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6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华金平  韦贞国 《遗传》1992,14(1):4-7
以具有草棉、亚洲棉、异常棉、长普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陆地棉野生种系莲蓬棉、墨西哥野生棉 细胞质的中棉所7号(陆地棉)同核系为材料,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对陆地棉花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哈克尼西棉饱质系为雄性不育、不形成正常花粉外,其余各系育性正常。在单花花药数上,哈克尼西 棉胞质系比陆地棉胞质系(106枚)增加约20枚, 异常棉和亚洲拓胞质系则分别减少到68枚和75枚, 其余各系均在106枚左右。在花蕾形态性状上,哈克尼西棉胞质系较陆地棉胞质系瘦小,亚洲棉和异常 棉胞质系则较之尖削、瘦长。各可育胞质系与陆地棉胞质系在花粉粒形态、大小上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82.
刘华  姚庆  袁京京  曾洪梅  邱德文 《昆虫学报》2011,54(12):1348-1353
表皮蛋白(surface coat proteins, SCPs)是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克服寄主免疫系统的关键因素, 能够抑制昆虫免疫反应, 促进线虫的侵染。为了进一步研究表皮蛋白抑制昆虫免疫的作用机理和线虫与寄主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比较分析了不同培养基繁殖的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差异。我们用人工培养基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末龄(5龄)幼虫分别培养得到格氏线虫侵染期幼虫, 利用酒精提取表皮蛋白。SDS-PAGE和非变性PAGE分析显示, 大蜡螟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具有更多的蛋白条带。体外和体内的裂解血细胞实验表明, 大蜡螟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表现出强烈的裂解血细胞活性, 而人工培养基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活力不明显; 且具有裂解血细胞活性的表皮蛋白为诱导表达型蛋白。不同培养基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组成的差异和活性的不同, 表明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产生受线虫培养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83.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专性寄生线虫,具有分布广泛、寄主繁多和危害严重的特点。每年给农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线虫之一。侵染植物时,根结线虫会诱导根尖部位的维管束细胞重新分化形成多核的巨型细胞,将其作为线虫的取食位点和线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唯一来源。因此,巨型细胞的形成和维持对线虫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本文从根结线虫诱导寄主植物巨型细胞的形成及调控机制,重点介绍了巨型细胞的结构特征、巨型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营养物质运输、激素调节,以及寄主植物的识别和防御和表达模式,并探讨了根结线虫效应蛋白在巨型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功能。通过对巨型细胞形成和调控机制及线虫-植物相互分子机制等多层次的研究进展进行解析,揭示根结线虫的致病机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根结线虫防治创新性策略提供启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84.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044-1050
寄生虫的感染会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1793)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寄生其肠道的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 van Cleave,1928)和寄生于体腔的胃瘤线虫幼虫(Eustrongylidessp.)对黄鳝健康的影响尤其严重,研究调查了以上两种寄生蠕虫在黄鳝体内的频率分布以及季节动态。在连续23个月内共调查黄鳝1980尾,结果显示,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34.46%,平均丰度为2.948.37,平均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6,P0.05),平均丰度和聚集度在42 cmL48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呈现凸形曲线。胃瘤线虫幼虫感染率为15.14%,平均丰度为0.612.45,平均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4,P0.05),平均丰度在24 cmL30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逐渐下降,聚集度是在30 cmL36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各月份间隐藏新棘虫的平均丰度和感染率都有显著性差异(F=10.50,P0.05;G=84.440.05222= 33.9),感染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胃瘤线虫幼虫各月份间的平均丰度和感染率也都有显著性差异(F=6.70,P0.05;G =143.88 0.05222= 33.9),感染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    相似文献   
985.
