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24篇 |
免费 | 1766篇 |
国内免费 | 5019篇 |
专业分类
196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8篇 |
2023年 | 578篇 |
2022年 | 652篇 |
2021年 | 730篇 |
2020年 | 623篇 |
2019年 | 600篇 |
2018年 | 490篇 |
2017年 | 579篇 |
2016年 | 548篇 |
2015年 | 626篇 |
2014年 | 921篇 |
2013年 | 738篇 |
2012年 | 889篇 |
2011年 | 983篇 |
2010年 | 853篇 |
2009年 | 938篇 |
2008年 | 1010篇 |
2007年 | 912篇 |
2006年 | 792篇 |
2005年 | 775篇 |
2004年 | 700篇 |
2003年 | 542篇 |
2002年 | 419篇 |
2001年 | 389篇 |
2000年 | 338篇 |
1999年 | 333篇 |
1998年 | 251篇 |
1997年 | 265篇 |
1996年 | 204篇 |
1995年 | 193篇 |
1994年 | 179篇 |
1993年 | 208篇 |
1992年 | 222篇 |
1991年 | 185篇 |
1990年 | 184篇 |
1989年 | 158篇 |
1988年 | 96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91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7篇 |
1975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田间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为寻找有效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家白蚁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SCAU-PFCF01)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致病力。实验采用浸液法,供试浓度为1×103、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mL。结果表明:随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浓度的升高,小菜蛾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107 /mL时,小菜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85%和80%。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与供试龄期有关,其感病的敏感顺序为2龄、3龄和4龄。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2龄幼虫接种后第7天、3龄幼虫接种后第5天、4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的LC50估计值分别为1.17×104、1.44×104和5.21×104 /mL,LC90估计值分别为1.98×106、3.82×107和1.29×108 /mL。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与浓度相关,供试各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105~1×107 /mL的范围内,2龄幼虫的LT50值从3.16天降低到1.72天,3龄幼虫的LT50从3.21天降低到1.83天,4龄幼虫的LT50从3.69天降低到2.04天。即2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为3龄幼虫,4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了该株玫烟色拟青霉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2.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奇摄动问题.在适当的条件下,首先求出了原问题的外部解, 然后利用伸长变量和幂级数展开理论构造出解的形式渐近展开式.最后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讨论了问题解的一致有效性和渐近性态. 相似文献
193.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内重要的活化因子,而后者又是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观察了针对TSP1的小双链干扰RNA(siRNA-TSP1),抑制由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过度活化。将根据人TSP1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siRNA-TSP1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利用Western印迹、RT-PCR、流式细胞仪及ELISA等方法,检测了TSP1、TGF-β1及其信号蛋白Smad2与p-Smad2、纤维连接蛋白(FN)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质表达或蛋白质活性。结果显示,siRNA-TSP1能有效转染HK-2细胞,并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TSP1的基因转录与合成;其对TGF-β1的合成影响较小,但能明显抑制TGF-β1的活化。此外siRNA-TSP1可阻抑TGF-β1依赖的Smad2磷酸化,减少细胞外基质FN以及PAI-1的合成。研究结果提示,由于TSP1是TGF-β1重要的内源性活化因子,故针对TSP1的RNA干扰能在体外有效抑制TSP1表达并相应调抑了TGF-β1的活化。 相似文献
194.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7,(1)
本文对现代海洋以及海洋沉积物中四种来源的有机质(海水的可溶有机质,海雪和颗粒有机质,底质表面的生物席以及陆源输入的有机质)的形成机理和沉积规律进行了解析与归纳;介绍了当前海洋学所流行的观念,列举烃源岩生烃母质研究的部分实例,展示了寒武、奥陶、志留和二叠纪烃源岩中保存的显微与超显微有机组份(寒武系细菌状化石、可能的微微型疑源类以及寒武系与志留系的胞外聚合物、二叠系微微型浮游生物状化石)。可以认为粘土有机复合体,海雪、生物席和有机质的陆源输入是从源头上影响烃源岩发育的四大主要母质类型。它们的各自发育又受许多因素的控制。但是,在有机质沉积和埋葬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微生物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5.
