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8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金花色葡萄球菌与难养菌协同共凝集法检测苹果锈果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智力障碍、阿尔兹海默氏病等学习记忆相关疾病由于致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至今仍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作为神经信号传递通路中重要的信号分子,是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重要调节蛋白。CaMKⅡ功能的失调会诱发多种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疾病。目前在编码CaMKⅡ的基因上已发现多种引起智力障碍的从头突变,但具体的致病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重点介绍了CaMKⅡ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总结了CaMKⅡ突变引起的学习记忆相关疾病及在智力障碍上可能的致病机理,并讨论了如何以其作为新的靶点开发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个性化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3.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疾病。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为所有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的类型,其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诊断及治疗也颇为棘手。该病既往被认为是一种地方流行性疾病,多见于美国中西部等西半球地区,我国少见且多为输入性病例。但现阶段我国本土病例也屡有报道,故本文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总结了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流行病学现状、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4.
目前我国关于微孢子虫感染人的研究相对较少,更没有关于重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感染微孢子虫的数据统计。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22例HIV抗体阳性,但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将22例患者粪便样本分别提取总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DNA测序等技术对微孢子虫在患者中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微孢子虫种类进行鉴定。同时对22例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进行计数和分析。结果显示,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6.3%(8/22),主要由脑炎微孢子虫属(Encephalitozoon spp)的海伦脑炎微孢子虫(E. hellem)和肠脑炎微孢子虫(E. intestinalis)引起。22例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分析显示,平均淋巴细胞数0.93±0.13×109/L,CD4T细胞数132±22 个/mL,CD8T细胞数495±91 个/mL,CD4/CD8细胞比值0.37±0.1,表明患者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进一步将微孢子虫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发现,感染患者淋巴细胞数为0.51±0.1×109/L,未感染患者为1.17±0.17 ×109/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患者CD4T细胞数为71±27 个/mL,未感染患者为167±28 个/m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患者CD8T细胞数为209±35 个/mL,未感染患者为658±123 个/m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表明微孢子虫感染组的免疫功能受损情况更严重。本研究结果提示微孢子虫的机会性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情况密切相关,脑炎微孢子虫属在重庆地区有较高的感染率,这为进一步阐明微孢子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关系奠定基础,也为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连续血液净化患儿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及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86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分别比较两组的28 d死亡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治疗过程中滤器与管路凝血程度、使用寿命以及穿刺部位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28d死亡率(2.33%)比对照组(9.30%)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9,P=0.357)。治疗后研究组APTT(31.61±1.26)s、FIB水平(6.61±1.80)g/L较对照组的(27.92±1.44)s、(5.58±1.72)g/L明显更高(t=12.646、2.713,P=0.000、0.008)。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滤器与管路凝血程度0级人数占比(93.02%)相比对照组(76.74%)较高,而Ⅱ级人数占比(0.00%)相比对照组(9.30%)较低(x2=4.440、4.195,P=0.035,0.041)。研究组穿刺部位出血等级为0级人数占比(93.02%)高于对照组(74.42%),而Ⅱ级人数占比(0.00%)低于对照组(9.30%)(x2=5.460,4.195;P=0.019,0.041)。研究组管路、滤器使用寿命(18.73±7.74)h、(20.84±8.01)h相比对照组的(14.57±6.88)h、(16.20±7.15)h均较长(t=2.634、2.834,P=0.010,0.006)。治疗后研究组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为(4.72±1.39)、(3.22±0.82),均低于对照组的(8.30±1.44)、(5.11±0.94)(t=11.729、9.936,P=0.000、0.000)。结论:阿加曲班抗凝应用于连续血液净化患儿中的疗效相比普通肝素抗凝更佳,且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和单核细胞TLR2rMnX、TLR4rMnX表达水平,能够降低滤器或管路凝血发生风险,同时有效降低穿刺部位出血风险,增加管路、滤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6.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优势卵寄生蜂。为优化稻螟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作者分别在安徽、福建和贵州进行了稻螟赤眼蜂不同释放高度和密度对防控两种水稻螟虫效果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防控稻纵卷叶螟,释放量一定时,赤眼蜂在稻株顶部以上5 cm高度、8点/0.07 hm 2释放密度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释放密度和高度的处理。而对于防控二化螟,不同释放高度对赤眼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7.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构建了以黏虫卵为中间寄主,稻螟赤眼蜂在20℃、25℃、30℃、33℃四个温度条件下的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黏虫卵繁育稻螟赤眼蜂时,不同温度下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存在显著差异,雌蜂平均寿命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20℃条件下,雌蜂平均寿命为1.44 d,显著长于其它温度,当温度为30~33℃时,雌蜂寿命最短,平均为0.59 d。在温度为20℃和25℃时,稻螟赤眼蜂的羽化率显著高于温度较高的30℃和33℃,平均为94.73%。在25℃条件下,黏虫卵繁育的稻螟赤眼蜂的净生殖力(R 0)最大,达到31.9176,单雌寄生卵数最多,为32.88个,表现出最强的繁殖能力,而在30℃条件下,瞬时增长率r m和周限增长率λ达到最大值。综合生命表参数、单雌寄生黏虫卵数、寿命、羽化率等指标,利用黏虫卵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的最佳温度为25℃。本研究为利用黏虫卵大量繁殖稻螟赤眼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8.
