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99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林下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连续3年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观测数据,与林冠上方PAR值相对比,分析了林冠下5个不同水平位置探头的PAR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林木冠层上方的PAR日总量年变化呈双峰甚至多峰趋势,主要受降水和云雾等天气状况的影响;林下PAR日总量年变化表现为非生长季与冠层上方变化趋势一致,在生长季数值较小且趋于稳定.典型晴天时林下5个探头的PAR值在时间和大小分布上有较大差异.在空间变化上,非生长季林下PAR变异系数较小,约为0.15;生长季的变异系数较大,在0.22以上,最高值在8月.生长季典型晴天太阳高度角为38°~48°区间(9:00—10:00和13:00—14:00)时,林下PAR空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62.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 0 3年 4~ 6月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对青杨脊虎天牛XylotechusrusticusL .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天牛幼虫在杨树人工林内呈负二项分布 ;采用 6种不同聚集指标测定结果均表明为聚集分布。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在树干高度上垂直分布研究表明 ,该天牛幼虫在树干上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 1~ 4m范围内 ;对该幼虫垂直分布与树干高度进行曲线拟合 ,符合立方曲线 ,曲线方程为y =0 0 68+0 41 7x -0 1 3 6x2 +0 0 1 1x3 ,由相关系数方值R2 =0 83 6验证  相似文献   
863.
研究微重力对COL1A1(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探讨微重力对成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作用机制.将长为3.6 kb COL1A1启动子双酶切,获得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并与报告基因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连接,转染ROS17/2.8细胞,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COL1A1-EGFP基因的ROS17/2.8细胞株.利用回转器模拟微重力效应,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各细胞株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细胞在模拟微重力下培养24,48 h后,报告基因EGF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升高,表明COL1A1启动子活性增强.说明短期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成骨细胞能通过增强COL1A1启动子活性,代偿性提高Ⅰ型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864.
几种驱避化合物对白纹伊蚊寄主搜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蕙玲  杜家纬 《昆虫学报》2008,51(11):1220-1224
研究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在含不同浓度的驱避化合物的空间内停留不同时间后,对其寄主搜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密闭空间中, 分别以0.013~0.500 μg/cm3浓度的柠檬醛、丁香酚、芳樟醇、香叶醇、茴香醛处理白纹伊蚊24~96 h后,试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定向寄主抑制,其中以茴香醛及香叶醇抑制效果最佳,但香茅醛各处理组试蚊均未受到影响。白纹伊蚊搜寻定向寄主能力受到抑制的个体,在实验室正常饲养后,可逐渐恢复;但茴香醛0.250 μg/cm3处理试虫96 h后,一直未能恢复正常的吸血行为。研究结果提示,茴香醛与香叶醇作为优良的空间驱避剂,在白纹伊蚊防控技术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5.
使用坐标调查法对美国杏李果园的5种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采用最近邻体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李小食心虫Grapholita funebrana为聚集分布,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金纹细蛾Lithocolleti ringoniella为随机分布。并采用点分布图、分散度指数和最近邻体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使用正态分布对试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拟合结果相同,说明Clark—Evans最近邻体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果园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866.
董建权  彭建 《生态学报》2024,(4):1336-1346
在全球变暖和极端热事件加剧的背景下,绿地空间优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调控热环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明晰绿地空间的降温过程、效应特征和景观调控作用对区域绿地空间结构和格局优化至关重要。梳理当前景观调控视角下绿地空间降温效应相关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回顾了植被降温过程。植被通过遮荫、蒸散、固碳、湍流等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实现降温效果,但同时受到了大气和土壤含水量、环境温度、风系统等背景气候的影响。从内部视角(绿地景观变化对本地温度的影响)和外部视角(绿地景观对外部区域温度的影响)总结了降温范围、强度、梯度、效率等特点,分析不同度量指标的空间差异与关键阈值。内部视角厘定降温效应主要模拟区域内土地覆被变化(如造林、植被类型转换等)和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外部视角强调以绿地景观为中心的距离变化及其温度序列关联的特征曲线。进一步归纳了景观视角下绿地空间对温度的调控途径,梳理绿地景观组分(景观的类型、结构和规模特征)和空间配置(景观的空间形态和关系特征)对降温效应的影响差异。已有研究表明,绿地空间的景观组分与温度的关联性结论较为一致,但关键调控阈值在不同气候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存在差异;规则或复杂绿地景观、集聚...  相似文献   
867.
