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5篇 |
免费 | 134篇 |
国内免费 | 808篇 |
专业分类
37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含量,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3.5%显著高于对照组42.9%(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SCC-A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P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疲乏(FA)、食欲减退(AP)、疼痛(PA)方面均改善,其中,除EF外,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副反应、降低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的优点。 相似文献
72.
胱天蛋白酶(caspases)在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起始、执行以及信号转导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在植物中也发现有类胱天蛋白酶(caspase-like proteases,CLPs)的存在,并确认液泡加工酶(VPEs)、metacaspases和丝氨酸内肽酶(sapases)具有CLPs的作用,并证实CLPs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性及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本文对植物CLPs活性、生化结构及生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动物caspases进行比较,为今后CLPs活性调节、作用方式及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四种常见优势底栖螺类的饥饿代谢(R,mgO2/ind.d)与温度(T,℃)、体重(Wd,mg dry-wt或Ww,mg wet-wt)的关系,并计算出三者间的复合关系,分别是:铜锈环棱螺,R=0.044Wd0.537e0.061T;长角涵螺,R=0.0004Ww0.9405·e0.0735T;纹沼螺,R=0.004Wd1.072e0.091T;短沟蜷,R=0.023Wd0.777e0.042T。
相似文献
75.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很有潜力的成像探针,其中尤以4-苯氨基.喹唑啉类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4-苯氨基-喹唑啉不同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阐述了^18F标记4-苯氨基.喹唑啉类的主要方法:先用^18F标记苯氨基,然后将^18F标记化合物与喹唑啉或衍生物进行连接,和^18F标记喹唑啉或其衍生物,然后与苯胺或其衍生物进行连接。并且进一步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体外、动物和人体内生物分布、肿瘤摄取和代谢的异同。特别是对^18F标记示踪剂与11c标记示踪剂在动物和人体分布进行比较。尤其是[^18F]ML04肝脏摄取低,肿瘤.本底高,多数学者认为[^18F]ML04是最有潜力成为^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示踪剂。 相似文献
76.
用网捕法对四川名山蒙顶山山区有瓣蝇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成蝇标本18873只,隶属7科19亚科62属132种,其中古北区+东洋区种占34.8%,东洋区种占29.5%,特有种占9.8%,跨多区种占25.9%.紫翠蝇Neomyia gavisa,肥躯金蝇Chysomya pinguis及反吐丽蝇Calliphora vomitoria为该山区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24.4%、19.8%和11.2%;毛胫厕蝇Fannia hirtitibia等13种为当地特产种.紫翠蝇Neomyia gavisa、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反吐丽蝇Calliphora vomitoria及紫绿蝇Lucilia porphyrina常年均可见成蝇出没. 相似文献
77.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退化红壤地区的旱生性草坡、稀疏针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4种植被恢复类型及裸地、顶级常绿阔叶林等2个对照样地的土壤螨类群落进行四季调查,共捕获4亚目53科,其中隐气门亚目27科(Cryptostigmata),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17科,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8科,无气门亚目(Astigmata)1科,优势类群为矮汉甲螨科(Nanhermanniidae)和单翼甲螨科(Haplozetidae),常见类群包括若甲螨科(Oribatulidae)、盖头甲螨科(Tectocepheidae)等16科。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香农多样性、密度.类群DG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甲螨群落的MGP分析和捕食性螨类MI指数,研究其中螨类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螨类群落差异显著,各项指标均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其次为稀疏针叶林,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针叶林和裸地处于最低水平。甲螨群落类群结构中,各植被类型中的甲螨群落均属于M型;甲螨个体密度结构类型中,裸地属于MP型,旱生性草坡属P型,常绿阔叶林属于O型,其它均属于M型。中气门螨类的MI指数在各植被类型没有明显的变化。DCA分析将6类型分为3类:裸地、常绿阔叶林各为一类,其余各类型归为一类,这显示了土壤螨类群落对植被恢复不同类型的响应。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通过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科室来源、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防范措施,提高全院的手术质量。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度所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回顾性分析62 179份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发生重返手术室的有2411人次,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有435人次,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6.94‰,非计划再次手术主要发生在男性、40~59岁年龄组患者中,非计划再次手术主要科室来源为神经外科(143例)、心胸外科(39例)及口腔颌面外科(27例),术后出血/血肿、未达到效果手术再调整、术后漏、切口问题及手术部位感染为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的主要原因,占总原因的78.8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上报制度,对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高的重点科室、重点手术进行监管,是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9.
80.
在渤海海域渤中34-A地区东营组二段下部,发现了以渤海地方属种具棘绍曾介Shaozengia echinata、腹瘤绍曾介S.ventrinodosa、鼓包绍曾介S.gibbosa等为主的大量介形类化石,指示沉积水体环境为淡水-微咸水的滨湖-浅湖;在沙河街组一段上部发现了指示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存在的李家广北介Guangbeinia lijiaensis亚组合,亚组合发育有椭圆西营介Xiyingia elliptica、高西营介X.alta等大个体、高梯形的介形类,反映当时浅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通过东营组二段下部与沙河街组一段上部两个介形类发育段的追踪,重新厘定了研究区东营组的地层界面,并确定了沙河街组一段的连续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