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描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毛翅目2新种,即多刺闭室沼石蛾Apataniana spinosa Yang et Tao,sp.nov.和贺兰光突沼石蛾Astratodina helanensis Yang et Ji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2.
金花菌黄色素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婷  吕嘉枥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1):2030-2036
【目的】评价茯砖茶金花菌黄色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方法】以色素保存率为指标, 研究温度、光照和pH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和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抑制能力进行测定, 考察黄色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该色素在低温下保存7 d保存率高于98.88%, 温度升高, 保存率降低; 光照尤其是太阳光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黄色素在pH 2?10较稳定, pH 12时色素保存率仅为46.22%。低浓度黄色素具有明显高于维生素E (VE)的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和溶血抑制率, 其中DPPH·的EC50低于50 mg/L。【结论】金花菌黄色素对热、酸和弱碱较稳定, 对强碱和太阳光极不稳定, 并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 研究和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新冠病毒)的进化来源及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基因的突变情况.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相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S基因序列,运用DNAMAN9.0、MEGA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统计S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分析结果提示,新冠病毒...  相似文献   
174.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5,14(Z1):89-102
摘要:本文报道秦岭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56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秦岭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qinlingensis Guo, sp. nov.),寄生在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hus sp.)上,两个新组合:草霉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vexans (C. Massalongo) Guo,comb. nov.].寄生在蔷薇科(Rosaceae)草霉属(Fragaria sp.)上;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dracunculi (Sarwar) Guo, comb. nov.],寄生在菊科(Compositae)牛尾蒿(Artemisia subdigitataMattf.)上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商陆尾孢(Cercospora pircuniae Speg.),寄生在商陆科(Phytolaccaceae)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上;荚蒾生尾孢(Cercospora viburnicola Ray).寄生在醉鱼草叶荚蒾(Viburnum buddleifolium C. H. Wight)上.新种(Pseudocercospora qinlingensis Guo, sp. nov.)子实体主要生于叶面,子座沿叶斑边缘发生,暗褐色至近黑色,直径40.0-75.0 (-100.0)μm,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青黄褐色,不分枝,不呈曲膝状,无隔膜,6.5-26.0 × 3.9-6.0μm,分生孢子圆柱形,青黄褐色至中度褐色,非常弯曲,基部平截,具紧密排列地4至多个隔膜,在隔膜处缴缩,32.0-120.0 (-150.0) ×4.0-6.5 (-7.6)μm.新种与寄生在臭椿属(Ailanthus spp.)植物上的臭椿尾孢(Cercospora ailanthi P. Henn.)和臭椿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ilanthicola(Patwardhan) Dcighton]不同:臭椿尾孢无子座.分生孢子梗不成簇,分枝,长(50.0-200.0μm),分生孢子倒棍棒一圆柱形,色泽浅(浅青黄褐色),隔膜少(5-7隔),不缢缩,短(15.0-60.0μm);臭椿生假尾孢子实体叶背生,分生孢子梗窄((3.0-4.Sp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隔膜少((5-8隔),不绣缩,短而窄(20.0-63.0 ×3.0-5.0μm).  相似文献   
175.
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介于此,本刊将就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设立专栏,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干细胞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6.
为探明细枝岩黄耆Hedysarum scoparium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定殖特征及其生态地理分布,充分理解菌根共生体在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功能,本研究连续3年采集我国西北荒漠带不同样地细枝岩黄耆0-30cm土层土壤样品和根样,不同样地细枝岩黄耆均能被AM和DSE侵染,形成AM典型结构菌丝、泡囊和丛枝,DSE典型结构深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细枝岩黄耆根系AM真菌定殖高于DSE定殖,但极端干旱条件下DSE定殖优于AM真菌定殖。AM真菌定殖率不同年际间表现为2016年最高,同一年份不同样地,除乌海、沙坡头样地,菌丝定殖率自东向西呈降低趋势。DSE真菌定殖率,在同一样地不同年份:乌海样地2016年定殖率显著高于2015年和2017年,在同一年份不同样地:2015年沙坡头样地DSE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2016、2017年鄂尔多斯样地最高。NMDS分析结果显示,AM和DSE真菌定殖不同年际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定殖率与DSE定殖率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AM定殖显著负相关;有机碳、速效磷、磷酸酶、湿度与AM定殖显著正相关;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仅与酸性磷酸酶正相关。本研究比较分析西北荒漠带不同样地AM和DSE定殖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有助于充分理解菌根共生体在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7.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3):4601-4604
《科学》:两基因变异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两个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一成果或许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种肿瘤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少突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恶性脑瘤之一,医学界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主要致病基因变异,尽管已有研究确定了相关变异发  相似文献   
178.
以浓度分别为 3 0× 10 6、 6 0× 10 6、 9 0× 10 6和 12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 dosa)为食物 ,在温度为 (2 5± 1)℃下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的 3个地理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种群的增长、个体和卵的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地理品系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和卵的体积均有显著影响。同一食物浓度下 ,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芜湖品系的个体和卵体积最大 ;同一品系中 ,当食物浓度为 9 0× 10 6cells/mL时轮虫有较大的种群增长率。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均呈曲线相关 ,但种群增长率达最大时所需的食物浓度在各品系间存在着差异。在食物浓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品系对轮虫个体体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02,21(1):17-20
本文报道3个新种生于款冬 Tussilago farfara上的款冬尾孢 Cercospora tussilaginis,生于参薯 Dioscorea alata.和薯蓣属Dioscorea sp.上的薯蓣生菌绒孢 Mycovellosiella dioscoreicola,生于云南金刁木 Barringtonia yunnanensis上的玉蕊生色链隔孢 Phaeoramularia barringtoniicola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生于老鹳草属 Geranium sp.上的老鹳草色链隔孢 Phaeoramularia geranii.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和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HMAS).  相似文献   
180.
目的:为优化突隔梅花草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探究最佳提取工艺,测定DPPH·、·OH、ABTS+·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力.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液料比25 mL/g,超声时间54 min,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147 W,此条件下测得多糖得率为6.01%,对DP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