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李志文  何立红  马玲  夏姣  曾爱平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580-3586
为了明确小果油茶果实大小对油茶象幼虫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采用Logistic方程对油茶象老熟幼虫体质量与其寄主果实体积大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油茶象幼虫体质量随果实体积增大而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油茶象幼虫体质量增长符合边际效应递减原则,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3.216 cm3,每果1头;<4.747 cm3,每果2头)和渐进增长阶段(>3.216 cm3,每果1头;>4.747 cm3,每果2头);油茶象寄生的最小果实阈值为1.500 cm3(每果1头)或2.539 cm3(每果2头).明确了落果中油茶象老熟幼虫逃逸的时间格局,果实收集后幼虫逃逸数量逐天递减,逃逸高峰期集中在6:00—10:00,占43.9%,尤以7:00—8:00为甚,占21.1%;幼虫体质量越大,逃逸越早.寄主果实大小对油茶象幼虫生长发育具有限制作用,亲代雌虫选择大果实产卵是增加后代适合度的一种行为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412.
肌球蛋白工作循环的一个新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总结关于分子马达肌球蛋白的最新研究结果,给出一个新的肌球蛋白工作循环的机械化学偶联模型.从新模型出发,用一组化学动力学方程描述肌肉中大量肌球蛋白的集体工作行为.利用动力学方程的非平衡定态解,并结合Pate和Cooke的实验结果得到了力作为变量的肌肉态方程.理论结果同热力学原理一致,与传统的肌肉收缩理论有一定区别.根据肌肉的特殊结构,对肌肉态方程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13.
得到具有多个时滞的差分方程:An l-An m^∑i=1piAn-ki=0解振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这里pi全是正数,ki是正整数,i=1,2,3,…,m,(或pi是负数,ki是负整数)。  相似文献   
414.
植被、凋落物、地形以及土壤属性都是土壤有机碳(SOC)变化的驱动因素,而多个驱动因素如何同时作用于SOC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采样以及实验测定获得200组数据,包括不同土层土壤、植被以及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数据,并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了地形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量化这些因子对SOC的影响。基于相关分析结果构建了5个潜变量,包含植被、地形、凋落物归还特征、土壤属性以及SOC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选取了15个观测变量进行建模。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检验系数基本通过,且多元平方系数值为0.94,表明方程构建合理且效果较好,模型的收敛效度达标。4个预测潜变量对SOC含量和SOCD均有显著正效应,总效应从大到小表现为土壤属性(0.938)>地形(0.383)>植被(0.131)>凋落物归还特征(0.099),可解释部分效应贡献占比分别为60.5%、24.7%、8.4%和6.4%,其中高程、20~40 cm土壤全磷、20~40 cm土壤全氮、0~20 cm土壤全氮、20~40 cm土壤含水率为效应贡献前五位,对SOC含量和SOCD有...  相似文献   
415.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肖玉  谢高地  安凯 《生态学报》2003,23(11):2367-2378
在 GIS手段支持下 ,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 USLE)研究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 ,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 ,在总面积为 1 .49× 1 0 8hm2的青藏高原林地、草地、沼泽和农田生态系统上 ,土壤保持总量为 3.77× 1 0 8t/a,其经济价值总计为 5 .5 9× 1 0 8RMB/a,占西藏和青海两省 (区 ) 2 0 0 0年种植业、林业和牧业收入的 6.1 7%。其中保持土壤养分的经济价值为 3.68× 1 0 8RMB/a,减少废弃土地的经济价值为0 .2 6× 1 0 8RMB/a,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 2 .0 0× 1 0 8RMB/a。由此可见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16.
种群数学模型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种群数学模型的建立有赖于对生物背景的各种似是而非的假设,然而,在建模过程中,这些假定常常容易得到不当的结合和表达,常常些关于生物背景的清晰而明确的假设被不适当地处理或者甚至被抛开,事实上,即使是某些赫赫有名的种群数学模型也难以完全避免这种缺陷,这一点在我们本文中提及并讨论,要使得所建立的模型在逻辑上可信正确。我们必须确保关于其背景的各种假设得到的始终如一和恰如其分的协调组合。本本文中,我们测试了由Arditi和Michalski在1996年提出的几条建模标准,对于斑块模型,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模型。我们同时在单种群的其他特殊情形方面的建方面增列了一些重要的标准。按照Arditi和Mchalski的标准以及其他著名的生物建模假定,我们建立了一些有意义的三维捕食-食饵种群模型(比率依赖型),我们还讨论了种群各种振动现象的建模。  相似文献   
417.
