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对三尖杉属中三种植物即: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粗榧C.sinensis 和柱
冠日本粗榧C.harringtonia cv.Fastigiata越冬期的光合器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这三种常绿三尖杉植物越冬时叶绿体的光合放氧活性受到抑制,但光系统II中心的活性和镁
离子调节光能分配的功能存在。说明其越冬特性与松柏科植物类似。
叶绿体膜的低温荧光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F685,F695和F735的比率各不相同。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叶绿体膜蛋白,发现柱冠日本粗榧的多肽数与三尖杉和粗榧有明显差异。以上特征可能有助于分类或系统位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23.
三尖杉属植物茎次生韧皮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作者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比较观察了三尖杉属Cephalotaxus 4种及1栽培变 种茎次生韧皮部的结构,主要结果为:(1)属内各种茎次生韧皮部的结构比较一致。横切面筛胞与薄壁组织细胞呈单层切向带交替排列; 厚壁组织切向带的径向宽为1—4个细胞,带间 距离较宽。(2)根据韧皮纤维的类型,石细胞数量多少或缺如,可作本属分种鉴定特征; 也为 属内分组提供了佐证。(3)本属茎次生韧皮部中有些薄壁组织细胞的内切向壁中嵌埋有草酸钙结晶。这有别于松柏类其它各科,也是自然分类的一新依据。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三尖杉科(属)中的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植物中所含抗白血病的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与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作了不同产地和不同部位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5.
三尖杉的资源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三尖杉的资源现状,药用价值及资源利用,并对资源的开发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6.
为了建立和优化获得有效生物碱成分的三尖杉愈伤组织的培养技术和方法,以大连地区移栽自庐山植物园的三尖杉(Cephalotaxus)植株为原料,就外植体种类、基本培养基种类、激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归纳。实验发现,幼茎外植体因其出愈率早、诱导率高而最佳;培养基MS NAA3.0mg/L KT0.1mg/L为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其诱导率达91%,继代培养基中一定浓度的NAA(1.0~3.0mg/L)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但是高浓度的NAA(8.0mg/L)则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在MS基础培养基上较在B5和1/2MS培养基上褐化轻,生物量增长快,冬季诱导的愈伤组织,其诱导率普遍高于夏季所诱导的愈伤组织。结果表明,以11月份三尖杉幼茎为外植体,以MS NAA3.0mg/L KT0.1mg/L为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继代6~8代,每代培养30~35d,收获愈伤组织或细胞培养物,该程序是获得大量三尖杉愈伤组织的较佳培养程序。 相似文献
27.
从安徽产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s Hook.t)的弱碱中分到一种新生物碱,为7-去氧福建三尖杉碱(7-deoxycephalofortuneine)(1)和另外5种已知高刺桐类型生物碱:福建三尖杉碱(cephalofortuneine)(2),台湾三尖杉碱(wilsonine)(6),表台湾三尖杉碱(epiwilsonine)(7),可莫西明碱(comosimine),(Phellinc alkaloid 6)(3)和3-表福杉碱(3-epifortuneine)(4),其中4为首次从植物中得到的天然产物,3在三尖杉中系第一次分到。 相似文献
29.
柔红霉素在人敏感和抗三尖杉酯碱的HL-60细胞中分布和积聚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研究柔红霉素在人敏感和抗三尖杉酯碱的HL-60细胞中分布和积聚变化。柔红霉素10μg/ml处理细胞1小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到:在敏感HL-60细胞中,柔红霉素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而在抗性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一侧。逆转抗药性的药物维拉帕米不改变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中的核质分布。流式细胞术显示:三尖杉酯碱和蛋白激酶C激活剂佛波脂处理细胞,使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内积聚降低;而粉防己碱和维拉帕米处理细胞1小时,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内积聚明显增加,但维拉帕米处理24小时,反而使积聚降低。结果表明:抗三尖杉酯碱的HL-60细胞改变桑红霉素的胞内分布,降低细胞内的积聚是抗药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
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到172株植物内生真菌,利用抗肿瘤体外细胞毒筛选模型(MTT法)对其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25株内生真菌(占总分离菌株的14.5%)对KB(人口腔上皮癌)或HL-60(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及香榧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占各供测菌株的3.3%, 19.6%和8.6%。其中7个菌株的细胞毒ID50为1,000以上,占总供测菌株的4.1%。抗肿瘤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及头孢霉属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