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甲氨蝶呤(MTX)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首选药物,但 20%~40% 的 RA 患者服用 MTX 无效。MTX 的血浆半衰期短, 其浓度与疗效无相关性。MTX 在红细胞、滑膜细胞等细胞内转化为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MTXPGs),在细胞内的滞留时间较长,且与 叶酸途径中关键酶的亲和力更强、抗炎作用也更强,因此选用红细胞内 MTXPGs 浓度来预测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综述 MTXPGs 与 RA 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对影响 MTX 作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12.
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7月,对公开发表的益生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总样本量242例。Meta分析显示,益生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显著降低CRP[MD=-2.26,95%CI=(-4.30,-0.23),P=0.03]和TNF-α[MD=-1.78,95%CI=(-2.73,0.83),P<0.01]水平,提高IL-10[MD=3.80, 95%CI=(0.40, 7.19), P=0.03]水平,而ESR、 IL-1β、 IL-6、 MDA、 TAC、 DAS28、 TJC、SJC、HAQ和ACR20等水平均与安慰剂相当。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为稳健,试验序贯分析显示CRP的获益具有结论性,Egger检验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17)。结论 益生菌能够有效降低CRP和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具有治疗类...  相似文献   
4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资料证实,RA患者血清中存在某些抗病原微生物的抗体,如抗分枝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疟原虫等的抗体,据此推测RA的病因可能与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14.
本文研究了白毛乌蔹莓(Cayratia albifolia C.L.Li)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技术,从白毛乌蔹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3,6-二酮(1)、豆甾-4-烯-3-酮(2)、β-谷甾醇(3)、β-D-胡萝卜苷(4)、白桦脂酸(5)、白藜芦醇(6)、反式白藜芦醇苷(7)、顺式白藜芦醇苷(8)、1H-吲哚-3-羧酸(9)、(3S,5R,6S,7E)-megastigma-7-ene-3,5,6,9-tetrol(10)、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6,7-二羟基-3,7-二甲基-2-辛烯酸(12)、D-(+)-核糖酸-γ-内酯(13)、3,4-二羟基苯甲酸(14)、邻苯二酚(15)、己二烯二酸(16)、9,12-亚油酸-2′,3′-二羟基丙酯(17)、正十九烷酸(18)、正十六烷酸(19)、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20)。化合物1~20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和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MTT法研究所分离化合物的体外抗RA-FLS细胞增殖活性,并用ELISA法测定各化合物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IL-6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15、19和20对RA-FLS的IC_(50)值分别为23.07、26.92、23.59及19.22μmol/L,且能抑制TNF-α生成,IC_(50)值分别为13.58、18.51、13.45及9.58μmol/L。化合物15和20能抑制IL-1β、IL-6的生成,其IC_(50)值分别为13.56、17.30和14.42、8.71μmol/L。  相似文献   
415.
摘要 目的:研究羌活地黄汤对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失衡、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以及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级大鼠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羌活地黄汤组以及甲氨蝶呤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建立佐剂性RA动物模型。羌活地黄汤组予以羌活地黄汤灌胃干预,甲氨蝶呤组予以甲氨蝶呤灌胃干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各组均进行为期28d的干预,比较各组体重、关节炎指数及关节肿胀度、外周血Th17/Treg相关指标、血清MMP-3、MMP-13水平、滑膜组织VEGF、RANKL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体重低于正常对照组,羌活地黄汤组、甲氨蝶呤组关节炎指数及关节肿胀度均低于模型组,而体重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羌活地黄汤组、甲氨蝶呤组的外周血CD4+IL-17+T、Th17/Tre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Foxp3+CD4+CD25+Treg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羌活地黄汤组、甲氨蝶呤组的外周血CD4+IL-17+T、Th17/Treg均低于模型组,而Foxp3+CD4+CD25+Treg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羌活地黄汤组、甲氨蝶呤组的血清MMP-3、MMP-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羌活地黄汤组、甲氨蝶呤组的血清MMP-3、MMP-13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羌活地黄汤组、甲氨蝶呤组的滑膜组织VEGF、RANKL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羌活地黄汤组、甲氨蝶呤组的滑膜组织VEGF、RANKL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羌活地黄汤可改善佐剂性RA大鼠的症状以及Th17/Treg失衡状态,且有效改善其血清MMP-3、MMP-13水平以及滑膜组织VEGF、RANKL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416.
食疗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景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Ⅱ型胶原,自身免疫耐受性食疗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占有一定地位,“吃啥补啥”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都来自生活经验,缺乏现代医学研究的证明。去年《Science》杂...  相似文献   
417.
研究表明在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可以在出现关节形态学改变以前就在生化代谢方面表现异常,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其可以作为反映早期关节软骨破坏和骨关节疾病急性活动程度的指标。从而能在病变不可逆发展之前及早防治,逆转或延缓病变进展。COMP是关节炎疾病的诊断与判断疾病进展和缓解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就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及其在关节炎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18.
4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系统性、慢性、炎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骨破坏在RA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RA致残致畸的主要原因。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的异常增生与活化对RA骨侵蚀的发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RA患者骨破坏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ion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核激活因子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RANK)/骨保护素(orthopantomography, OP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e protein antibody, ACPA)、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14-3-3η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小泛素样修饰物蛋白(smallubiquitin-likemodifierprotein,SUMO)、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SFRP)、骨转换标志物等作一阐述,旨在为RA早期骨破坏诊断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420.
骆景铭 《生理通讯》2003,22(2):6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