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时启龙  江洪  陈健  张倩倩 《生态学报》2012,32(18):5621-5629
对亚热带地区6种典型树种幼苗在不同模拟酸雨梯度下的光谱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酸雨敏感性具有明显差异。针叶树种马尾松、杉木和香榧对酸雨敏感性高于阔叶树种刨花楠、香樟和杨梅。针叶树种内部,马尾松和杉木叶绿素含量随酸雨浓度变化的幅度明显高于香榧;而阔叶树种内部,刨花楠、香樟和杨梅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别。马尾松、香樟和香榧不能承受长时间高浓度酸雨胁迫,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杉木则先减少后增加,杨梅能承受长时间高浓度酸雨胁迫,pH值2.5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高于pH值5.6处理。刨花楠4期试验中叶绿素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各受试植物光谱反射率红边位置与其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针叶树种马尾松和香榧主要表现为"蓝移",杉木则先"蓝移"后"红移",表现出对高浓度酸雨长时间的抗性;阔叶树种香樟先"红移"后"蓝移",对高浓度模拟酸雨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现象,杨梅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曲线比较平缓,无明显"红移"和"蓝移"现象,刨花楠则"红移"和"蓝移"交替出现,与其叶绿素含量变化相一致,对酸雨敏感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10]的基础上,基于害虫治理问题,建立具有两个状态脉冲控制的HollingⅡ功能性反应的害虫治理模型,利用所定义的后继函数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系统阶一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吸引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石炭系滑石板阶标准剖面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石板阶标准剖面的牙形刺主要有Neognathodussymmetricus,Declinognathodusnoduliferusnoduliferus,D .noduliferusinaequalis,D .lateralis,Idiognathoidescorrugatus,I .sinuatus和I .sulcatus等 ,应属Neognathodussymmetricus带 ;滑石板阶之底界则在Neognathodussymmetricus带中通过。由此可知 ,在标准剖面上 。  相似文献   
14.
西藏拉萨地区三叠系诺利阶牙形石分带及其国际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麦龙岗剖面位于西藏拉萨地区达孜县麦龙岗村 (N2 9°5 6′0 6″ ,E91°2 7′5 5″)。麦龙岗组中共发现牙形石 7属 :Epigondolella ,Hindeodella ,Priniodella ,Xaniognathodus,Lonchodina ,Metalonchodina和Enantiognathus属。其中Epigondolella属有 9种 ,包括 1新种和 1未定种 ,它们是E .primitia ,E .spiculata ,E .cf.spiculata ,E .tozeri,E .violinformissp .nov .,E .cf.triangularisuniformis,E .postera ,E .bidentata ,E .sp .。基于本次发现的化石材料 ,对西藏林周地区麦龙岗组进行新的牙形石带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 :?Epigondolellaprimitia ,E .spiculata ,E .tozer i,E .postera和E .bidentata等带。与毛力等 (1987)、Orchard(1983,1991,1994 )和Krystyn(1977)的划分方案进行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刘友樵  葛岚屏 《昆虫知识》1997,34(2):121-124
鳞翅目昆虫(蝶与蛾)种类繁多,是昆虫纲四大目之一,其种类仅次于鞘翅目。根据Dr.J.B.Heppner1991年统计,全世界已定名蝶与蛾有146277种。目前估计全世界蝶与蛾可能有255000种(其中蝴蝶约占10%)。1994年日本蛾类专家杉繁郎(ShigeroSllgi)写了一本日本产蛾类大图鉴名录补篇。内容详细介绍了鳞翅目的蛾类科以上阶元分类的新进展,由于它对我国生产、教学、科研方面都有着密切相关,现特转介如下。1982年出版的日本产蛾类大图鉴所采用的科以上阶元分类是以Common(197O)为基础的。但是、近十多年来关于鳞翅目的科以上分类又陆…  相似文献   
16.
