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9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状态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26例作为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Child A级,n=35例)、B组(Child B级,n=50例)、C组(Child C级,n=4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16层螺旋CT对受试者肝脏、脾脏、主动脉以及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CT灌注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脏血流量(TBV)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HAP、HPI均明显高于C组,而PVP与TLP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V、M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与B组相比以及B组与C组相比,各项CT灌注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HAP、HP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PVP、TLP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状态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CT灌注参数的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2.
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结合了荧光显微镜特异性标记与冷冻电镜超高分辨率的优势,成为细胞原位结构研究的新手段,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代成像技术.本文从发展背景、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技术的概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93.
目的对cTnTR141W扩张型心肌病转基因模型小鼠左、右心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cTnTR141W转基因小鼠作为右心室心肌病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7.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定量分析了2、4、6和8月龄对照组及cTnTR141W转基因模型小鼠左、右心室的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的变化情况,同时对6月龄对照组cTnTR141W转基因模型小鼠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转基因阴性对照小鼠相比,cTnTR141W转基因小鼠左、右心室的容积在2月龄时已有增大趋势,而射血分数有减小趋势。右心室射血分数减小出现最早也最显著(P<0.05)。随年龄增加,cTnTR141W转基因小鼠与转基因阴性对照小鼠相比,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左心室同时趋于严重。该小鼠左、右心室在4月龄后表现典型的扩张型心肌病表型。结论 cTnTR141W转基因模型小鼠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扩张性心肌病表型同时出现,该小鼠可作为右室性心肌病等右心室功能下降相关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94.
采用大腿肌肉注射法建立兔VX2肿瘤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14天及21天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观察不同时期MRI表现。并于造模后第21天对照大体标本测量结果比较DWI及T2WI图像肿瘤最大径,同时比较肿瘤实体部分与髂窝内转移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显示,造模后第7天,12只模型兔MRI常规及DWI图像均可见成瘤;第14天,2例肿瘤内出现坏死灶;第21天,12例肿瘤内均出现坏死,DWI图像可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灶,DWI及T2WI图像肿瘤最大径与大体标本测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髂窝内转移淋巴结的ADC值与原发肿瘤实体部分ADC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WI可以监测兔大腿VX2肿瘤生长,有效区分肿瘤早期坏死成分,并判断相应引流区域淋巴结的性质。  相似文献   
895.
微波热声成像综合了微波成像和超声成像的优点,具有很好的穿透深度及较高的图像分辨率。热声成像的激发源通常为基于脉冲调制的亚微秒级脉冲微波,激发能量密度约为几mJ/cm2,激发出的热声信号主频通常为2 MHz,成像分辨率约为500μm。随着热声成像向着临床应用方向发展,能否有效的减小辐射剂量并提高成像分辨率,是热声成像系统设计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改善微波热声成像中热损伤及分辨率,设计开发了超短脉冲微波热声成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热声转化效率约两个数量级,成像分辨率达到105μm,为热声成像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96.
伏马毒素B1(FB1)是一种来源于串珠镰刀菌的可以引起植物光依赖性超敏反应的病原激发子,但这种超敏反应的机制研究尚不清楚。运用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并借助调制叶绿素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对拟南芥叶片在FB1侵染早期的光化学效率和叶绿体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FB1诱导的光依赖性超敏反应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在光参与下,FB1明显降低了拟南芥叶片叶绿体的光化学效率,促进了叶绿体来源的活性氧大量产生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叶绿体基质蛋白的降解,而过氧化氢酶或抗坏血酸预处理则抑制了这一过程,说明活性氧参与促进了GFP标记的叶绿体基质蛋白的降解。总之,本文借助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发现叶绿体在FB1诱发的植物光依赖性的超敏反应早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7.
自从绿色荧光蛋白(GFP)被发现以来,荧光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荧光成像工具.随着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出现,各种优化的DsRed突变体和远红荧光蛋白也不断涌现.其中荧光蛋白生色团的形成机制对改建更优的荧光蛋白变种影响很大,对于红色荧光蛋白而言,大多数的红色荧光蛋白的生色团类型为DsRed类似生色团,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Far-red DsRed类似生色团.目前,含DsRed类似生色团的荧光蛋白主要有单体红色荧光蛋白、光转换荧光蛋白、斯托克斯红移蛋白、荧光计时器等.这些优化的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探针可以实现对活细胞、细胞器或胞内分子的时空标记和追踪,已经在生物工程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含DsRed类似生色团的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远红荧光蛋白在活体显微成像技术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荧光探针技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9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2):I0001-I0001
荧光标记的万古霉素(一种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可被用来检测动物的细菌感染和人类尸体中与生物材料相关的感染。发表在2013年10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代表着用来检测可能是由以移植物形式存在的生物材料引起的细菌感染的一种灵敏的、具有特异性的和非入侵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9.
纳米金颗粒以其优越的理化性质在医学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纳米金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纳米金正被逐步应用肿瘤成像和治疗领域.本文从纳米金的性质,在肿瘤成像和放射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0.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的弹性特征量以及弹性评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RTE检测对14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脏的弹性评分,测定肝组织弹性特征量:平均相对应变:(Mean)、相对应变值的标准差(SD)、求解面积中蓝色所占百分比(%Area)、蓝色区混杂其他颜色程度(Comp),并与肝穿刺活检的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在RTE肝脏弹性评分中,阳性者112例,阴性28例,RTE弹性评分在肝纤维化定性诊断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26%与72.73%.Mean、SD、%Area、Comp与病理诊断相关较好(Mean:r=-0.838,P<0.05;%Area:r =0.864,P<0.05),且弹性评分较常规超声在灵敏度(RTE:96.26% VS常规:64.49%)及特异度(RTE:72.73% VS常规:33.33%)更高.结论:RTE为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提供了新方法,是对肝纤维化诊断手段提供了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