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246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增雨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白刺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增雨条件下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白刺灌丛的水分利用阈值.2009年5月初到9月末,根据当地的年均降水量(115 mm),每月进行1次增雨,设置了0、50%和100%3个比例的增雨处理.在5、7和9月的增雨试验开始之前1天和增雨之后的第1、3和7天采样,测定白刺枝条木质部水分、10和30 cm土层水分、灌溉井水和自然降雨的稳定氢同位素比率,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白刺在5和9月主要利用地下水,7月主要利用土壤浅层10和30 cm水分.增雨后,白刺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下降,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增加.100%增雨对白刺枝条木质部水分的δD值影响显著,5、7和9月白刺的水分利用比例增加.而50%增雨在5和7月仅改善了土壤水分条件,白刺的水分利用比例没有明显增加.只有增雨量达到当地年均降水量时,白刺对水分的利用比例才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2.
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稻草切碎全量还田+化肥(SNPK)和稻草全部烧灰还田+化肥(SINPK)4个处理,研究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碳素形态、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1年两年四季的水稻平均产量SNPK与SINPK处理基本持平,但均显著高于NPK处理,增幅为5.7%~7.3%.与NPK和SINPK相比,SNPK能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增幅在3.8%~8.8%.与单施化肥和稻草烧灰还田相比,SNPK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总有机碳、活性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1.8%~2.0%、5.9%~6.5%、16.0%~41.6%和7.3%~7.8%.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早、晚稻产量呈显著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80.SNPK能显著提高翌年早稻产量及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了解台州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以及同源性.方法 6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用K-B法复核药敏结果,采用多重PCR扩增分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63株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除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63株菌株检测出OXA-51基因60株(95.2%),OXA-23基因58株(92.1%),两个基因同时存在的有58株(92.1%).PFGE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为5个克隆型,其中A、B两个为主型.结论 产OXA酶是台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其中OXA-23是主要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情况,为临床用药和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厄他培南不敏感的大肠埃希菌10株,采用VITEK 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包括碳青霉烯酶基因在内的多种B.内酰胺酶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分离菌株来自不同病区无聚集现象,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菌株对广谱青霉素、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严重,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为敏感;PCR扩增几乎所有菌株携带ESBL基因,只有一株除外,其中主要是blarsm和、blactx-mo3株blaNOM-1基因阳性,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菌株之间没有克隆关系。结论该院分离10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主要是存在NDM-1金属酶联合ESBL,菌株间未发现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35.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中常见的院内感染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成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很多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L),本研究就其耐药机制,从产碳青霉烯酶和非产碳青霉烯酶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6.
Th17细胞在免疫介导的保护中,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重要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特别是对通过黏膜入侵的病原体。在许多情况下,这与通过接种疫苗诱导的Th17细胞记忆是高度相关的。据报道,  相似文献   
137.
为了解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24株,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测序确定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情况。结果显示,24株阴沟肠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20株菌扩增出KPC-2条带,经测序证实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该院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别为KPC-2型,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8.
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采用2×2列联表对五鹿山暴马丁香林中频度较高的34个木本植物优势种,56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34个优势种种间总体关联性呈现不显著负关联,表明该群落处于不稳定的顶级状态.χ2检验结果中,有216个种对呈正相关,345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626;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为: 149个种对呈正相关,41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362;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为: 206个种对呈正相关,365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64;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9.
新书介绍     
《生物产业技术》2013,(5):65-65
本书主要论述了全球各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全球生物质生产展望——21世纪的水域农业;全球生物质循环过程中有机碳库的大小和通量;全球生物质的循环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全球生物质的起源与平衡账;植物生物质的分类及其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循环和利用;土壤生物质的代谢过程和重要作用;重金属及其在生物质中的转移过程;土壤生物质和温室效应;生物质氢(H2)——永不枯竭的无碳能源等。  相似文献   
140.
本文综述了几种不稳定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如易被酶解的蛋白变性或加入抑制剂使酶失活,易被氧化的加入抗氧剂或衍生化掩蔽不稳定基团,光不稳定的避光操作,易受pH值和温度影响的选择合适条件等,最大程度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