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共同构成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特征,对二者的科学分析是乡村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分形理论,从全市与分乡镇两个尺度上对厦门市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结构的特征和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空间格局优化的相应对策.结果表明: 厦门市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分形特征明显.在全市尺度上,聚集维数、交通网络直通度和空间形态维数随时间变化而增大,而空间关联维数持续减少;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结构呈多中心聚集态分布,交通网络通达性变好,空间结构自组织不断优化,而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日趋复杂,空间呈扩展的趋势.在分乡镇尺度上,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特征差异显著,空间结构松散、通达性较弱等问题存在于部分乡镇.未来需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和中心村建设,提高乡村聚落内部各要素的关联度,促使其空间结构优化.本研究结果为优化乡村聚落空间布局、科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68.
中国农作物生产碳足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1993—2013年的农业统计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重心模型以及GIS等方法分析农作物生产碳排放及碳足迹的时序变化、碳足迹重心的移动轨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中国农作物生产碳排放量(GHGe)、单位播种面积碳足迹(CFs)和单位耕地面积碳足迹(CFc)均显著增加,而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和单位产值碳足迹(CFv)显著减少.CFs重心一直分布在河南,且逐渐移向西南;CFc重心位于湖北或河南,并向西北方向移动;CFy重心位于陕西或河南,且整体移向东南;CFv重心始终在河南,并逐渐移向西南.GHGe和碳足迹存在显著的省域差异,GHGe具有南北低、中部高的特点,CFs是东西两翼高、中间低,CFc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部沿海省份,CFy在西北-东南方向上表现为“高-低-高”,CFv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则是由高走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投入占农作物碳足迹的比例以化肥最为突出,化肥投入构成中以氮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较大.通过分析GHGe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出化肥尤其是磷肥和氮肥、灌溉以及农田N2O排放是导致GHGe显著增加的主导因素,并据此提出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69.
植物温度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植被呼吸估算的重要参数.采用T型热电偶监测树皮和木材特性各异的2个阔叶树种(白桦和水曲柳)不同深度、高度和方位的树干温度(Ts),探索Ts日变化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Ts月平均日变化格局与空气温度呈相似的正弦曲线,但Ts变化滞后于空气温度,时滞从树皮表面处的0 h增加到6 cm深度处的4 h.随测定深度的增加和高度的降低,Ts日变化的峰值和日较差均逐渐减小.Ts周向差异不大,休眠季节白天南向、西向Ts日峰值略高.两树种树皮和木材的热学特性(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的差异,会通过影响树干表面与外界的热交换和树干内部热扩散而造成Ts径向变化的种间差异.白桦树皮较高的反射率削弱了太阳辐射对Ts的影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可以很好地估测Ts日动态(R2>0.85),影响程度依次为空气温度>水汽压>净辐射>风速.估算生物量热储和树干表面CO2通量时应考虑Ts径向、纵向和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870.
以红壤区25年生茶园为对象,开展pH 4.5、pH 3.5、pH 2.5及自来水(对照)4种强度模拟酸雨处理原位试验,于处理第3年收集茶树体不同功能根系和不同年龄枝、叶,测定氮(N)、磷(P)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和酸雨响应敏感度.结果表明: 土壤pH值、硝态N和有效P随酸雨强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吸收根N含量随酸雨强度增加而提高,pH 2.5处理下吸收根N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32.9%;储藏根P含量随酸雨强度增强而显著降低;同时酸雨处理显著提高吸收根N/P.新叶和老叶N、P含量对不同强度酸雨处理响应不敏感,但酸雨处理增加了老叶N/P,且在pH 3.5处理下达到显著水平.酸雨处理对枝条的影响与其年龄有关,新枝N含量和N/P在低强度酸雨(pH 4.5)处理下显著增加,而老枝N含量和N/P对酸雨处理响应不敏感.吸收根、新叶和新枝N含量对酸雨响应敏感度分别高于储藏根、老叶和老枝,而储藏根和叶片P含量对酸雨响应敏感度高于其他器官.茶树器官N含量对酸雨处理较为敏感,适度酸雨可增加幼嫩器官N含量和N/P,改变茶树体N、P的循环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