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65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一株新的嗜热拟青霉J18的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固体发酵的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得到了一种分子量约为26 kDa的电泳纯木聚糖酶,酶活力回收率为33.5%,纯化了5.27倍。该木聚糖酶具有很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在pH7.0~pH 9.0下,60℃处理24 h,酶活力能保存80%以上。该酶水解玉米芯木聚糖生成以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为主的低聚木糖,薄层层析分析表明不含木糖,适合生产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112.
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独特的香气与滋味,且可改变其物质组成,产生益生因子等。目前,针对乳酸菌在不同发酵阶段对茶汤中风味物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从中国传统泡菜中筛选获得的棒状乳杆菌FZU63为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茶汤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发酵红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以红茶汤中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木糖作为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碳源物质。红茶汤经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作用后,香气成分丰度显著增加,且主要香气组分结构发生改变,发酵红茶汤在花香、坚果香的基础上增添了水果香;此外,部分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积累。同时,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可改善红茶汤的感官品质,且在发酵48h后达到较优。本文系统分析了经棒状乳杆菌发酵不同阶段对红茶汤风味的影响,可为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品质控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吸附法替代离子交换法从蛹虫草发酵液中分离虫草素.首先从5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容量高(29 mg/g)、容易再生的树脂KA-I,随后在pH为5.0时,在25、40和60℃条件下,测定虫草素在KA-Ⅰ上的静态吸附容量,其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  相似文献   
114.
绿僵菌Ma83几丁质酶的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从虫生真菌中筛选出金龟子绿僵菌M a83菌株,它的几丁质酶合成能力最强。其产酶的适宜条件是,碳源为胶体几丁质加葡萄糖,氮源为NaNO3,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起始pH 6.0;接种量为5 mL液态种,最适装液量为5 mL,添加维生素C可以提高酶活;正交实验表明培养因子的最佳组合是:NaNO31 g/L,胶体几丁质0.6 g/L,酵母膏0.05 g/L,葡萄糖0.10 g/L。根据液态培养产酶过程结果可知,当M a83菌培养6天时,几丁质酶活力达到8.1 U/mL。  相似文献   
115.
几种昆虫水提和醇提物对灵芝深层发酵生产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高强  章克昌 《菌物学报》2006,25(2):308-315
研究了几种昆虫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灵芝深层发酵生产菌体和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毛虫水提物在剂量为30mg/L时,能促进灵芝菌体的生长,生物量从15.23±0.53g/L提高到16.26±0.67g/L。其它昆虫提取物对灵芝菌体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其中斑蝥提取物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灵芝多糖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蜣螂水提物在剂量为50mg/L时,能显著提高灵芝胞内多糖的产量,产值从1.93±0.09g/L提高到2.34±0.13g/L;地鳖虫醇提物在剂量为55mg/L,以及松毛虫醇提物在剂量为35mg/L时,对胞内多糖的生产也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蜣螂醇提物在剂量为20mg/L时,对胞外多糖的生产具有促进作用,产量从520.3±20.2g/L提高到589.5±24.1mg/L。结果提示药用昆虫中含有促进灵芝多糖生物合成的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116.
灵芝MP-01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雪梅  宋爱荣  徐群 《菌物研究》2006,4(3):12-14,26
对灵芝MP-01菌株在三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液体发酵过程中的pH值变化、发酵全液的多糖含量变化、菌丝生物量及发酵培养性状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玉米面培养基是灵芝MP-01菌株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基,其适宜的终止发酵时间在培养的第6 d,此时发酵液多糖含量达到10.32 mg/mL。  相似文献   
117.
脂肪酶产生菌Candida rugosa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脂肪酶(Lipase,EC3.1.1.3)是用来催化酯类化合物的分解、合成和酯交换的特殊酶,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和立体异构性,它广泛应用于食品、轻纺、皮革、香料、化妆品、洗涤剂、有机合成、医药等领域.本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酶在近无水的有机溶剂中不仅能保存其催化活力,而且还获得许多新的催化特征[1],此后,脂肪酶在非水相酶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8.
浸提条件对小麦秸秆中化感物质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璞  赵秀琴 《植物学通报》2001,18(6):735-738
通过对比不同浸提条件下小麦秸秆中化感物质的检测结果,发现浸提温度和时间对化感物质的最终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化感物质的量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但在50℃时,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化感物质的量反而降低。化感物质最大量在50℃,24h浸提条件下得到。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提取到的化感物质的量多于多数条件下得到的量(除少于50℃,24h浸提条件下得到的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漫提温度升高,植物材料中的化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加快,但是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变性。  相似文献   
119.
拉曼被孢霉F5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拉曼被孢霉突变株F5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最适碳源,氮源,发酵时间及湿度,无机盐离子的添加,最适碳源浓度及补加碳源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g/L):葡萄糖100,酵母浸出粉4,蛋白胨1,K2HPO41,CaCl2 1*10^-2,MgSO4 5*10^-2,FeSO4 1*10^-2,ZnSO4 7.5*10^-3,CuSO40.5*10^-3,MnSO4 2*10^-3,pH6.0,培养湿度为25度,140rpm 振荡培养10天,培养8天后(即收获前2天)补加5%葡萄糖,发酵结果为:DC24.59 g/L,TL10.84g/L,TL/DC 44.09%,GLA/TL10.67%,GLA产量为1156.63mg/L,GLA产量较初始结果提高156.15%,该菌株已达到工业化生产菌株要求。  相似文献   
120.
透析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讨论了有效利用透析技术从发酵液中及时转移低分子杂质混合物,从而获得高密度发酵细胞的方法,章从反应系统、工艺策略、膜相关性能、应用我、生产性放大等方面说明了利用透析技术以达到高浓度细胞发酵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透析技术不仅克服了微孔过滤和超滤中存在的膜孔堵塞弊端,而且如果应用“营养分离”补策略,还可以防止营养物质的损失而使培养基被高效利用,在实验条件下,透析培养的潜力通过两种反应模型进行演示: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