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78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环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人类改造荒漠的活动,植被,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竞争种的密度,土壤理化性质等坏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沙蜥种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决定沙蜥种群密度的主导因子是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植被,土壤含水量,竞争种的密度。这些因子的任何改变都能改变沙蜥的种群密度,均具有调节种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本文引用Harper(1977)的构件结构理论,从构件结构单位、无性系分株和无性系三个层次,对四川南充市郊慈竹无性系种群的能值特点及其影响能值的计测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慈竹无性系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的去灰分热值(AFCV)分别为:根15349.42J/g、根茎16372.92J/g、秆17106.06J/g、枝18111.99J/g和叶19451.90J/g;慈竹无性系分株的AFCV(J/g)随龄级增大而递增;慈竹无性系水平上的AFCV为:Ⅰ龄占16.47%、Ⅱ龄占25.76%、Ⅲ龄占36.32%、Ⅳ龄为13.08%及Ⅴ龄为8.37%。用恒容燃烧法测定热值时,其能值变化与氧分压密切相关。用经验公式计算的能值较作图法高;用AFCV表示能值较总干重热值(GCV)准确。  相似文献   
73.
稻螟赤眼蜂田间自然繁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调查表明,稻螟赤眼蜂是我省多择性卵寄生天敌的优势种.同时发现.稻螟蛉卵可认为是水稻上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天然优良寄主.由于它的被寄生率高.天敌繁殖量大.控制后继害虫的功效显,所以在水稻生产上稻螟蛉实是益大于害的.在早稻害虫防治实践中.应该减少农药使用,或避开天敌活动期和早稻前期用药.以使世代短的天敌,在近期内迅速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控制相继发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为害.可减少早稻用药1-2次.上述方案.无须人工生产天敌,即以田间自然繁殖保护天敌的新技术,所能达到稻田以虫治虫的功效.不亚于以往工业生产天敌的举措.实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74.
四种主要大豆食叶害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层随机与连片调查获得114个样本.利用微机分别对豆天蛾卵和豆天蛾.银纹夜蛾.棉铃虫.豆灰蝶及混合种群的幼虫.进行了4种频次分布型检验和6项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害虫在豆田内均属零集分布.中分析了聚集原因.提出了“Z”字型10样点,每样点以1/3m双行为单位的抽样方法.确立了在两种允许误差下的抽样数量.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75.
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耐害补偿反应可归纳为三种动态类型:1)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2)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3)超越——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其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应用可优化棉花病虫害综防决策.以研究害虫防治决策为例,剖析了利用害虫自然种群,人为改变害虫自然种群、人为地接放一定虫量与人工损害模拟等不同测定棉花耐害补偿能力方法的利弊。并探讨改进措施.分析论述了不同量化棉花耐害补偿能力的方法,并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意义作了探讨.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描标在棉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可用于指导防治决策或直接用于防治决策,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研究方向及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版纳青梅种群结构动态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77.
浙西地区稻飞虱种群田间优化管理决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雨土 《昆虫知识》1993,30(6):321-324
通过浙西地区稻飞虱种群田间药剂防治实例的决策分析,提出了实现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高、天敌死亡少和保产效果好的综合决策矩阵及其优序化决策矩阵,为稻飞虱种群田间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经大面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8.
雷茜  胡忠文  王敬哲  张英慧  邬国锋 《生态学报》2023,43(15):6378-6391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气候是影响其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探究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内在演化机制。目前,不同生态系统尺度下的植被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的时间响应关系仍未被完整剖析。因此,为了厘清过去30年不同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GIMMS NDVI3g数据和气候资料数据,通过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1985—2015年中国陆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探究了NDVI变化与降水、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内部关联,探讨了中国不同生态系统植被与气候因子间的时间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 1985—2015年中国陆地植被呈现改善趋势,年均NDVI先减小后增加,拐点时间在1995年左右,整体变化率为0.5×10-3/a。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显著改善的程度最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退化趋势最显著。(2)中国陆地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受不同生态系统分区影响。内蒙古高原中部草地生态系统NDVI与降水...  相似文献   
79.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最后一道关口,研究其生态质量发展对于有效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1—2021年间的Landsat影像等数据,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 RSEI),并采用Sen(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法和MK(Mann-Kendall)检验研究其变化趋势以及利用Hurst指数模型分析RSEI的持续特征。利用空间转移矩阵和重心迁移模型研究其在空间上分布特征的变化情况,最后使用降水、风速、近地表气温、海拔等辅助数据为影响因素,结合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究RSEI变化驱动力,探讨重庆市2011—2021的RSEI空间分布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重庆市多年平均RSEI为0.593,使用等间距法将其划分的等级为差、较差、中等、良、优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48%、8.28%、38.32%、41,87%、9.05%。从整体来看重庆市生态质量水平较高,重庆市年际RSEI以显著趋势波动增长。(2)RSEI等级为差的地区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重庆西部;较差等级主要围绕...  相似文献   
80.
分布区西缘油松种群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场和贵德东山林场的油松林内分别设置6个和5个样方,对分布区西缘的天然油松种群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的油松种群均为复层异龄结构;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提示东山的油松种群其生长能力仅为北山的一半;种群内个体的树高直径比与个体的大小呈负相关,表明个体生长对被压的生态适应;两地个体的直径生长过程也差异很大,即东山油松的直径生长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北山呈上升趋势或变化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