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8篇 |
免费 | 188篇 |
国内免费 | 1999篇 |
专业分类
32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栗疫病菌17个居群RAPD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以探讨栗疫病菌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栗疫病菌居群缺乏空间结构,绝大多数RAPD位点变异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但部分位点表现出渐变、斑块和双向渐变的非随机分布模式,又显示了一定的空间结构。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距离的基因流、人类活动、地理隔离以及栗疫病菌本身的繁殖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依据部分位点呈单向渐变的模式推测西南地区为中国栗疫病菌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92.
基于GIS的视觉景观影响定量评价方法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一些可能产生视觉景观不良影响的项目不得不建设于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等视觉景观敏感区内或附近,为避免建设项目对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或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理论综述和定性的评价.以某建设项目对明十三陵景区的景观影响评价为例,对如何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视觉景观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4.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8%,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碳代谢机理从而控制城市碳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关键。为研究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以4个时间段(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5)为例,建立了一个"碳流"模型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和人工分室在城市碳代谢正负"碳流"产生中的作用,之后利用生态网络效用方法分析"碳流"产生的生态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同时利用互惠指数M综合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结果显示(1)净"碳流"在研究期间持续呈现负值且在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负"碳流"主要源自耕地与工业用地之间的转换,正"碳流"主要源自工业用地与城市用地之间的转换。(2)1995—2000年互惠指数(M)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M平均值小于1,说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是消极的。(3)竞争关系集聚在高负碳代谢密度分室,互惠共生关系主要集聚在高正碳代谢密度分室。(4)从1995—2000至2010—2015,以每5年为时间间隔,生态关系分布空间变化如下:掠夺限制生态关系呈现向西北、西南和南部方向蔓延—西北方向移动—东南方向移动的变化趋势,竞争生态关系呈现东南方向移动—南部和西北部方向蔓延—零星分布的变化趋势,互惠共生生态关系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暂时不存在—零星分布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10,自引:5,他引:110
土壤空间质性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采用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阔叶红松林上层土壤物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容重、毛管持水量和孔隙讴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0~10cm土层深,空间异质性尺度为11~13m,11~20cm土层深为6~8m,空间异质性程度随尺度变化。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在0~10cm和11~20cm土层深为52.9%~73.7%和69.3%~93.6%, 相似文献
96.
干旱区荒漠稀疏植被覆盖度提取及尺度扩展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择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亚像元模型、最大三波段梯度差法模型以及修正的三波段梯度差法的2个变异模型来提取植被覆盖度,结合地面实测数据,探讨了提取干旱区荒漠稀疏植被覆盖度信息的适宜模型,并以简单平均法模拟了不同尺度的覆盖度影像,通过尺度上推检验了模型在MODIS尺度上的反演效应.结果表明: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反演覆盖度的精度高于其他模型,适于稀疏植被地区,但端元的正确选取较难,从而影响其运用;亚像元分解模型是一个通用模型,植被分类图越精细,通过亚像元分解模型得到的覆盖度精度越高,但这也同时意味着该模型需要测定大量的输入参数;最大三波段梯度差法的算法简单、易于操作,其在农田等中高植被覆盖区及裸土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但对干旱区稀疏植被的估计精度偏低;修正后的三波段最大梯度差法模型在稀疏植被覆盖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在不同尺度上反演的覆盖度信息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干旱区低覆盖度植被信息. 相似文献
97.
本文报道了减压病山羊纤维蛋白原(FG)结构变化及减压病(DCS)气-血界面活性引起凝血反应的作用。雄性山羊15只,加压-减压发生Ⅰ或Ⅱ型DCS,采静脉血用冷乙醇提取血浆FG。经SDS-PG电泳和CM_(22)-色谱分离S-磺酸化FG,发现FG裂解肽段——带4和X、Y峰,(正常对照组无);经HPLC和组分分析发现FG含量和FG氨基酸残基数明显减少(P<0.05),表明FG参入凝血反应其肽链发生裂解。又经圆二色谱分析发现FG α-hilex%明显下降(P<0.01)。DCS山羊FG结构的改变,证实了气-血界面活性作用引起凝血反应。 相似文献
98.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在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空间格局中,得到广泛研究的是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已经提出了十几种学说来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梯度特征。在这些解释中,ESA假说是最近才提出的,因而似乎显得更合理一些。综合这十几种学说,作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即所有以前提出的假说都可以归入两上门类,一类是属于环境因子,另一类是属于生物因子类的。在这两类因子间,环境因子是首要的,而生物因子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99.
以南京老山1 hm 2样地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成对g(r)函数,选择完全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与先决条件零模型,分析秤锤树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从空间格局角度来深入认识其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形成该格局可能存在的机制并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秤锤树天然种群中小径个体数量占优,属于增长型种群。(2)种内空间分布研究中,基于完全随机模型分析,秤锤树种群在尺度0~26 m时为聚集分布,尺度29~30 m时为均匀分布;基于异质泊松模型分析,秤锤树种群在0~23 m时为聚集分布,尺度27~30 m时为均匀分布。秤锤树空间分布表现为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变化。(3)主要种间关联性研究中,秤锤树与朴树(Celtis sinensis)的种间关联性表现为小尺度下负关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变为正关联。秤锤树与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和秤锤树与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的种间关联性大致相同,基本为大尺度下正关联,偶尔出现负关联和无关联。上述结果表明,秤锤树种群更新状况良好,种群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其主要受种间竞争、扩散限制与密度制约的影响。基于种群现状开展就地保护与适当干扰其生存群落,是濒危物种秤锤树的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0.
巢湖流域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和夏季分别在巢湖流域采集了253个、249个和230个水井的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其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巢湖流域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比较严重,冬季、春季和夏季的地下水硝态氮的超标率(≥10 mg/L)均超过20%。巢湖北部区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高于南部地区。在巢湖北部区,东北部江淮分水岭丘陵区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较低。在巢湖南部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具有从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排序是村庄菜地旱地乡镇水稻-油菜(或小麦)轮作田果园单季水稻田养殖场,传统水稻田绿色水稻田。巢湖流域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季节变化总趋势为冬季≈春季夏季,主要与降水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季节变化格局不同,其中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呈现冬季春季夏季的土地类型为菜地、果园和水稻田,春季冬季夏季的土地类型为旱地、乡镇、畜禽养殖场,春季夏季冬季的土地类型为村庄,这种季节变化格局主要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施肥量、施肥时间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