区多巴胺受体D1R蛋白水平的影响,阐明提神醒脑作用机制;单次高剂量吸嗅给药急性毒理学实验考察复方精油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复方精油化学成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方精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吸嗅3 d,每日均能显著提高运动距离(P<0.01)、平均速度(P<0.01),缩短休息时间(P<0.01),显著提高小鼠自主活动;连续吸嗅精油3 d,能显著缩短睡眠总时长(P<0.01),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方精油显著提高小鼠血、脑内DA、GLU的含量(P<0.05,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复方精油均显著上调小鼠海马、下丘脑、前额皮层和其他脑组织D1R蛋白水平(P&l...  相似文献   
55.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频发的重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攀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虽然多种化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其潜在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致使患者依从性差,进而导致化疗以失败告终。基于此,亟待挖掘高效低毒的抗结直肠癌药物以应对现实的临床治疗窘境。中药单体成分作为中药发挥药效的主要效应物质,在临床抗结直肠癌方面优势凸显。与合成类化学制剂相比,其来源丰富,安全性高,在结直肠癌防治方面呈现出较大潜力。因此,本文从化学活性物质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中药单体活性成分的抗结直肠癌作用和主要分子机制,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中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中药单体成分抗结直肠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研究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浓度为25~200μg/mL,对HaCaT细胞和RAW 264.7细胞无毒性。利用H2O2诱导HaCaT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最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P<0.001);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抑制TNF-α、IL-6、iNOS、COX-2炎症因子的表达,从细胞水平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 HRMS)对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分析,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10个黄酮类、9个有机酸类、2个香豆素类、2个酚类、2个核苷类及3个其他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类成分是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主要的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木芙蓉叶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于太白县的缬草根和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分别进行分析,从根中鉴定出45种成分,以茎叶中鉴定出67种成分,并用GC测定了每一成分在该挥发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8.
优化超临界CO2低压、低温杀菌技术,降低细菌群体感应对杀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液质联用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的含量,采用微量扩散法测定所选群体感应抑制剂姜精油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优化联合超临界CO2杀菌工艺。随着菌落总数的增加,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在菌悬液中积累,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菌体感应导致超临界CO2杀菌效果下降。姜精油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其最小抑制浓度为200μg/mL,且在亚抑菌浓度下可以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泳动性、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64.20%)及菌悬液中的胞外多糖产生(抑制率为45.1%)。联合杀菌的最优工艺为群体感应抑制剂浓度75μg/mL,杀菌条件为15 MPa、40℃、20 min。姜精油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应用于超临界CO2杀菌可以大幅度提升其杀菌效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胀果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前文工作,本文报道从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根及根茎用95%乙醇渗滤后的提取部分中获得的另外五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e A)、β-谷甾醇(β-Sitosterol),异芒柄花甙(Isoononin)和4',7一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其中胡萝卜甙和异芒柄花甙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药理实验表明,甘草查尔酮甲对H_2O_2诱异的溶血有极好的抑制作用(97.3%),但甘草甙在三个体外氧化体系中都没有明显的活性。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中药羌活进行了本草考证,概括了羌活的化学成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羌活原植物的根进行了显微观察、薄层层析分析等,为正确鉴定药用羌活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