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8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78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蚜是曲阜地区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种类有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麦一叉蚜Schizaphumgraminum(Rond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等,其发生或早晚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依据本站1982~1994年系统观测资料,对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整理1.互选取预报因子据13年系统观测资料,以麦蚜发生期(蚜量始达500头/百株的日期)为预报对象(y),为研究方便,令4月25日为儿将历年发生朝代换成自然数值,然后用单因子相关法选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属迁飞性水稻害虫,其成虫有短翅和长翅两种翅型。 褐飞虱迁入雌虫均未经过交配,其短翅型由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翅型分化同时受到遗传和内分泌系统的协调控制,外界条件如密度和寄主等因子通过内分泌系统来影响翅型的分化。褐飞虱翅型分化的敏感龄期雌虫为1~3龄,而雄虫为1-5龄;不同若虫蜜度处理对褐飞虱成虫的前翅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分蘖期水稻饲养的褐飞虱短翅型比例明显高于孕穗期水稻饲养的褐飞虱。不同密度下各生物型间的翅型分化差异不显著。迁入地的浙江各种群属温带型,其雌虫短翅率低且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菲律宾热带种群雌虫在不同密度下均为短翅型,而雄虫的短翅率随密度增加而上升。广西种群接近热带型,其雌虫短翅率高但不随密度而变化。试验各种群的雄虫在中等密度甚至高密度时其短翅率出现最高。  相似文献   
993.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郭聪  王勇 《兽类学报》1997,17(4):279-286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以湖滩上的芦苇+荻或薹草沼泽为最适栖息地,枯水季节,多在其上生长、繁殖。汛期,随着湖水上涨,湖滩面积缩小,东方田鼠在拥挤的的压力下或直接被洪水所迫,越过防洪堤迁入垸内。东方田鼠在湖滩及农田间的迁移主要取决于湖水水位及种群密度,无固定的迁移时间。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主要分布于靠近防洪堤一带,其捕获率随着与防洪堤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个体较大的东方田鼠迁移距离较远。在迁移期,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的性比在不同的距离上无显著差异。湖水回落时,东方田鼠随湖滩出露而迁回沼泽草地。回迁时,个体较大的雄性首先回迁的比例较高。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栖息在荒坡地的种群密度大于在农田中的种群密度;东方田鼠不在农田越冬,小部分可在岗地荒坡中越冬,但少有增殖。按迁移动因看,此种迁移乃洪水逼迫所至,而由逼迫外迁和自动回迁构成循环,保证了种群对湖区特殊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994.
四个猕猴地理种群惊叫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敏  江海声 《兽类学报》1997,17(1):24-30
对华南地区4个猕猴种群惊叫行为的比较表明:叫声发生时,发声猴的行为在地理种群间的差异不明显。在叫声的频谱结构方面,个体间的差异不明显;湖南索溪峪、广西龙虎山、海南南湾种群间差异不明显,但深圳内伶仃岛种群与上述3个地理群间有明显差异。判别分析表明,基频频率(F1)是区分猕猴上述各地理种群间异同的重要参数。这些结果为研究猕猴的分类及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上述的猕猴地理种群,惊叫声传输性较好和“符号”较专一而有效与群体大、生境降雨量小的相关,本质上是惊叫声对内陆、热带地区、小海岛不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995.
996.
通过实地踏查,选取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的不同年龄的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采用样方法进行群落学特征信息调查,分析研究区的群落区系特征、外貌特征和优势种群结构特征,为油松天然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41科90属144种,植物种类丰富,具有明显的温带针叶林特征,以地面芽植物为主(60.27%),中叶植物占优势(82.19%);区系组成与温带的成分关系最为密切。(2)优势种油松在研究区构成成片的不同林龄的纯林,幼龄林的群落中小径级(Ⅰ~Ⅲ)个体所占比例较高(75%),随着年龄增加,大径级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成熟林径级呈正态分布,各龄组高度级和冠幅的变化趋势与径级相似。(3)4个龄组幼苗储备都很丰富,均占更新层的58%以上,成熟林中幼苗所占比例达90%,但幼树比例较少,群落的更新状况不佳,但潜在更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7.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 and plant growth, using 30 year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of grapevines as research object,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terilization of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the growth of grapevines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 of rhizosphere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of grapevines grown in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reatments. With the increasing sterilization temperature, the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 meter of grapevines increased. The ratio of bacteria to fungi in rhizosphere soil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terilization temperature. The activity of rhizosphere microbes using carbon source was in order of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sterilized at 100 ℃ > non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sterilized at 60 ℃ >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mino acid (carbon source) in Biolog ECO plate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y of rhizosphere soil. PCA analysis showed that lysine in root exudate had a highest contribution to the variance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in each treatment, and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bstacle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f grapevines.  相似文献   
998.
反-β-法尼烯(EβF)是蚜虫报警外激素的主要组分,可以驱避蚜虫并调节部分天敌的行为反应.为明确其生态功能,研究了EβF对马铃薯田间蚜虫(桃蚜、棉蚜、马铃薯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2年内,EβF处理区(每周100 μL)植株上的蚜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瓢虫(2012、2013年)及僵蚜(2012年)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2012年,距离EβF释放器1和5 m处植株上蚜虫数量显著低于10 m处;2013年,距离EβF释放器1 m处植株上蚜虫数量显著低于5及10 m处.EβF处理区黄盆内寄生蜂和食蚜蝇(2012年)以及瓢虫(2013年)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表明马铃薯田间释放EβF可以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抑制蚜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999.
圈养川金丝猴生命表和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通过对全世界785只圈养川金丝猴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的生命表,绘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计算川金丝猴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显示:圈养川金丝猴的寿命期望值较长,死亡率低,种群数量波动小,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学特征;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2.674 6、0.095 28/年和1.100 0,说明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目前仍存在上升的空间,种群结构整体上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立木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对浙江沿海地区(包括嵊泗县大戢山岛、定海区大猫岛、普陀区朱家尖岛、鄞州区瞻岐镇、北仑区春晓镇和宁海市力洋镇)的舟山新木姜子也Neolitsea sericea ( Bl.) Koidz.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及其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舟山新木姜子天然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科76属92种(含6变种),以木本植物为主,其中常绿木本植物34种,落叶木本植物31种。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其中位于普陀区朱家尖岛的群落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 H忆)最高,位于定海区大猫岛的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H忆值均最高;且存在灌木层的H忆值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的规律。种群个体年龄结构存在差异,但6个种群均为增长型种群,幼苗储备丰富,其他龄级的个体数量总体上随径级增大而减少。6个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为显著的聚集分布,其中位于北仑区春晓镇的种群聚集强度最高,位于定海区大猫岛的种群聚集强度最低。从静态生命表看,舟山新木姜子岛屿类型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径级玉( DBH<5 cm)和径级Ⅳ(15 cm≤DBH<20 cm)较高,大陆类型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径级玉较高。研究结果显示:浙江沿海地区舟山新木姜子群落主要为常绿阔叶林,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源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总体上看舟山新木姜子种群具有很强的更新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对浙江沿海地区舟山新木姜子种群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