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冀北1号”和“丰收黄”两个品种大豆的叶绿体膜,测定了不同 Mg~(2+)浓度对它们的光诱导 chla 可变荧光及电泳速度的影响。虽然将这两种叶绿体膜悬于相同的低盐介质中,其光诱导可变荧光产率彼此不同,但它们的可变荧光产率与电泳迁移率则是彼此相关的,在这两种大豆的叶绿体膜中,Mg~(2+)诱导荧光产率增加和电泳迁移率下降的浓度曲线均呈现出类似的动力学变化。Mg~(2+)诱导上述两种现象所需要的最适浓度亦大抵相同。这些实验结果说明:Mg~(2+)诱导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之间分配的改变与其诱导类囊体膜表面静电性质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文中讨论了膜表面蛋白质的羧基在 Mg~(2+)诱导效应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52.
多粘菌素B抑制类囊体膜上的Mg~(2+)-ATP酶活力,且其部分抑制作用受控于高能态。如将酶反应速度和[Mg~(2+)ATP]的浓度作双倒数图,则可观察到多粘菌素B和[Mg~(2+)ATP]浓度之间存在着类似竞争的关系。再经用多粘菌素B抑制游离的β亚单位的活力。证明多粘菌素B在偶联因子上的作用部位是在β亚单位上。  相似文献   
53.
鱼腥藻类囊体膜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 Strasb.)的光合膜及其性质,结果如下:(1)以培养液为反应介质,测出鱼腥藻细胞的光合放氧,这种放氧受电子传递抑制剂DCMU的抑制。1mmol/L的NH_4Cl既延迟光合放氧的诱导期又抑制光合放氧速率。(2)在700~300nm波长范围,鱼腥藻出现4个吸收高峰,分别位于680、625、480和440nm处。其中625nm的吸收峰应属蓝绿藻的特有吸收峰。(3)通过高压氮气破碎法,并结合超声波处理,可以破碎鱼腥藻细胞壁,并从中分离出鱼腥藻类囊体膜制剂。测定表明,这种膜制剂具有进行光合磷酸化的能力,同时亦有膜上ATP酶水解ATP的能力。(4)利用此膜制剂,分离并部分纯化出ATP酶,在SDS-PAGE图谱上,此酶的两种小亚基(δ和ε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低于菠菜叶绿体ATP酶的δ和ε亚基,但两种酶的α和β两种大亚基的分子量相近。以上结果提示,鱼腥藻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内在机构,这种机构在组分及其性质上与其它种类光合膜的异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4.
野生和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分离和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用混和去垢剂(SDS、OG)增溶和温和电泳方法,对野生和黄化大麦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进行了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的分离和比较,并结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类囊体膜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组分中,LHC Ⅱ和LHC Ⅰ的含量都较野生型大麦明显减少;并讨论了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含量的减少与其光合速率降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盐胁迫对大麦叶片类囊体膜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胁迫下大麦叶片类囊体膜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对绿素a/叶绿素b、磷脂/膜蛋白和膜脂结合半乳糖/膜蛋白的比值下降,膜脂中亚麻酸(18:3)摩尔百分数上升,不饱和指数上升,类囊体膜H -ATPase活性先升后降,希尔反应一直呈较高活性。类囊体膜组分和功能的变化可能与植物盐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56.
睡莲和菠菜光合膜光化学活性及多肽组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水生植物睡莲及陆生植物波菜类囊体膜PSI,PSⅡ电子传递活性,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等光化学特性及类囊体膜的多肽组分。结果显示:睡莲类囊体膜PSI,PSⅡ电子传递活性相对较弱,分别对菠菜的60.21%和70.82%,其室温吸收光谱蓝紫光区域吸收较弱,没有明显的吸收峰,红光区域的吸收光谱和菠菜相似;  相似文献   
57.
低温锻炼对小麦类囊体膜脂膜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两种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锻炼前后类囊体膜脂及其脂肪酸成分、光系统Ⅱ捕光叶绿素a/b 蛋白复合体(LHCⅡ)及类囊体吸收光谱,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发现经低温锻炼后:(1)抗寒与不抗寒品种小麦类囊体磷脂酰甘油(PG)的反式十六碳-烯酸含量均明显降低;抗寒品种小麦的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GDG)比值明显降低,而不抗寒品种变化不明显。(2)抗寒品种小麦类脂/叶绿素比值明显增高。(3)两品种小麦类囊体膜LHCⅡ寡聚体含量均降低,而单体含量均增加。(4)两品种小麦类囊体膜吸收四阶导数光谱A683/A652比值均升高。(5)不抗寒品种小麦低温荧光发射光谱F685/F738比值上升,而抗寒品种没有变化。我们认为,在低温锻炼过程中膜流动性增大可能是植物抗寒性增强的重要原因,此外,MGDG 含量降低对低温下膜双层的稳定性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在高盐介质中用EDTA去除叶绿体内源游离Mg2+后制备的类囊体具有与正常类囊体相似的△pH幅度和光合磷酸化反应速率,即膜上CF0与CF1仍处于正常的耦联状态。以此为材料研究不同两价阳离子(M2+)在ATP酶活化及催化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Mg2+Ca2+M2+Zn2+Co2+Ba2+分别对光下ATh形成与水解的效应大小与它们的离子半径有一定关系。(2)这些M2+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抑制了Mg2+-ATP酶的合成或水解ATP的活性。(3)低浓度M2+的电荷屏蔽效应可稳定酶在光下的活化构象,这有利于暗中进行的需Mg2+的催化ATP合成与水解反应。  相似文献   
59.
以大麦(HordeumVulgareL)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盐酸胍处理大麦类囊体膜对金属阳离子调节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未用盐酸胍处理时,Mg2+对类囊体膜的F686/F736比值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用不同浓度盐酸胍处理类囊体膜,则明显阻滞Mg2+调节激发能向PSII分配,表明盐酸胍处理可能损伤类囊膜上LHC—II与Mg2+调节作用有关的蛋白质,从而导致Mg2+调节效应降低.用SDS—PAGE方法研究盐酸胍处理后的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盐酸胍处理导致MIC—II中MICP1和LHCP2组分消失,这说明盐酸胍处理阻滞Mg2+调节效应可能与LJIC—II上的LHCP1,LHCP2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60.
叶绿体类囊体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