中国四川省有瓣蝇类三新种(双翅目:厕蝇科,蝇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采自中国四川省西部山区有瓣蝇类Calyptraae3新种:厕蝇科Fanniiade厕蝇属Fannia2新种:五枝厕蝇Fannia quinquiramula sp.nov.,虞氏厕蝇Fannia yui sp.nov.;蝇科Muscidae棘蝇属Phaonia 1新种:太子棘蝇Phaonia taizipingga sp.nov.。新种虞氏侧蝇的命名,系对虞以新教授在中国蠓科Ceratopogoinidae等医学昆虫研究所作杰出贡献的敬意。厕蝇科模式标本存中国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蝇科模式标本存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6.
197.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Id-1在56例大肠癌组织及56例远癌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大肠癌组织中Id-1的过表达率为80.4%,在远癌肠粘膜中过表达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1过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Id-1过表达可能参与大肠癌演进,Id-1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8.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在脑内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一个主要病理特征。然而,目前研究表明,在AD出现神经变性前的早期记忆功能障碍中,可溶性Aβ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溶性Aβ引起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反映突触可塑性的重要指标,被认为与学习和记忆的形成有关。关于Aβ影响海马LTP的研究报道,尤其是利用转基因动物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解释AD患者出现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本文结合近年来对AD进行的诸多基础性研究,扼要介绍了Aβ尤其是可溶性Aβ及其活性片段对海马LTP的影响,并讨论了Aβ抑制海马LTP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9.
阿米洛利抑制NHE-1减轻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H^+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对低氧刺激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Na^+/H^+交挟体-l(NHE-1)活性和表达的变化.方法:常氧(21%O2)或低氧(2%O2)条件下培养PASMCs,并分别给予浓度为1.653、3.125、6.25、12.5、25和50μmol/L.等不同浓度的阿米洛利,培养24h,采用MTT比色实验和免疫组化检测PCNA阳性细胞率的方法反映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pH以反映Na^+/H^+交换体-1活性,RT—PCR法检测Na^+/H^+交换体-1mRNA的表达量.结果:低氧培养的PASMCs细胞内pH升高,NHE—1mRNA的表达增多,而阿米洛利可以降低细胞内pH,减少NHE—1mRNA的表达量。同时低氧较常氧培养MTT光吸收值较常氧培养明显升高。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而给予阿米洛利时上述两个指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结论:低氧可以激活PASMCs细胞膜上的E—1,增加其mRNA水平表达量,使细胞内碱化,促进细胞增殖,而Na^+/H^+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可以抑制其活性,减少mRNA水平的表达,导致细胞内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且此抑制作用在3.125~5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0.
We utilized a unique culture system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gene, protein, and cell surface antigen, and the biological process of the related genes in erythroid and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and switching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in response to cytokine alterations. Gene-specific fragments (266) identified from five populations of cytokine-stimulated HSC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1) expressed specifically in a single cell population; (2) expressed in two cell populations, and (3) expressed in three or more populations. Of 145 defined cDNAs, three (2%) were novel genes. Protein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es showed overlapped and distinguished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s in the cell populations studied. Biological process mapping of mRNAs expressed in erythroid and myeloid lineages indicated that mRNAs shared by both lineages attended 'core processes,' whereas genes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either lineage alone were related to specific processes or cellular maturation. Data from this study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committed HSCs (El4 or G14) cells can still be redirected to develop into myeloid or erythroid cells when erythropoietin (EPO) is replaced with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under erythroid-cultured condition or G-CSF with EPO in myeloid-cultured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enes or proteins co-expressed in erythroid and myeloid lineages may be essential for the lineage maintenance and switching in hematopoie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