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用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江西赣南地区非稀土矿区和处不同稀土矿区内,土壤-铁芒萁系统中La、Ce、Pr、Nd、Sm、Gy、Db、Yb和Y的含量,并对其在土壤剖面层及铁芒萁植物体内的分布、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层的底土层含量最高,但表土层铈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量(∑REE)在铁芒萁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是叶>根>茎>叶柄,单一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各异,La、Ce、Pr、Nd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叶>根>茎>叶柄;Sm和Gd在不同采样点表现为叶>根>茎>叶柄或根>叶>茎>叶柄;Dy、Yb和Y均有3种不同的分布模式:叶>根>茎>叶柄、根>叶>茎>叶柄及根>茎>叶>叶柄.稀土元素在铁芒萁体内的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分馏作用,茎、叶柄、叶中的重稀土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42.
稀土元素对生物机体剂量效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稀土元素对生物机体剂量效应的机理,从稀土对细胞质膜、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CaM水平调节的作用到对蛋白质、DNA的影响等不同层次和水平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稀土在生物学领域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稀土元素浸种能够促进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对No3-的吸收,提高硝酸还原酶活力。这些效应与稀土浓度有关,低浓度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稀土元素处理还能促进小麦幼苗体内No3-的同化还原,使硝态氮含量降低,氨基氮含量增加,促进了氮素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44.
稀土元素对甘草细胞生长及甘草酸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  魏景芳  李冬杰  李俊英   《广西植物》2006,26(1):101-104
以胀果甘草根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在150mL摇瓶中,不同浓度的两种稀土离子镧、亚铈对甘草细胞生长及甘草酸分泌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初期、指数期加入稀土元素,改变了细胞生长状况,均使细胞在整体上生物量减少;不同种类的稀土离子、不同的稀土浓度对细胞生长影响强弱不同,但趋势相似。其中,培养指数期,加入500μL镧溶液的培养液中,所得甘草细胞生物量较多,利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到甘草酸含量为67.68mg/g。  相似文献   
45.
La、Ce、Nd、Tb、Dy 等稀土元素在铁芒萁( Dicranopterisdichotoma Underw) 体内的分布规律是叶> 根> 茎, 而Pr、Sm 、Eu、Gd、Ho 和Y等稀土元素在铁芒萁体内的分布规律是根> 叶> 茎。轻、中稀土元素容易被吸收和积累,并表现出选择性吸收。铁芒萁叶绿素中结合有较多的稀土元素,且主要是轻稀土元素,其中La 含量最高,占56 .08% ,其次是Ce,占19 .40% 。利用荧光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FXAFS)光谱表征出,在铁芒萁体内La 是与两个卟啉环配位的,推断叶绿素镧为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46.
柴瑞娟  黄彬  王玉良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2):2246-2253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对细菌生理效应的影响及机理。【方法】用抑菌圈法和光电比浊法测定了硝酸镧和硝酸铈对蜡状芽孢杆菌抗性及生长的影响, 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细菌细胞壁及胞内DNA的结构。【结果】40?50 mg/L硝酸镧增强了细菌对9%石炭酸, 0.135%升汞, 8×105 U/mL青霉素的抗性; 40?50 mg/L硝酸铈增强了细菌对9%石炭酸, 0.135%升汞, 8×105 U/mL青霉素和75%次氯酸钠的抗性; 稀土元素会加快蜡状芽孢杆菌生长和繁殖速度, 同时高浓度稀土元素的促进作用要比低浓度时更明显, 表明稀土元素可以刺激细菌繁殖; 红外光谱表明稀土元素会影响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稀土元素会影响细菌胞内DNA的结构。【结论】细菌抗性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受到影响有关; 稀土元素对DNA的影响可能是抗性和生长受到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7.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 MS)测定了赤果鱼木叶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共测定了 48种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8.
稀土元素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稀土元素的研究,确定了几种能对发酵产酸有提高作用的稀土元素及其浓度,其中La^3 、Ce^4 、Nd^3 离子浓度分别为100mg/L、10mg/L、1mg/L时能提高产酸水平,而Sm^3 、Y^3 离子对发酵基本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9.
稀土La~(3 )跨PC12细胞膜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AR-CM-M1C阳离子测定系统,发展Fura-2荧光测定技术,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稀土离子La3+,并以此研究了La3+跨PC12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膜的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细胞内离子组分,pH=7.05的溶液中,测得La3+-Fura-2的表观解离常数为3.27×10-11mol@L-1.对于PC12细胞,静息条件下La3+不能跨越细胞膜进入胞内.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KCI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不能刺激稀土La3+过膜.用哇巴因(ouabain)使胞内Na+超载后,La3+可过膜进入细胞内,且过膜量与胞外La3+浓度和胞内Na+超载程度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提示La3+可以经由Na+/La3+交换机制过膜而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50.
用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东西赣南地区非稀土矿区和4处不同稀土矿区内,土壤-铁芒萁系统中La、Ce、Pr、Nd、Sm、Gd、Dy、Yb和Y的含量,并对其在土壤剖面层及铁芒萁植物体内的分布、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训层的底土层含量最高,但表土层铈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量(∑REE)在铁芒萁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是叶>根>茎>叶柄,单一稀土的分布规律各异,La、Ce、Pr、Nd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叶>根>茎>叶柄;Sm和Gd在不同采样点表现为叶>根>茎>叶柄或根>叶>茎>叶柄;Dy、Yb和Y均有3种不同的分布模式:叶>根>茎>叶柄、根>叶>茎>叶柄及根>茎>叶>叶柄,稀土元素在铁芒萁体内的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分馏作用,茎、叶柄、叶中的重稀土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