太平湖浮游动物动态演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 对太平湖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5属89种, 其中轮虫 29属69种、枝角类5属7种、桡足类2属4种和原生动物9属9种; 优势种主要来自于轮虫异尾轮虫属(Trichocereca)和龟甲轮虫属(Keratella)。浮游动物的丰度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表现为夏季最大, 平均达1326 ind./L, 秋季春季次之, 分别为608和605 ind./L, 冬季最小为216 ind./L; 垂直分布表现为春夏季太平湖表层浮游动物丰度最高, 中间层次之, 底层最小, 秋冬季则表现为中间层最高。浮游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中间层普遍高于表层和底层, 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底层要高于表层和中间层, 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显著高于冬春季的现象, 水质评价表明夏秋季水质好于春冬季。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 太平湖浮游动物可分为夏秋季类群与春冬季类群, 两类群均表现为湖心与上下游区域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其中春冬季类群差异较明显; 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透明度和水温为太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依据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冗余分析(RDA)的结果显示, 在溶解氧和水温较高的水环境中浮游动物丰度值表现为较大, 其中水温对轮虫的影响高于对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8.
重金属镉(Cd)在土壤-蔬菜系统中转移方程的建立是农田Cd污染控制和风险评估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调查湖南省攸县745个土壤-蔬菜样品Cd含量,应用转移方程、敏感性分布曲线(SSD)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类别蔬菜Cd累积特征和影响因素,预测不同土壤条件下蔬菜Cd含量并推导相应土壤Cd风险阈值.结果表明: 叶菜对Cd胁迫较根菜敏感;土壤pH、土壤总Cd和土壤有机质(SOM)是影响蔬菜Cd富集的3个主要因子;转移方程对叶菜和根菜的解释程度分别为54.2%和69.1%.土壤Cd风险阈值随土壤pH和SOM的增加而增加,根菜在严重酸化土壤区Cd累积风险较高.当前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于严重酸化、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过于宽泛.  相似文献   
419.
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在维持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可为祁连山东部地区的人工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选取位于祁连山东部地区的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多因素参数预测模型和结构方程非参效应模型,探究多重因素(林分空间结构、林分非空间结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林中林下草本的科、属、种数量最多。(2)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坡度与草本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性相关(P<0.05)。(3)平均胸径是影响林下草本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关键因子;坡度是影响林下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关键因子;角尺度、混交度是影响Pielou均匀性指数的关键因子;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关键因子。(4)结构方程非参效应模型显示林分结构是影响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P<0.001),环境因子是影响草本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P<0.05)。因此,在后续森林植被恢复措施中,应当着重考虑林分的空间结构,形成随机分布的异龄复层混交林,以增加光合利用效率并遵循生态位互补理论,从而提高草本多样性。  相似文献   
420.
马文婧  李英年  张法伟  韩琳 《生态学报》2023,43(3):1102-1112
青藏高原草甸草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被类型,准确评估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碳源汇状况及碳储量变化尤为重要。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分析了2009年至2016年8年期间青海湖北岸草甸草原环境因子以及碳通量的变化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环境因子对总初级生产力(GPP)、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2009—2016年8年NEE日均值在-2.02—0.88 gC m-2 d-1之间,5—9月NEE为负值,表现为碳吸收,雨热同期的6、7、8月是CO2净吸收最强的时期,平均每月吸收CO2 39.85 gC m-2 month-1,NEE负值日数约占全年的48%,10月—翌年4月为正值,表现为碳释放,初春3月和秋末11月是CO2净释放最强的时期;Re日均值为1.69 gC m-2 d-1,受季节温度的影响,呈夏季强,冬季弱的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