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凉水自然保护区28块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的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18个影响因子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与影响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阔叶红松林整体具有较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其水平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树木生长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林木的整体混交程度较高;(2)林分空间结构的CCA排序较好的揭示了该区林分空间结构与影响因子的关系;CCA第一排序轴反映了林龄、坡度、阔叶比和坡向的变化,第二排序轴反映了坡向、土壤有机质和平均胸径的变化,上述6因子的组合是决定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3)影响林分空间结构的变量中,地形、土壤和林分因子共解释了林分空间结构变化的59.20%,其中纯地形因子占30.68%,纯林分因子占19.01%,纯土壤因子占8.21%,未能解释部分为40.80%。  相似文献   
72.
植物克隆性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克隆性(Clonality)是指生物在自然状况下自发地产生遗传结构相同的后代个体的生物学习性(Jackson et al.,1985;Stuefer et al.,2002),包括克隆生长(Clonal growth)和克隆生殖(Clonal reproduction)两大类(de Kroon & van Groenendael,1997)。克隆性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以不同的比例分布在许多不同的分类单元中。  相似文献   
73.
植物群落中物种小尺度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群落中, 物种小尺度空间结构影响着种群或群落的动态及有关的生态学过程。植物主要是和它同种或异种的邻近个体相互作用,植物个体周围的局部环境和大空间尺度下群落的平均水平是完全不同的。群落中的许多过程都影响小尺度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动态,同样,局部空间结构反过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更新和凋亡等重要过程。鉴于目前对小尺度空间结构进行的大量研究以及其重要性,有必要对其研究进展进行适当的总结,以期明确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该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植物群落中物种小尺度空间结构产生的6个原因:1)生境的空间异质性;2)植物繁殖体的传播;3)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生物环境(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5)外界干扰的作用;6)多因子综合作用。然后阐述了小尺度空间结构意义及对生物多样性、植物种群遗传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影响。最后对目前物种小尺度空间结构研究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将来的研究方向作以下归纳:1)大尺度植被动态的研究应该整合小尺度空间结构的信息;2)不论从生物学还是生态学上来讲, 植被小尺度空间结构的研究应该把植物作为中心,确定适当的尺度和采取合理的空间统计方法;3)充分重视小尺度空间结构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意义;4)注重从小尺度的局部格局研究入手对群落总体特征进行整合;5)植物群落动态研究中,物种小尺度空间结构与平均场假说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4.
选用景观多样性等7个指数对广州城市绿地景观异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绿地斑块密度和绿廓道密度分别为11.8和1.87km·km-2,在老城区绿地具有斑块小,破碎度大,多样性高,以随机分布为主的高异质性空间结构;在新城区,绿地斑块大,以均匀分布为主,因此,在同等大小的区域内,这类绿地空间结构更能提高景观的异质性,更有效地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5.
基于学习进阶的视角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整合“神经调节”的知识内容,使学习过程能够循序渐进、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提升科学思维,达成概念学习进阶的目标。  相似文献   
76.
李琳 《生物学通报》2022,(11):29-31
“表观遗传”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全面理解基因与性状间的复杂关系,丰富对遗传与进化观的认识,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发展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表观遗传”一节的教学定位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单元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落实本节的教学内容,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7.
生物学科大概念与项目式教学有机结合,可推动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在“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课时教学实践中,基于“五构概念教学法”,从大概念框架“解构”、问题情境“初构”、科学史料“重构”、模型建模“架构”、概念输出“创构”5个步骤探讨项目式教学。  相似文献   
78.
以“脂肪与能量代谢”为例,阐述教师如何融入科研素材,在学习总任务“提高脂肪产率,生产生物柴油”的驱动下,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三单元教学。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证据观察、分析推理、合理质疑、方案设计等学习活动,合理运用生命观念,焕发科学热情,提升科学思维和探究素养,发展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9.
曹胜炎  魏明新 《遗传学报》1992,19(2):107-116
在遗传力的估计过程中,需将多种非遗传因素的影响从公畜间方差或者母畜间方差中剔除。在我国常使用的是盛志廉教授提出的单元内同胞相关法。本文对该法从理论上进行了更详细的证明,并将其推广到两层分类方差分析时的情况。同时还给出了当公母畜彼此间有亲缘关系时,利用单元内方差分析估计遗传力的方法。这些方法既可使遗传力的估计简便,又具有多因方差分析的功用。  相似文献   
80.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IS技术研制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采用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破碎度和分离度对保护区的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保护区的土地利用以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 ,主要保护类型的分布面积很小 ;区域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破碎度随干扰强度而增加 ;自然景观的分离度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呈正比 ,干扰景观的分离度与人类活动强度呈反比 ;现行功能区划分不尽合理 ,应适当调整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