mPC-1基因的克隆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人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C-1的生物功能和进化保守状况,从小鼠肾脏中克隆了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PC-1(GenBank Acc No.AY048852).mPC-1基因cDNA全长为2 193 bp,主要定位于小鼠染色体3A1-A2区域.mPC-1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由224个氨基酸组成,与人PC-1蛋白编码区存在82%的序列一致性,含有coiled-coil结构域和PEST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由6个外显子组成的mPC-1基因与mD52高度同源,其中,第一外显子代表该基因的特异性序列,实验证据显示mPC-1基因具有自己的启动子,推测mPC-1与小鼠mD52可能是重叠基因.对小鼠20种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组织cDNA的RT-PCR检测证实,该基因主要在前列腺、肾和眼组织中表达,在胃和平滑肌中有少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表达很弱或不表达.而mD52基因则几乎广泛存在于小鼠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因此,两个基因虽然序列上高度重叠却是独立调控的.综上所述,mPC-1基因可能是一个与人PC-1基因结构功能类似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98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无锡稻 麦轮作FACE系统研究平台 ,开展了稻田土壤线虫群落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实验中共观测到线虫 2 7科 4 0属 ,其中短腔属 (Brevibucca)、茎属(Ditylenchus)和垫刃属 (Tylenchus)为优势属。拔节期稻田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和捕食 /杂食线虫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表现出正响应。食真菌线虫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对CO2 浓度升高表现出负响应 ,成熟期捕食 /杂食线虫对CO2 浓度升高表现出负响应。在FACE条件下 ,植物寄生线虫的潜根属 (Hirschmanniella)和散香属 (Boleodorus)线虫数量显著增加 ,对CO2 浓度升高敏感  相似文献   
987.
为了阐明狼牙刺群落恢复过程中种间关系动态特征及其与群落稳定性关系,通过对29个样地调查,采用2×2列联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Jaccard指数分析,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经过8a,20a,30a封禁的狼牙刺群落中主要种群间联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封禁8a的的群落中,种群间总体联结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种间关系不够稳定.封禁20a的群落中,主要种群间总体相关性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主要种群间显著负关联种对明显减少,正关联种对增加.封禁30a的群落,种群间负关联进一步减少,主要种群间总体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种间关系逐步趋于稳定.随着狼牙刺种群恢复,主要种群间关系日趋复杂,种间关系除过受非生物因素影响,还有物种对环境的改善、物种之间相互适应与竞争等生物因素影响,部分种间关系逐渐演化成共存互利关系.群落中强阳性的植物减少,中生性的植物增加,种群间关系逐步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采取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干扰,是狼牙刺群落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嗜线虫致病杆菌是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它能够产生多种杀虫毒素.本研究旨在从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菌株的细胞内纯化新的杀虫蛋白毒素,并对其进行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应用盐析和制备型非变性凝胶电泳等方法纯化蛋白,再通过对5龄大蜡螟幼虫血腔注射进行活性筛选.对获得的目的蛋白与已知蛋白进行同源分析,克隆出该目的蛋白的基因序列,从而进行相应的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纯化的Tp40蛋白对大蜡螟LD50为68.54 ng/头,其SDS-PAGE电泳图谱只显示出一条分子量约为42 kDa的多肽.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Tp40与已知的Txp40为同源蛋白,并且仅存在于细胞内.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开放读码框全长1107bp(GenBank登录号:EU095326),编码36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41.5 kDa,等电点为8.66,与GenBank中的其余13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所包含的相似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85%~99%和70%~99%.[结论]Tp40蛋白具有很高的血腔杀虫活性,其基因序列具有较强的保守性,是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复合体杀虫过程中的一种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89.
选择沙漠常绿灌木丛枝霸王(Zygophyllum dumosum)群落及群落间的开阔地带采样,研究土壤线虫和原生动物的种群大小、物种组成及营养结构.本研究共获线虫29属,裸变形虫33属90种;在所获各类原生动物中,鞭毛虫和纤毛虫均为食细菌类群,而鞭毛虫个体数量最多;在沙漠生态系统中,土壤湿度被认为是影响生物活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本研究显示:土壤湿度对线虫和原生动物是否重要取决于这些动物对土壤湿度的生理生态适应能力;土壤线虫和原生动物的体型大小、生活史策略和活动能力与土壤湿度的有效性相关不显著,但它们对微生物和微小土壤动物区系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在干旱生态系统中,这种影响能够显著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短期的养分循环.本研究还表明,土壤线虫和原生动物种群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两者营养类群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0.
以线虫Distolabrellus veechi的卵巢和精巢为材料,用甲醇固定,DAPI荧光染料对细胞核进行染色,通过Normaski荧光显微镜对其生殖系统结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了该线虫雌虫和雄虫生殖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的细胞核的变化特征;减数分裂Ⅰ前期丝球期雌、雄生殖细胞的二价体数目均为6;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精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或6,其性别决定机制为XX/X0型;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1(雄虫)或12(雌虫)[动物学报 54(3):500-509,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