陕西紫阳地区在古地理上位于扬子台地西北缘,区域内志留纪地层发育,其中志留系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特列奇阶(Telychian)笔石相地层出露较为完整,笔石带较为连续。Oktavites excentricus(Bjerreskov,1975)是特列奇阶Oktavites spiralis笔石带重要的伴生分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文中通过对紫阳地区一系列特列奇阶剖面研究后认为,Oktavites excentricus较短的化石延限和广泛的古地理分布使其具备地层对比潜力,这将为Oktavites spiralis笔石带的进一步细分提供依据。同时,Oktavites excentricus胞管为典型的奥氏笔石式,其笔石体的盘旋方式又与稍晚的Cyrtograptus lapworthi(Tullberg,1883)(笔石带化石,弓笔石类的早期代表)十分接近,因此,对该种的演化过程的研究也为讨论弓笔石的起源过程提供了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松混交林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保证木质产品供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中扮演重要角色。该研究以吉林东大坡自然保护区第52林班的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和第54林班的核桃楸-红松混交林为例,采用林分结构参数一元分布(UDSSP)、二元分布(BDSSP)和非线性模型(NLM)分析了它们的针叶树和阔叶树的结构特征,以探讨混交林中针、阔树种组之间的关系,为低效次生林的改造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多数针叶树同时处于高混交和优势状态,仅有极少数个体处于中庸或劣势;多数阔叶树亦处于高混交状态,且不同优势的树木总数几乎相等。(2)大部分树木都同时处于高度混交和随机分布状态,少量针叶树略偏向规则分布。(3)大部分针叶树同时处于随机分布和优势状态,且不同优势的阔叶树皆倾向随机分布,而处于规则或聚集分布的数量很少。(4)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径阶分布均能够较好地通过指数函数或幂函数描述。这些特征充分展示了空间格局和径阶分布在不同群落类型之间差异很小,但在不同树种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特征, 我们统计了2010-201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捕获的黄渤海甲壳类(软甲纲: 十足目与口足目)物种名录。结合历史文献, 进一步系统整理得到黄渤海甲壳类物种总名录。基于这2个名录, 应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he inclusion index at taxonomic level, TINCLi)、平均分类差异指数(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 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 Λ+)研究了其分类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 2010-2015年调查名录中, 甲壳类共93种, 隶属于2目39科66属, 其中10种为新分布种; 对虾科、藻虾科、长臂虾科、梭子蟹科和弓蟹科的物种数最多, 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8.71%; TINCLi分别为1.41种/属和2.38种/科; Δ+和Λ+分别为50.25和35.20。总名录中, 甲壳类共228种, 隶属于2目53科123属, 其中藻虾科、豆蟹科、对虾科、弓蟹科和鼓虾科的物种数最多, 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0.70%; TINCLi分别为1.85种/属和4.30种/科, Δ+和Λ+分别为50.18和30.87。对虾科的相对丰富度指数(the relative richness index, Rr)最高(100), 其次是梭子蟹科(71.43)和长臂虾科(62.50), 豆蟹科最低(6.25)。黄渤海甲壳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明显小于鱼类(P < 0.05)。2010-2015年调查的Δ+计算值高于理论值, 且在理论值的95%置信区间内, 说明黄渤海甲壳类群落正处在中等程度的干扰中。  相似文献   
19.
杨志望 《生理通讯》2005,24(5):140-141
二战后,世界人口进人了快速增长阶段,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今天还在继续。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对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以下是自联合国人口司报告中的一些世界人口最新数字。  相似文献   
20.
贵州罗甸纳水剖面是研究宾夕法尼亚亚系牙形刺和各阶界线的良好剖面.经详细研究,从石炭系中间界线至石炭-二叠系界线,一个新的牙形刺序列为Gnathodus bilineatus bollandensis(密西西比亚系顶部),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 Idiognathoides sulcatus sulcatus, Id. sinuatus, Id. corrugatus-Id. pacificus, Neognatho-dus symmetricus, Idiognathodus primulus-Neognathodus symmetricus, Idiognathodus primulus-Neognathodus bassleri, Idiognathoides sulcatus parva, Streptognathodus expansus, Idiognathoides ouachitensis, Diplognatho-dus coloradoensis, Di. ellesmerensis, Gondolella donbassica-Go, clarki, 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 Swadelina subexcelsa, Sw. makhlina-Sw, nodocarinata, Idiognathodus sagittalis, Streptognathodus cancellosus, St. graci-lis, St. guizhouensis, Idiognathodus simulator, I. nashuiensis, Streptognathodus firmus, St. tenuialveus, St. wabaunsensis和St. isolatus(二叠系)等带.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和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次现分别代表宾夕法尼亚亚系和二叠系之底;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 Idiognathodus sagittalis和J. simula-tor的首现则可分别代表莫斯科阶(Moscovian),卡西莫夫阶(Kasimovian)和格舍尔阶(Gzhelian)之底界.作者较为详细讨论了巴什基尔阶与莫斯科阶以及卡西莫夫阶与格舍尔阶之界线,并认为以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的首现作为巴什基尔阶(Bashkirian)与莫斯科阶之界线足目前最合适的标志.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是一易于识别、分布广泛及层位稳定的牙形刺种,其产出又十分接近巴什基尔阶与莫斯科阶的传统界线,因此是划分此界线的良好标志.作者拟推荐纳水剖面为莫斯科阶底界之候选层型剖面,这一界线详细的工作正在大量采样分析和深入研究中,成果将在以后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