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51.
【目的】利用核糖体DNA联合序列探讨天牛总科高阶元分子系统发育。【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测定了63种天牛核糖体28S rDNA D2和D3区以及18S rDNA V4和V7区的DNA序列,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论法分别构建了天牛总科2科6亚科63种的分子进化系统。【结果】序列联合比对分析,最终得到1 404 bp的联合数据组,其中可变位点446个(32.0%),保守位点958(68.0%),转换/颠换的平均值(R值)为1.73。28S rDNA和18S rDNA以及联合序列的饱和度分析显示碱基突变未达到饱和,说明这些序列适合于分子进化树的构建。利用不同系统发育重建方法得到进化树具有相似拓扑结构,结果支持沟胫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为单系群,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似;狭胸天牛独立成为亚科得到了支持。【结论】利用28S rDNA D2和D3区以及18S rDNA V4和V7区联合序列成功构建出了天牛总科高阶元的系统发育树。研究表明联合序列分析是探讨天牛高阶元分类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扬子区东南台缘下奥陶统特马道克阶仑山组上段多见厚层碳酸盐岩,其中的叠层石礁出露厚度23m,穹窿状叠层石密集生长序列厚度20m,往上部的3m叠层石变得稀少。微相特征显示叠层石的纹层多不清晰,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物理及化学营力的干扰现象,可识别数种成因。生物对藻席表面的啃食和内部的栖居钻孔可破坏纹层;高能水流时常带入的生屑、砂屑堆积能点断叠层石纹层的正常生长;部分叠层石中常见压溶缝合线和白云岩化。区域海退过程抑制了叠层石礁的连续生长。  相似文献   
53.
贵州罗甸边阳镇关刀剖面三叠纪牙形石序列及阶的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刀剖面可初步划分15个牙形石带和动物群,自下而上为:Hindeodus parvus- H. anterodentatus组合带,Neospathodus dieneri延限带,Ns. pakistanensis间隔带( ?) ,Ns. waageni- Parachirognathus动物群,Ns.crassatus延限带,Ns.symmetricus- Ns .homeri间隔带,Chiosellati morensis延限带,Nicoraella germanicus- Nic .kockeli间隔带,Paragondolella bulgarica延限带,Neogondolella constricta间隔带,Ng. constricta cornuda间隔带,Budurovignathus truempyi延限带,Bv. hungaricus间隔带,Bv. mungoensis间隔带,Metapolygnathus polyg-nathiformis动物群。根据牙形石对比划分了阶。安尼阶(或青岩阶)底界年龄可能为247 Ma。  相似文献   
54.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奥陶系黑土凹组黑色硅质岩中发现丰富的放射虫动物群,以泡沫虫类球形放射虫最多,不具外刺和具外刺的Inaniguttidae科占优势,及一些分类位置待定的特殊放射虫族群。本文描述该动物群中4个新属 Quasibeothuka , Batoballa , Protosegmentum Tetrasphaera , 10个新种 ( Quasibeothuka fusiforma , Q. ovata ,Q. ellipsoidala ,Q. longi f usi forma ,Q. bithornya ,Batoballa communis ,B. longiovata , Protosegmentum xinjiangensis, Tetrasphaera kuruktagensis ,Beothuka longispini forrna )。黑土凹组的放射虫动物群拟建立Tetrasphnern kuruktagensis带,下分二个亚带,下部的Protosegmentum xinjiangensis亚带和上部的Quasibeothuka fusiform。亚带。该组的黑色页岩中产Exigraptusclavus带笔石化石,时代为中奥陶世大坪期。该组很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牛油层。  相似文献   
55.
固定周期脉冲微分方程到状态依赖脉冲的转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类二维状态依赖脉冲微分方程的阶1周期解存在性和轨道稳定性条件.然后,将一维固定周期脉冲的微分方程转化为二维状态依赖脉冲微分方程,研究其阶一周期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作为应用,我们研究了固定周期常数收获的Logistic方程的动力学性质,以及两个固定周期注射药物单室扩散模型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56.
中国宜昌王家湾晚奥陶世五峰组几丁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宜昌王家湾北剖面已被提名为奥陶系赫南特阶的全球候选层型剖面。为此著者分析了王家湾地区,特别是王家湾南和王家湾小河边奥陶—志留系间相关地层共20个层位的几丁虫样品。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王家湾赫南特阶之下,相当奥陶纪第6个阶顶部,即五峰组中部产出的几丁虫与美国内华达中部Vnini河谷以及加拿大极区Cape Mannig的Ordochitina nevadensis 和Nevadachitina vininica 几丁虫带的分子可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7.
Bassam和Sanguinetti银染方法在SRAP和TRAP标记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染作为一种重要的DNA染色方法,对分子标记检测有重要影响.SRAP标记和TRAP标记是两种较为新型的分子标记,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缺少遗传图谱的物种中应用价值更大.以普通烟草种(Nicotiana tabacum L.)烤烟和香料烟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对Bassam和Sanguinetti两种银染方法,在标记检测效率、成本及染色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SRAP标记和TRAP标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anguinetti银染法比Bassam银染更为简便、经济,染色照片的色阶图说明Sanguinetti染色方法的背景与扩增带区分明显,能够清楚地读带;且该方法能够扩增出很好的SRAP和TRAP标记谱带.因此,推荐在SRAP和TRAP标记检测中采用Sanguinetti银染方法.  相似文献   
58.
广东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被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广东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广东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科属地理成分和种群年龄结构,为国家保护植物广东松的保育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34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237种,隶属于74科126属.群落中维管植物的数量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冬青科(Aquifoliaceae);优势种为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和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植物科、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为主,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建群种广东松接近衰退种群阶段,而优势种疏齿木荷、猴头杜鹃和五列木等属于基本稳定种群,倒卵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obovatifolia)和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的更新幼苗数量多,属于典型的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59.
寒武纪没有化石苔藓动物的任何记录.最老的、毫无疑问的、真正的苔藓动物,发现于我国峡东地区的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地层中.这类苔藓动物以丰富但多样性低的变口目和少量的隐口目为代表.弗洛期的一些苔藓动物,在北美,英国和波罗的海地区(俄罗斯西北部)已相继发现,这时以Ceramopora?unapensis为代表的泡孔目苔藓动物开始出现,有一定的多样性.中奥陶世初期,苔藓动物迅速崛起,古生代狭唇纲的四个目--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环口目)苔藓动物都已经有了代表.由于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发展和辐射的重要时期,因此,奥陶纪,特别是早奥陶世苔藓动物的任何新的发现,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和解释的一个新的苔藓动物群,发现于安徽滁州琅琊山弗洛阶的红花园组上部.这个苔藓动物群由变口目爱沙尼亚苔虫亚目的两个种:Dianulites hexaporites(Pander),Orbiramus grandis sp.nov.和隐口目翼网苔虫亚目的一个种:Prophyllodi-ctya putilovensis Lavrentjeva组成.尽管这个苔藓动物群在局部地区可能还是低多样性的,但就整个世界范围而言,有一定的多样性,类似于同样以变口目苔藓动物占优势的比林根苔藓动物群,后一苔藓动物群产于波罗的海以东地区(俄罗斯西北部)同时代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60.
华模蛛科——采自中国的蜘蛛目一新科(蛛形纲,蜘蛛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自我国云南西双版纳雨林的1新科,华模蛛科Sinopimoidae fam.nov.,1新属,华模蛛属Sinopimoa gen.nov.,1新种,双色华模蛛Sinopimoa bicolor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