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研究阿加曲班对大鼠不同时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阿加曲班给药组(Argatroban),其中Argatroban组分为4组:Argatroban+30 min组、Argatroban+1 h组、Argatroban+3 h组和Argatroban+7 h组,Sham组和Model组40只,其余各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术中输注Argatroban,剂量为0.3μg·kg^-1·min^-1,完成手术前5 min停止输注。手术完成后,Sham组和Model组分别于术后30 min、1 h、3 h和7 h处死10只取样;Argatroban给药组5个时间点处死取样。检测大鼠血浆血细胞数量,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PLA)表达水平,观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计数变化,ELISA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TA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中性粒细胞(GR)数都显著升高(p<0.05),且与给药组没有统计学差异。Sham组、Model组和Argatroban给药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也没有统计学差异。与Sham组相比,Model组PL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Argatroban+30 min组PLA表达水平却低于Sham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Argatroban+1 h组高于Sham组和Argatroban+30 min组(p<0.05),Argatroban+3 h组和Argatroban+7 h组高于Argatroban+1 h组低于Sham组。术后各组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Sham组(p<0.05),Argatroban各组的血小板计数要低于Model组(p<0.05),并在30 min时达到最低,30 min以后血小板升高,但是1 h以后血小板不再升高,趋于稳定。Argatroban各组PT和APTT虽略有降低,但是与Sham组和Model组并没有统计学差异。造模后各组TAT、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Argatroban各组TA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Argatroban+30 min组水平最低。MCAO模型大鼠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强,阿加曲班可对此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
旨在研究乙醇对山羊瘤胃液与水稻秸秆厌氧共培养的影响。利用频繁传代的体外发酵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短链脂肪酸(SCFA)产量和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体外培养传代8次的稻秸发酵液的总短链脂肪酸产量显著高于瘤胃液(P<0.01);与未添加乙醇的稻秸发酵液相比,添加乙醇显著提高了乙酸、戊酸和己酸的比例,降低了丙酸和丁酸的比例(P<0.01),总SCFA产量及异丁酸和异戊酸比例无显著差异。与瘤胃液相比,稻秸发酵液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下降,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升高(P<0.05),且添加乙醇显著提高了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添加乙醇使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未定性的毛螺菌属(unidentified Lachnospiraceae)、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未定性的梭菌属(unidentified Clostridi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乙醇使稻秸发酵液的显著性差异物种(Biomarker)增加;稻秸发酵液与瘤胃液亲缘关系较近,而添加乙醇显著改变了细菌区系;短链脂肪酸比例在稻秸发酵液细菌群落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体外频繁传代和添加乙醇可以提高稻秸发酵液的乙酸、戊酸和己酸产量,乙醇改变了稻秸发酵液的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00.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正面临着适龄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抛荒、传统知识体系难以维持等诸多威胁与挑战。推动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可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产生积极作用。土地流转在给遗产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变化同样值得关注,但现有研究却少有涉及。本研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将不同经营规模的稻鱼共生系统分为小农户经营模式和规模化经营模式,运用生命周期法对两种模式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结果表明: 小农户经营模式和规模化经营模式的碳足迹分别为6510.80和5917.00 kg CO2-eq·hm-2,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13和0.10 kg CO2-eq·yuan-1。与小农户经营模式相比,规模化经营模式温室气体排放更少,单位产值的环境影响更小。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后,当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4097.20 kg CO2-eq。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的CH4在碳足迹中占比最大,农业生产资料中复合肥是仅次于CH4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对于小农户经营模式,饲料中使用的玉米和小麦也对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传统农业系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