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探讨遮阴对玉米穗部特性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密植栽培条件下的玉米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用2个品种(紧凑型‘中单909’、平展型‘内单4’)和2个种植密度(4.5、9.0万株·hm-2),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田间遮阴试验,设置遮阴(遮阴度65%,小喇叭口期-成熟期)和不遮阴(对照)2个处理,研究遮阴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的穗部发育和植株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阴显著影响春玉米雌穗发育,造成散粉和吐丝期推迟,导致散粉吐丝间隔期延长3~15 d;遮阴显著降低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下降50%以上(50.8%~87.0%);密植条件下春玉米穗部特性和产量性能受遮阴的影响显著高于稀植栽培;不同玉米品种相比,紧凑型品种的穗部特性和产量受遮阴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低于平展型品种,紧凑型品种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耐阴性和耐密性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等电聚焦(IEF)技术确定普通小麦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僵麦草7个异附加系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的部分同源性,共有8个生化标记,13个RFLP标记在亲本间揭示了多态性。结果表明:长穗堰麦草的IE、2E、3E、4E、 5E、6E、7E 7条染色体分别与小麦染色体的 1、2、3、4、5、6、7 7个部分同源群具有部分同源关系,堰麦草的IE与7E、5E与7E染色体间可能发生过重排。同时,研究还分别将Est-E5、Est-E8位点定位于3EL,Per-E1定位于7E, Per-E4定位于5E,β-Amy-E1定位于4EL染色体,并进一步将α-Amy-E1位点定位于6E染色体长臂上。  相似文献   
94.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籼粳杂交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 个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既由基因型控制也受环境( 年份) 互作效应影响.主穗粒数、主穗长、一次和二次枝梗总长和着粒密度表现较强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而一次和二次枝梗数则表现显著的负向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预测结果表明,主穗粒数、主穗长、一次枝梗总长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表现正效应,一次和二次枝梗数则为负效应,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总长表现不同方向的效应.利用IR6615837(P1) 、IR6560085(P2) 、明恢63(P4) 和R669(P6) 进行杂交配组,其杂种后代易获得重穗型的穗部结构,可在超高产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5.
用两系法杂交稻组合培矮 64s/E32、培矮 64s/9311、粤杂122和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特三矮 2号为材料,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它们的透光率和对低光强适应性的差异后认为:1.生育期不同其直射光透光率的变化是分蘖期>始穗期<收割期,即透光率由大→小→大变化,它与叶片开张角随生育期变化的情况相对应,但与叶面积指数由小→大→小的变化相反。2.不同类型早籼稻在始穗后遮光处理降低透光率,生育期短的粤杂122、粤香占对低光强的适应性比其余组合或品种好,其单穗重降幅小。  相似文献   
96.
多穗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穗柯是一种茶、糖、药三种功能兼有的植物,本文对其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7.
晚粳,早籼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分化后光周期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日长对不同晚粳(Oryzasativasub.japonica)及早籼(O.sativasub.indica)水稻幼穗发育的影响。发现在晚粳中,二次枝梗期之后所给予的长日处理除延迟幼穗分化进程外,还会影响颍花的发育,表现为颍花密度及结实率下降。而早籼稻中则无明显的类似效应。因此日长对幼穗发育的影响与日长对幼穗分化诱导的影响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长日对晚粳幼穗发育的影响与引起光敏不育表现的时期相同,表明光敏不育水稻的雄性不育是该突变体雄蕊发育对长日抑制幼穗发育影响的一种特殊反应。  相似文献   
98.
对5个不同类型巨穗小麦种质材料进行C-分带分析,发现均有一对特征染色体存在,初步确定这对染色体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染色体。  相似文献   
99.
疏剪不同穗位小穗对小麦籽粒结实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以中大穗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材料,设计了去除不同穗位小穗的试验。结果表明,去除不同位小穗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不同, 除顶端小穗的粒数下降较多,穗粒重最低,却除基部小重申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较小,穗粒数和粒重下降较少;却除中部小穗对结实粒数影响较大,穗粒数量小,其穗粒重因剩余籽粒单粒重增加而得以一定程度补偿。  相似文献   
100.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康迳 《生态学杂志》1999,10(6):683-688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籼粳杂交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个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既由基因型控制也受环境(年份)互作效应影响。主穗粒数、主穗长、一次和二次枝梗总长和着粒密度表现较强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而一次和二次枝梗数则表现显着的负向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预测结果表明,主穗粒数、主穗长、一次枝梗总长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表现正效应,一次和二次枝梗数则为负效应,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总长表现不同方向的效应。利用IR66158-37(P1)、IR65600-85(P2)、明恢63(P4)和R669(P6)进行杂交配组,其杂种后代易获得重穗型的穗部结构,可在超高产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