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人教版8年级<生物学>下册第7单元第3章的一节内容.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想在场地、时间、条件、环境有限的课堂内贯彻新课程理念,开展探究性学习,采用资料分析的方式是最理想的,它同样能让学生学习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并学到相关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42.
“微生物的利用”的教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均为实验内容.“微生物的利用”是其中的一个教学单元,本单元包含3个微生物实验。按照新课标对本模块的要求,实验涉及的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写出报告和讨论交流。实验课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在“微生物的利用”教学单元中,就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43.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研讨"基因工程"的教学构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者按:为配合高中新课程改革,本刊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必修部分的17个二级标题,从2006年8月-2008年1月,组织系列文章,按每个单元进行教学辅导,同时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广大教师理解新课标,搞好新课标教材试教.2008年我们将在该栏目再次组织系列文章,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选修部分的教学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44.
中国板栗居群间等位酶基因频率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板栗21个自然群间等位酶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及F-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多数等位基因频率在居群间呈随机分布模式,缺乏一定的空间结构;而部分等位基因表现为渐变或双向渐变的非随机分布模式,又具有特定空间结构。中国板栗遗传变异空间结构模式的形成可能是长距离基因流、自然气候、人类活动、地理距离隔离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中还就居群等位基因分布格局的成因进行了讨论:在第四纪冰川后,中国板栗以长江流域中下游的孑遗中心为起点,等位基因分别沿着向北和向南的不同方向迁移形成现在的居群结构;季风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是削弱居群分化的主要因素,而基于环境梯度的选择,是形成由北向南渐变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
甘肃临泽绿洲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绿洲景观生态系统包括居民点,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岩漠,砾漠,沙漠,道路,水系10种景观组分;基质为耕地,成因类型为引入型;斑块包括居民点,林地,草地,水域,岩漠,砾漠,沙漠7种类型,成因类型可以分为3类;居民点,林地,耕地为引入型,岩漠,砾漠,沙漠为残留型,草地为环境淘汰型及残留型;廓道包括水系和道路2种类型,道路的廓道密度为水系的1.03倍,耕地以植物生产为主,在利用上应增加生产层次,发展动物生产,避免扩大面积,以维持景观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对于具有环境资源型和残留型成因特征的景观要素,适当减少生产层次,开发前植物生产,发挥水土涵养,旅游休闲,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有利于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的维持与稳定,对于以残留型为主的成因类型,利用上应发掘前植物生产的潜力,适当发展植物生产,可以避免景观结构的恶化。  相似文献   
46.
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立志  马勇  叶晓堤 《动物学报》2002,48(2):183-194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通过生境分析,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以面积约为6470km^2的76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将地理分布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组。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平方值分别为11.379,17.068,22.758和28.447时,766个地理分布单元依次可分为30,9,5和3个组。分布单元组的物种组成比较和生态型分析表明;(1)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海拔较低地带,景观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地理分布单元组亦呈现相应的分布格局,喜湿的物种逐渐减少,耐旱的种类增加;(2) 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寒漠与蒙新温性和暖温性荒漠啮齿动物物种数和组成相近,物种多样性近;(3)阿尔泰山地及南麓平原啮齿动物组成较为特殊,寒湿啮齿动物成份最高;(4)东祁连山地及其北麓以及分犁谷地,额敏谷地,伊犁天山,准噶尔界山及东麓山前平均的啮齿动物成份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我国干旱地区东部啮齿动物的物种密度和多样性高于西部,但在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之间的过渡区物种密度较高,表现出的种生态地理分布的边缘效应,体现干旱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与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以及山地和高原等特殊环境非地带性分布的适应关系。蒙新温性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寒漠区的啮齿动物在区系组成上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7.
我国上侏罗统牛津阶-基末利阶(163-150Ma)保存有完好的最原始的蠼螋昆虫化石,首次描述,分析和讨论了原始蠼螋后翅脉序特征,认为与现代生存的蠼螋后翅基本相同。因此,提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分类学者不同的意见,认为始螋亚目(Aechidermaptera)应归入于革翅目(Dermaptera)之中,且视其为一个最原始的类群较为合理,内蒙古自治区这个原始类群的下列重要特征皆为首次发现;胸骨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革翅锁具(Tegmina locking device)和刺脊突(spiny crest)发育;前,中,后足跗节皆为5节;后足基节显著伸长;颈部被划分为前,后两个颈片;革翅后缘收缩变尖,上述5项被视为厚原始蠼螋特有的祖征,下列特征应为早期蠼螋共有的原始性状;虫体扁平,通常具毛;腹部侧缘彼此近平行;触角显长,丝状,多节(通常多于11节);两只单眼发育;上颚具齿;中胸小盾片显大;革翅较长,通常具有明显的翅脉;股节具隆脊;爪和爪垫通常发育;腹部各节背板与腹板不重叠(两者位置非简单的上,下关系);尾须柔软,多节,雌性产卵器鞘显著外伸,本文建立了始螋亚目1新科Sinopalaeo-dermatidae和2新属2新种Sinopalaeodermata neimonggolensis gen.et sp.nov,Jurassimedeola orientalis gen,et sp.nov。同时,对蠼螋昆虫的起源和演化重新进行了讨论,做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研究者结论不同的推断。  相似文献   
48.
罗剑 《生物学杂志》2001,18(2):43-44
生物“五步”单元教学法是将生物教材某一章或某一节或某几节作为一个教学单元 ,以“提纲定向———自学讨论———精讲质疑———练习反馈———总结提高”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程序。这是笔者在总结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 设计原理1 1 体现了教学内容整体性原则“五步”单元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一页一页讲授的顺序 ,以生物教材各章、节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依据来确定教学单元。教学伊始 ,教师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进行分析 ,指出本单元学习目标、重难点 ,构建单元知…  相似文献   
49.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上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常规DBS采用高频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的脉冲序列,这种窄脉冲最容易激活神经元结构中的轴突部分,通过轴突的投射,将HFS的作用传播至下游神经元.因此,为了探讨DBS的作用机制,并鉴于海马脑区是治疗癫痫和痴呆症等疾病的重要靶点,我们研究了海马区轴突HFS对于下游神经元的作用.对麻醉大鼠的海马CA1区传入神经通路Schaffer侧支施加1 min的100 Hz高频刺激,记录并提取下游CA1区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单元锋电位.计算锋电位的发放率,以及它们与刺激脉冲之间的锁相值(phase-locking value,PLV)和潜伏期,以定量分析HFS期间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传入轴突上施加HFS时,初期会诱发下游神经元群体同步产生动作电位(即群峰电位).在HFS后期(群峰电位消失之后),两类神经元的单元锋电位发放仍然持续,并且发放率较稳定.但是,锋电位与刺激脉冲之间的锁相性逐渐减弱、潜伏期逐渐延长.而且,与中间神经元相比较,锥体神经元锋电位的锁相性更弱、潜伏期更长.这些结果表明,持续的轴突HFS可以诱导下游神经元产生非同步的活动,高频脉冲刺激引起的不完全轴突传导阻滞可能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为揭示脑刺激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0.
钙调素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po-CaM、Ca2+-CaM以及CaM与其靶肽及拮抗剂复合体的空间结构.钙调素(calmodulin, CaM)作为细胞多功能的Ca2+受体,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对它的空间结构有了较清楚的了解,使人们能够更明确地认识CaM的Ca2+激活及CaM与其靶酶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