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5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227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拥有完整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 近年来随着物种多样性丧失愈发严重, 对该地区开展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以长白山不同演替阶段的3块5.2 hm 2固定监测样地(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椴树红松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采集样地内主要树种的6个关键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叶氮含量、叶磷含量、最大树高), 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5 m × 5 m, 10 m × 10 m, 20 m × 20 m, 30 m × 30 m, 40 m × 40 m, 50 m × 50 m和60 m × 60 m)及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性状空间值的变化, 结合零模型的模拟结果对长白山温带森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 种库大小对于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在较大的种库下, 环境过滤作用影响显著。而在样地水平进行研究时, 演替早期和中期, 群落性状空间值与零模型模拟值无显著差异, 在演替的晚期, 群落性状空间值显著高于零模型模拟值。结合多个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 环境过滤和竞争作用共同决定该地区顶级群落的物种组成。在演替早期大量物种迁入, 群落内物种间存在强烈的资源竞争, 而随着演替进行, 部分物种逐渐被竞争排除出群落, 群落中的物种呈现明显的生态位分化, 竞争作用是维持物种共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于2015—2017年对珠江流域12个站位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及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种群资源量与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初步调查, 并对其资源量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近3年的调查时间里, 共采集到日本鳗鲡41尾, 平均年龄为(4.2±1.3)龄, 93%的个体未性成熟; 采集到花鳗鲡12尾, 平均年龄为(4.3±1.0)龄, 83%的个体未性成熟。日本鳗鲡在珠江水系最远能分布到红水河的合山江段, 其在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与重量百分比均低于百分之一; 花鳗鲡最远能分布到西江的石龙江段, 其在渔获物中的出现率低于两百分之一。珠江水系鳗鲡野生资源极度匮乏, 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发现日本鳗鲡空间分布主要受河流分维和河流宽度的影响; 花鳗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河流宽度和水深的影响。该研究是珠江水系野生渔业资源长期调查的一部分, 研究结果将对鳗鲡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水通道蛋白(AQP)在沙蒿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蒿为试验材料,采用RACE技术对其AQP基因进行扩增,获得沙蒿AQP全长克隆并对AQP蛋白进行结构预测和分析;采用qRT-PCR对沙蒿AQP基因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以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沙蒿AQP基因长746 bp的片段1和长534 bp的片段2,经拼接后得到全长cDNA序列,沙蒿AQP基因总长为864 bp。(2)亚细胞定位表明沙蒿AQP基因定位于细胞膜上;同源比对显示沙蒿与向日葵、莴苣、橡胶树等植物的AQP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构预测表明AQP蛋白含6个跨膜螺旋结构且亲水性较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AQP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构成元件。(3)qRT-PCR分析表明,沙蒿AQP基因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茎、叶中表达均上调,且叶中AQP基因表达量上调幅度最大。研究表明沙蒿AQP基因结构特征及其表达模式都是沙蒿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04.
105.
北京市六环内城市森林结构总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结构决定了城市森林的外貌、总体绿量,影响其生态效益.本文对北京市六环外1 km范围内城市森林分层抽样调查,研究其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并根据北京城市特点分析其空间差异,以期找出存在问题及梯度变化规律,为北京城市森林多样性保护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对各类城市森林847个标准样方的调查,共记录木本植物50科、106属、159种,本地种占75%;城市森林植物群落仍然是少数物种主导,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与国槐(Sophora japonicaL.)分别为使用数量最多(9.7%)和使用频度最高(28.45%)的树种;乔木平均胸径19.79 cm,平均冠幅5.4 m,规格总体偏小,且规格差异不大.北京市城市森林沿城市发展方向由城内向城外展现出了明显的梯度变化:总物种数4环外多于4环内,最高为4~5环112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乔木规格减小;“城六区”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均优于其他行政区.  相似文献   
106.
半干旱沙漠中樟子松和沙柳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小尺度空间分布 半干旱沙漠造林有助于改善土壤功能以及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固定,但人们对造林后SOC及其不稳定(LOC)组分的小尺度空间分布了解甚少。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和沙柳 (Salix psammophila)为研究对象,量化了距离树体20、80、150和240 cm处SOC、LOC组分及其相关变量的小尺度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沙柳和樟子松造林显著提高了SOC、总氮(TN)、可溶性有机碳 (DOC)、微生物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含量;在距离树体20 cm处,0–100 cm土层樟子松SOC 储量比沙柳高27.21%;在距离树体80和150 cm处,沙柳SOC储量分别比樟子松高5.50%和5.66%;与流 沙地相比,在距离树体20、80、150 和240 cm处,沙柳和樟子松SOC储量显著增加了94.90%、39.50%、 27.10%和18.50%;沙柳和樟子松ROOC分别占SOC的14.09%和18.93%。总之,造林促进了半干旱流沙地SOC的积累,樟子松比沙柳分配更多的有机质到距离树体<80 cm范围内的土体中。  相似文献   
107.
从蛋白质序列出发,采用分组重量编码(Encoding Based on Grouped Weight,简记EBGW),并结合最近邻居算法对蛋白质功能进行预测。对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蛋白质的1826条序列进行预测,整体预测准确率与其他基于序列信息的蛋白质功能预测方法相当。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BGW编码方案的新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蛋白质功能预测。  相似文献   
108.
MicroRNAs是一组21-25 nt长的非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能通过碱基配对与mRNA分子的3′非翻译区相结合来降解mRNA或抑制靶基因的翻译。MicroRNAs的主要功能是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疾病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初绝大多数microRNA都是通过大量的克隆和测序发现的,信息学只用来验证克隆的序列是否具有发夹结构,然而这些方法无法检测低丰度或组织特异性的microRNAs。目前依赖计算机的精密的microRNAs预测技术和有效的生物学鉴定技术在mi- croRNAs的识别及其功能的阐明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microRNAs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鉴定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与血乳酸(LAC)联合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开展补液试验,并按照试验结果的差异将其分作反应组63例和无反应组57例。对两组人员均实施床旁超声检查以及LAC水平检测,并对比相关指标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床旁超声指标与LAC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床旁超声与LAC联合预测上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结果:两组补液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补液前(P<0.05),反应组补液前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IVC)、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VpeakAO)、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VpeakBA)高于补液后及无反应组(P<0.05)。两组补液后LAC水平均低于补液前,且反应组低于无反应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感染性休克患者LAC水平与△IVC、△VpeakAO、△VpeakB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床旁超声联合LAC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床旁超声和LAC单独预测。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后LAC水平降低,床旁超声联合LAC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三叶因子1(TFF1)、热休克蛋白70(HSP70)、天冬氨酸-天冬酰胺β羟化酶(ASPH)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PHC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9例以及未复发组34例。比较两组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差异,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结果:复发组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多发、有血管侵犯的患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血管侵犯及术前TFF1、HSP70、ASPH高水平是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FF1、HSP70、ASPH联合检测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明显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的0.704、0.713、0.707。结论:术前TFF1、HSP70、ASPH与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