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竹叶黄酮水提溶液为原料,采用PEG(聚乙二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竹叶黄酮进行萃取,考察了PE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pH值、NaCl质量分数、原液质量分数、萃取温度等对双水相及竹叶黄酮萃取效果的影响。双水相萃取法提取竹叶黄酮的最优条件为:PEG 400 31%,(NH4)2SO411%,pH 3.9,NaCl 0.7%,原液51.5%,萃取温度2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竹叶黄酮萃取率为97.8%。结果说明,双水相萃取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不会引起生物质失活或变性,适合于黄酮类化合物的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62.
山东肥城寒武纪竹叶状石灰岩菌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微生物活动与地层形成的关系,对山东肥城万灵山寒武纪竹叶状石灰岩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培养分离,用PCR方法获得了它们的16S 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确定了这些微生物的种属,并对这些细菌进行了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 表明这些细菌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及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万灵山竹叶状石灰岩的微生物菌群分布以革兰阳性芽胞杆菌占优势.  相似文献   
63.
64.
方鼎   《广西植物》1983,(3):195-196
<正> 多年生水生草本,高达30厘米,具须根;茎匍匐,多分枝,上升,节间1.5—7厘米,粗 1—3 毫米,具条棱,被一列多细胞短柔毛。叶鞘长 5—6 毫米,口部密被多细胞睫毛;叶全部茎生,无毛,心形,稀卵形,长 1—3 厘米,宽 0.8—2 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通常浅心形,抱茎,稀圆形,边全缘,无柄。花通常2—4朵簇生于叶腋;苞片卵状矩圆形,长5—7毫米,宽3毫米,膜质;花梗挺直,长约1.4厘米,果时可达2厘米,被短柔毛,中部行有一关节;萼片绿色,卵形,无毛,长约4毫米,宽约2.5毫  相似文献   
65.
竹叶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从竹叶中提取了0.11%挥发油,用气相-质谱(MS-GC)联用仪确认了其中14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6.
竹叶涓夜蛾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竹叶涓夜蛾Rivulabiatomea的寄主范围、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天敌。该虫在浙江余姚地区每年发生 5代 ,以幼虫越冬。收集并鉴定了寄生性天敌 2 3种。采取预测预报、营林措施、天敌保护和化学治疗等综合防治技术 ,能有效地抑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67.
以2008年于南京地区采集的粽粑竹、美丽箬竹和阔叶箬竹竹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箬竹叶片中总黄酮、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3个竹种叶片的总黄酮、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叶片中总黄酮含量为1.7%~2.7%,春季粽粑竹和美丽箬竹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冬季阔叶箬竹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为5.5%~7.6%;可溶性糖含量在1.0%~8.5%,以春季最高.在展叶后3个月内, 粽粑竹和美丽箬竹叶片中各活性成分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12月至翌年3月为箬竹叶的最佳采叶时期. 3个竹种中,阔叶箬竹叶片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最高,是活性成分利用潜力较大的竹种.  相似文献   
68.
采用形态特征比较 ,对 7省 13个居群的竹叶臭蛙Odorranaversabilis的标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 ,可以分为 3个形态型 ;同时经数值性状标准判别分析和DNA指纹分析印证其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据此将 3个形态型标本确定为 3个种 ,其中包括2新种。本文重新界定了 3个种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69.
中国竹叶眼子菜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70.
采用室内溶液培养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测定在As(Ⅲ)、As(Ⅴ)和二甲基胂酸(Dimethylarsinic acid,DMA)3种形态砷(浓度0—5.0 mg/L)胁迫下,砷超富集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Royle.)和非砷超富集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体内生成和体外分泌的7种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黑藻体内草酸、丙二酸、柠檬酸、苹果酸和棕榈酸都显著高于竹叶眼子菜(P<0.05)。在As(Ⅲ)处理时,黑藻体内柠檬酸、苹果酸、棕榈酸、亚麻酸和总有机酸显著下降,竹叶眼子菜棕榈酸显著下降;在As(Ⅴ)处理时,黑藻棕榈酸和总有机酸显著下降,竹叶眼子菜棕榈酸显著下降;在DMA处理时,黑藻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显著下降,竹叶眼子菜棕榈酸、亚麻酸和总有机酸显著下降。黑藻在As(Ⅲ)处理下棕榈酸、亚麻酸、总有机酸和As(Ⅴ)处理下草酸含量与体内A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竹叶眼子菜在As(Ⅲ)或DMA处理下棕榈酸、亚麻酸、总有机酸含量以及在DMA处理下柠檬酸含量与体内As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种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均检测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和棕榈酸,但只有在As(Ⅲ)或As(Ⅴ)处理时黑藻分泌的草酸与体内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As(Ⅲ)或As(Ⅴ)胁迫下黑藻向体外分泌草酸是其超富集砷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