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在生物学大单元教学中,阅读类任务对学生深刻理解及应用知识具有重要价值。实践发现,利用三维阅读类任务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力,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能领悟知识背后的原理,更能体会到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2.
目前在我国古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有关物种判别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这是与居群概念的贫乏和传统的林奈式类型-形态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分不开的。广泛存在于物种间的形态间断为识别物种带来了方便,但它与生殖隔离并不完全吻合。若只考虑形态特征,所判定的化石种大多只相当于表型单元。本文探讨如何将形态标准与居群、群落-生态和时空等项标准相结合来区分物种与表型单元。以上这些标准分别反映了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的不同方面,而生殖一遗传标准是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共同基础。古生物学必须站在理性的高度上俯瞰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物种,从现代生物学的知识库中汲取养料。化石种研究现状的改观尚有待于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通过这种努力将使古生物学进入一个新的、更严格的科学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3.
朱光玉  徐奇刚  吕勇 《生态学报》2018,38(15):5404-5412
林分空间结构会显著影响其林下植被多样性,为明确其影响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以栎类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与典型相关分析探索乔木层空间结构与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为保护林下植被多样性提供生态经营建议。以混交度、聚集指数和开敞度表达林分空间结构,以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AuclairGoff指数作为灌木物种多样性评价指标,利用3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混交度对灌木层Pielou指数和AuclairGoff指数影响显著(P0.05),其余指数均不显著;(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受到多个林分空间指标的综合影响,其中Pielou指数受到混交度、聚集指数和开敞度的显著影响,AuclairGoff指数受到混交度与开敞度的显著影响;(3)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典型相关系数为0.5427,林分空间结构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标两组变量在整体上相关性较强,其中混交度是影响力最大的变量。因此,欲提高栎类天然次生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应选择以调整树种结构为主,综合考虑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4.
双价核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两个靶序列的专一切割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两个最简单的多价核酶即双价核酶RZ34和RZl3的构建和体外作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双价核酶能分别对两个不同的TMV底物或其混合物施行专一切割。双价核酶对单十底物的作用效率与其相应的单价核酶相似。还就双价核酶内的单元核酶的相对位置对其专一性和作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5.
2015年8月,"第七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际微生物系统与分类学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召开。会议重点围绕微生物资源与分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展示了我国微生物资源与分类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前景;会议特别举办了"微生物系统与分类学"专题培训。"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与《微生物学通报》首次合作,出版了一期"微生物资源"主题刊,在微生物新分类单元有效发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期望该期论文集有助于促进我国微生物资源与分类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宋内志贺氏菌1173耐药基因bla_(CTX-M-64)转移的机制。【方法】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验证1173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用PCR扩增鉴定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接合转移实验检验其耐药质粒是否可通过接合转移给其他细菌,并对接合子是否产ESBL和携带耐药基因进行检验,利用VITEK~?2检测1173和接合子的耐药谱,提取质粒进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并对质粒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研究其耐药基因转移机制。【结果】1173是产ESBL的多药耐药宋内志贺氏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有bla _(CTX-M-64)和bla _(TEM),其中的bla _(CTX-M-64)可通过接合转移作用传递给受体菌EC600,并使接合子具有相应的耐药谱。经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介导bla _(CTX-M-64)水平转移的是ISEcp1-bla_(CTX-M-64)-Δorf477转座单元。【结论】质粒携带的bla_(CTX-M-64)介导1173对多类抗菌药物的耐药,ISEcp1-bla_(CTX-M-64)-Δorf477转座单元介导bla_(CTX-M-64)在细菌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7.
梅花鹿的微卫星多态性及种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梅花鹿是我国极度濒危的鹿科动物,其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为了探讨我国野生梅花鹿的保护和管理对策,我们选用了16 个微卫星位点检测来自东北、四川、江西和浙江种群的122 份样品,以此分析我国野生梅花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费希尔确切性检验表明,四个种群中均存在偏离哈迪- 温伯格平衡的现象。与其它的濒危动物相比,中国梅花鹿有着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 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 559。四个种群中,东北种群拥有最高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 = 3. 688),东北种群、四川种群、江西种群以及浙江种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 584,0. 477,0. 585 和0.589,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利用逐步突变模型、双相突变模型和无限等位基因突变模型检测了种群的瓶颈效应,结果表明:除四川种群外,其他种群在近期内都经历过遗传瓶颈。费希尔确切性检验及配对样品F ST 的结果均表明:四个梅花鹿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 < 0. 001)。因此,我们建议将我国梅花鹿的野生种群划分为4 个管理单元进行保护和
管理。  相似文献   
158.
刘启宪 《生物学通报》2004,39(12):29-30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了解:4种基本组织的特征;8个系统的组成概况;皮肤与感觉器官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9.
泥沙输移比及其尺度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明  曹文洪  周利军 《生态学报》2014,34(24):7475-7485
泥沙输移比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及输移能力的指标,对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研究的系统梳理,1阐述了泥沙输移比的内涵,并对泥沙输移比基本定义中不同学科常用的表征变量作了清晰的界定,流域产沙量所涵尺度较流域输沙量小,且泥沙输移比与归槽率无论在内涵及定量描述上均不可等同;2归纳提出泥沙输移比现存的测算方法,包括4种形式的类比计算法和3种形式的建模计算法,并分别评述了其优缺点;3揭示了泥沙输移比的影响因素随时空尺度变化表现出分异性;4基于对泥沙输移比内涵与测算中的"尺度问题"以及泥沙输移比是否存在尺度效应等问题剖析,明确了泥沙输移比客观存在着尺度依存性及其尺度域。  相似文献   
160.
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9年7月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100 m×100 m的近自然毛竹林固定标准地,采用相邻网格法进行每竹调查,利用全站仪测量毛竹的三维坐标(X,Y,Z),结合2010—2012年的3次毛竹复查数据,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结构指数,分析毛竹林空间结构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大小年现象明显,平均胸径逐年增加;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表现为2009、2012年毛竹林呈随机分布,2010、2011年毛竹林呈聚集分布;各年份毛竹林角尺度均服从左偏近似正态分布,且各年份的角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份毛竹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均接近0.5,林分处于中庸状态;各年份毛竹林大小比数分布频率出现均衡分布特征,林分较稳定,且各年份间的大小比数无显著性差异;各年份毛竹林的年龄多样性及年龄隔离程度均较高;年龄隔离度逐年增加,毛竹小年向大年过渡期毛竹林年龄隔离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年向小年的过渡期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