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苦豆子豆籽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首次对苦豆子豆籽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检出了43种化学成分鉴定了25种成分。苦豆子豆籽油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有机酸及甾体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92.
杨成源  方真  李搏  刘刚  李建忠 《生物工程学报》2010,26(11):1514-1525
在2005-2009年期间,利用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收集的80个不同的膏桐地理种源,在西双版纳建立膏桐种质资源圃30亩;在圃内开展其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同时,对其中表现良好的6个地理种源做了进一步选择和培育。结果表明:80个种源的2年生时平均直径、树高和树冠分别为7.6cm、167cm和114cm,种子千粒重为0.676(0.477~0.879)kg;在这些种源中,根据单株产量和种子含油率的情况,对6个表现较好的种源开展了小规模试验,2年生时平均单株产量0.34kg,3年生时达1.38kg;在试验中,有一个种源表现尤为突出,自挂果以来种子产量逐年增加,二、三、四年生林分每公顷干种子产量分别为964.3kg、2000.6kg、2858.7kg,种子含油率40%~42%。另外,还利用野外发现的膏桐突变体成功地育出了膏桐新品种。以此为父本与其他种源杂交产生的后代,种子含油率较对照提高6个百分点,杂种种子含油率达41.2%。  相似文献   
793.
采用正交实验对超临界CO2萃取白果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比较超声波提取、索氏提取、超临界CO2萃取3种方式对白果油提取率的大小,用最佳提取方式分析不同品种白果中油脂的含量,并用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 (1)3种提取方式对白果油提取率的大小顺序为:超临界CO2萃取(添加夹带剂)>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2)超临界CO2萃取白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压力20 MPa、流速15 L/h、时间3 h并添加石油醚夹带剂,不同品种白果干粉中油脂得率为3.6%~7.11%.(3)GC-MS分析表明:从超临界萃取白果油中鉴定出17种化学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4%;超声波和索氏提取相似,分别从提取的白果油中鉴定出10种和9种化学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90.3%和90.1%;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六、十八碳的为主.  相似文献   
794.
油柰桑白盾蚧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学义 《昆虫知识》2003,40(3):264-265
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 Tozzetti)是油柰树主要害虫之一 ,在福建省古田县 1年发生 4代 ,以受精雌成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翌年 4月上旬 ,当日平均气温达 1 7℃左右时开始产卵繁殖。各代幼蚧发生高峰期 ,第 1代在 4月中下旬 ;第 2代 7月上中旬 ,并开始世代重叠 ;第 3代 9月上中旬 ;第 4代 1 0月下旬 ,全年以第 1代幼蚧发生量最多。冬季剪除受害严重的虫枝 ,并于第 1代幼蚧高峰中后期喷药 1~ 2次 ,结合移殖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能很好地控制该蚧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795.
曲籽芋属在中国的分布源自对采自海南的一号标本———W.T.Tsang(曾怀德)553=L.U.16052(1927年8月27日采)的错误鉴定。这号标本被E.D.Merrill定名为曲籽芋Cyrtosperma lasioides Griffith,并分藏于国内外的标本馆。因此,《海南植物志》第四卷、《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二分册、《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以及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一文等都记录了曲籽芋属。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英国邱皇家植物园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W.T.Tsang(  相似文献   
796.
蜀葵种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seed oil from Althaea rosea (L.) Caven was extracted with Hexane.After saponification and formation,the oil was determined by Capillary GC-MS.16 compound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its unsaturation is 72.59%,Among them the content of linoleic acid is 69.24%.  相似文献   
797.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出率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原油采出率的卓有成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江苏油田韦4区块的储层情况,进行岩芯的驱替实验,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韦4区块的运用作了一些研究和评价,并得出应用结论,为该技术在现场的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98.
花椒种籽油的脱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的脱色方法分别对处理方式不同的花椒种子籽油进行脱色实验,结果表明,化学脱色法对不同处理的花椒种籽油都有脱色能力。但由于未从根本上除去油中的色素和其它使油色加深的物质反而增大了油的粘度,碱为地的脱色效果明显较化学脱色法,处理后的油色可以满足食品及工业用油对色度的要求;脱蜡碱炼后进行吸附剂脱色的实验表明,如处置不当油的色度不会下降反而可能升高,蛋白质类发生降解形成了油溶性的红褐色物质,是导致花椒种籽油色泽加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9.
缬草油化学成份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GC/MS对缬草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 6 5种化合物 ,其中有 2 6种物质为相关文献中首次报道。所介绍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生产中的质量监控和常规分析 ,分析结果可为配方、产品开发和调香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00.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榉树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榉树是一种珍贵的用材树种 ,由于资源开发利用过度 ,使资源量急剧减少而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在国务院 1999年 8月 4日批准的由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申报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中 ,榉树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1] 。如何保护好现有的榉树资源 ,做到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