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0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37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439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02篇
  1993年   378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25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对分布于中国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3亚种的线粒体12SrDNA(487bp)和ND5(451bp)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与已知全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非洲飞蝗亚种进行序列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ND5基因,以斑腿蝗科瘤喉蝗Parapodisma mikado为外群,重建MP树。基于序列长度的限制,将两基因联合分析重建了1棵最简约无根树。在对准的4个亚种共有的481bp的12SrDNA和451bp的ND5片断序列比较中,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由序列差异来看,哑洲飞蝗和东亚飞蝗序列相似度高,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相似度高,ND5基因的MP树和联合树也支持这个结论。由于大陆漂移和青藏高原隆起的特殊地质事件,正好解释了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的相似性,支持西藏飞蝗为单独1亚种,与非洲飞蝗为同一起源地,与其它2亚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992.
记述了采自中国湖北省恩施市大吉镇的臭蚁属Dolichoderus Lund 1新种:大吉臭蚁D.daj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93.
报道采自河南的兜姬蜂属Dolichomitus Smith 1新种:济源兜姬蜂Dolichomitus jiyuanensis Lin,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相似文献   
994.
记述采自云南省丝尾螋属l新种:六库丝尾螋Diplatys liuku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995.
徐剑 《四川动物》2005,24(3):337-339
根据外部形态、核型以技精子形态等特征,角蟾科分布于中国的角蟾属(Megophrys)较之拟髭蟾属(Leptobrachium)是更为原始的类群,角蟾科动物中拟角蟾属(Ophryophryne)与角蟾属亲缘关系较近,短腿蟾属(Brachytarsophrys)是较为原始的类群,且应为一无效属,无耳蟾属(Atympanophrys)应为一有效属。角蟾属可以分为两个种组,其是峨嵋角蟾种组比较进化,白颌大角蟾种组比较原始。  相似文献   
996.
木兰藤科系统位置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含1属2种,是系统学上最孤立的科之一。其花粉类似于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之一:晚白垩世的棒纹粉。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木兰藤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其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进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和辐射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热点。有关木兰藤科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97.
耐药性木霉菌株的筛选及其对灰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兽籁当莨8咖耋楹∞102025323840455055培养时间(h)Time(h)图1ELll2单细胞生长曲线Fig.13heC(Kllx3eofthecells’samountsofELll2510152530354050培养时间Time(h)图2不同发酵时间的酶活Fig.23hed~stolyticactivityoffem~ent’8processing异。许多研冗表明,微生物营乔和代掰荚型与共生长蚧境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采样时选择肉类加为了提高生物菌剂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和稳定性,达到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综合防治的目的,采用了紫外诱变处理与药物培养基驯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筛选出对化学杀菌剂速克灵有显著抗性的突变型木霉菌株T-4。该菌株与亲本菌株相比其抑菌能力及耐受性均优于亲本木霉菌株。经菌和药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木霉菌剂与速克灵配比为8:2条件下,协同抑菌率达84.3%;活体拮抗性测定防治效果达到81%。这表明综合利用生物与化学防治,不仅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植物病害的防效均高于单独使用木霉菌剂和速克灵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8.
为确定黄孢原毛平革菌对不同植物材料的去木质化作用,以pH、干物质重、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主要技术指标,比较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松木、稻草和芦苇降解能力的差异。松木、芦苇在发酵过程中pH呈下降趋势,稻草呈上升趋势。在干物质重、半纤维素、纤维素降解率三个指标上皆为松木〈芦苇〈稻草,在木质素降解率上则为松木〈稻草〈芦苇,且差异显著。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不同植物材料去木质化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芦苇的木质素降解率为13%,是三种材料中最易于被去木质化的。  相似文献   
999.
从山东蒙山采到一丝孢真菌新种,即木生梭格孢 Dictyodesmium lignicola sp. Nov.。 新种具宽纺锤形、梭形的分生孢子,无喙,与榆梭格孢 Dictyodesmium ulmicola 的窄纺锤形分生孢子具喙不同;新种与近似种竹梭格孢 Dictyodesmium bambusicola 相比具较大的分生孢子。本属为中国首次报道。文中提供了新种的拉丁文和英文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000.
Two species-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depending on ITS2 sequence variation of 37 Trichogramma wasps, and these primers were applied to establish an assay,multiplex PCR (M-PCR), for molecular diagnosis of two important Trichogramma wasps,T. confusum and T. dendrolimi, in China. Multiplex-PCR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target species produced two PCR products, one product of ITS2 region species-specific amplification and one product of its ITS 1 region universal amplification, but other species produced only one ITS1 universal PCR product. Using this method, the target Trichogramma specie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Trichogramma specie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PCR has particular value over morphological technology and other approaches, such as normal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methods. Furthermore, because M-PCR assay can avoid false negative results, which frequently happen in PCR reaction, this method will be much more accurate and useful for Trichogramma identification, and can be developed as an easy and rapid diagnostic kit appli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monitoring of Trichogramma mass products both in the factory and in the field. Such an easy and rapid diagnostic kit will be valuabl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ichogramma species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