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85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51.
法国在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过去曾有几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例如Jacob-Monod模型为法国赢得荣誉。  相似文献   
952.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1990,14(3):220-225
植被生态研究中常用的聚类法,是着眼于研究区域中植被和环境因子呈间断分布或变化梯度较大的一类情况,对原始数据中各个体按其属性进行归类。直接模糊聚类法则以各个体间的属性相近程度来定义一模糊关系矩阵,然后对矩阵取不同的水平截集,从而得出一等级分类。当模糊关系确定以后,截取水平的选择就成了聚类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至目前为止,直接模糊聚类中的截取水平通常由分析者主观给定,或者是以逐步试验,逐步修改的方法确定的。这样,聚类结果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大的主观和任意性。笔者认为截取水平应选在模糊关系变化较大之处,使聚类结果尽可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结构特征。这一原理已被实施于一通用软件中,实例分析表明,如此选择的截取水平确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原始数据的特征,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953.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954.
我国草兔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裘聿皇 《兽类学报》1989,9(3):168-172
本文用新的聚类方法, 对中国草兔进行系统聚类。  相似文献   
955.
Valeria lophostriata是一种具明显纹饰有机壁的球状疑源类微体化石 ,对它的近 30个已知化石记录进行了评论。发现其产地集中在北纬 30°以北 ;并在近 7亿年的时间间隔 ,以双峰态时间分布。因此 ,将它作为重要的生物地层标志是不适宜的。其表面特征的韵律式样可能是Belousov- Zhabotinsky反应的一种显微实例。作者提出该属种的纹饰特征和壳壁的化学成分应是今后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56.
晚三叠世泡孔类苔藓动物Casianopora及其种系发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窄唇纲苔藓动物的一个新种Casianoporaheisp.nov.,此新种发现于我国滇西北宁蒗彝族自治县松桂组15层(菊石Malayites-Pseudocardioceras带),是迄今已知的全球三叠纪泡孔类的一个最新代表。重新确定了Casianopora属(卡尼中期-诺利早期)的分类位置,它和Cystitrypa属(卡尼早期)都归入Fistuliporidae科。这两个三叠纪的属,与古生代和古生代后的一些泡孔类的种系发生关系的初步探讨表明,所有古生代后的窄唇纲的各个目(除环口目外),可能都是从同一演化根系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957.
记述了一段属于Allacerops of. A. turgaica幼年个体的下颌骨。化石采自甘肃兰州盆 地渐新世地层中。Allacerops 是亚洲一类较原始的犀。在基本特征上,特别是在门齿和犬齿构 造上,它和欧洲的Eggysodon最为接近,有人把它们合为一属。研究表明,它们在门齿的数目 和颊齿的形态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应是跑犀科内不同的属。文中主要根据犀类门齿、犬齿的 分异,对犀超科内科一级的现行划分提出质疑,认为Indricotheriidae科的地位应予恢复,跑犀 科只应包括那些门齿、犬齿未特化,也不急剧退化的中、小型犀类。这样,除两栖犀外,犀超科 包括三科: Hyracodontidae,Indricotheriidae和Rhinocerotidae。  相似文献   
958.
田菁是重要豆科绿肥作物,是工业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它的根。茎部都能形成共生固氮的茎瘤和根瘤,瘤内富含豆血红蛋白,其中豆血红蛋白Ⅱ组分与最高氧的亲和力有密切关系,在低氧环境下,田菁的高效固氮力与豆红蛋白的高氧亲和力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田菁豆血红蛋白的分子遗传学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9.
中国沿岸漫游的环海豹及其他鳍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鳍脚类主要分布在寒冷水域。我国海域的水温相对较高,已发现的鳍脚类种类和数量都很少,除黄海和渤海的斑海豹外,其他都是离开了正常分布区的漫游个体。对斑海豹Phoca largha已有过几篇报道(汪克贤,1955;李秀朋,1965;李荣光,1980;王者茂,1984)。对另3种鳍脚类只有零星记录(王者茂,1973;诸葛阳,1982;黄圮,1984)。本文首次报道漫游到中国近海的环海豹 Phoca hispida ochotensis Pallas,同时对中国沿岸斑海豹及另3种鳍脚类的漫游个体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60.
小哺乳动物年间种群数量波动规律及其食物的影响,是人们早已关注的问题(May,1976;Finerty,1980;Xia Wuping等,1982)。研究这些问题一般使用的数学方法是确定性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统计学的自相关分析(autocorrelation analysis)或谱分析(spectral analysis)和快速傅里哀变换(F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