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9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2392篇
  607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耐害补偿反应可归纳为三种动态类型:1)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2)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3)超越——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其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应用可优化棉花病虫害综防决策.以研究害虫防治决策为例,剖析了利用害虫自然种群,人为改变害虫自然种群、人为地接放一定虫量与人工损害模拟等不同测定棉花耐害补偿能力方法的利弊。并探讨改进措施.分析论述了不同量化棉花耐害补偿能力的方法,并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意义作了探讨.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描标在棉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可用于指导防治决策或直接用于防治决策,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研究方向及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角体计数、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及火箭免疫电泳测定的结果表明:26℃适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增殖。多角体含量或其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渐趋于平稳,两者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单位体重或单头幼虫所含的多角体数量(y_1或y_2)、扩散环直径(y_3)和火箭峰值(y_4)与时间(t)的关系式分别为:y_1=(8.1481)/(1 EXP(9.4210-0.0608t))×10~9PIB/克;y_2=(6.1596)/(1 EXP(5.4809-0.0376t))×10~8PIB/头,y_3=(1.4)/(1 EXP(2.710-0.015t))cm;y_4=(3.52)/(1 EXP(4.580-0.040t))cm。但30℃下,EoNPV增殖严重受抑制,饲毒后24~168小时内难以测出多角体,其后多角体含量也极显著低于26℃,乃至难以被三种免疫测定法测出。  相似文献   
93.
九龙江河口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动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  林茂  陈兴群  林更铭 《生态学报》2011,31(12):3399-3414
于2009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在九龙江河口水域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的生态完全示范区综合外业调查,研究了九龙江河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季节变化、空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前期资料分析了年际变动。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的浮游植物共记录7个门类75属134种。主体是硅藻,绿藻次之,甲藻和蓝藻较少,黄藻检出率高,裸藻和金藻零星检出。种类组成的空间差异大,绿藻在河口内区淡水水域比硅藻更占优势,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是河口区咸淡水水域及近海区的主要种类。浮球藻(Planktosphneria gelotinosa)、栅藻(Scenedesmus spp.)、盘星藻(Pediastrim spp.)、小席藻(Phormidium tenus)是河口内区淡水水域的主要种类。根据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生境特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群。浮游植物密度夏季最高,平均为358.68103cells/L,密集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密度分布由优势类群的密度分布决定。中肋骨条藻和短角弯角藻的数量庞大,导致优势种突出,多样性降低,种间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化。与史料比对,种类组成因淡水藻类的列入而更丰富,密度年际降低,中肋骨条藻仍是第一优势种,但优势度有较大降幅,优势类群有重大年际变化,细胞个体较小的种类占优。盐度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分布及密度变化造成极大的时空差异,存在线性、复合线性、多项回归等复杂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种群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原产日本。种群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35°20′—38°10′,东经136°45′—140°30′,海拔高度为1000—2800m。1900年引入我国,以其较强的适应性“定居”下来,而且生长速度在抚顺地区远比长白落叶松(L.olgensis var.changpaiensis)、兴安落叶松(L.gmelinii)为快;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北京、河南、河北、江西、湖北、四川以及新疆等地都有人工栽培,而以吉林、辽宁东部栽培面积较大,在年平均气温2.5—12.0℃、年降水量500—1400mm 的水热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5.
<正>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展势头良好的学科领域往往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得很扎实,而基础研究中的基础,当属资源本底调查。动物重要特性在于会"动",表现在种类、种群大小、分布和行为等在时空上经常发生变化。因此,长期而细致的本底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基于陈旧数据而作出的结论往往不可靠。  相似文献   
96.
菜蚜种群抽样理论的蒙特卡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秋白菜上蚜虫种群在其一定发展阶段的空间格局是可以用Pearson Ⅲ型分布拟合的。用蒙特卡洛试验研究这种分布的三个参数——平均数Ex,变异系数Cv和偏态系数Cs的估计误差同样本容量的关系是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该试验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步骤,并得出初步结论:以一株菜为一个样本单位计数白菜上的蚜虫头数,则在允许误差不大于5%的情况下,样本容量为50时,用矩法便可足够准确地估计Ev和Cv值了;但对于估计Cv值,则样本容量应为500左右。  相似文献   
97.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支架上分别进行了1、2和4周的三维动态培养,对支架上不同时间和部位的细胞面积/微孔面积及支架动态培养的流体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1周细胞在支架大部分孔道内粘附生长并出现一定区域的单细胞层和多细胞层,第2周部分区域的部分孔道已填满了细胞并出现多细胞层,第4周大部分孔道几乎填满了细胞,主管道内壁出现了较多的细胞生长.同时发现,支架上各个区域细胞粘附面积不等,部分区域无细胞存在,有的部位2周后细胞逐渐减少.为了研究支架各个位置细胞増殖与流速、剪切应力的关系,建立了支架随机孔道结构的流体分析模型,通过支架上流速和剪切应力分布探讨实验中细胞分布现象的机理.结合计算和实验发现,流体能流到的部位几乎都有细胞生长,细胞生长较快的部位速度大多集中在0.24~0.53mm/s,剪切力大多在0.0050~0.023Pa,主管道底部及靠近进口的部位可能存在由于过大的剪切力影响细胞生长的区域.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细胞-支架-流体三者在成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指导体外灌注培养的流量确定、灌注工艺及骨转化动力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在河北省赤城县大海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从2002年到2004年应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在同一网络斑块中共存的金堇蛱蝶Euphydryas aurinia和大网蛱蝶Melitaea phoebe两个世代的幼期各阶段的死亡情况,目的是了解影响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它们的长期保育提供信息。结果表明,金堇蛱蝶幼期总累积死亡率都较小,两个世代分别为59%和72%; 而大网蛱蝶总累积死亡率较高,两个世代分别为89%和80%。影响大网蛱蝶死亡的最重要因子是放牧,两个世代与放牧相关的k值分别为0.559和0.167;尤其是在越冬后大网蛱蝶幼虫组聚集取食阶段,导致两个世代分别有50%和25%的幼虫组死亡。寄生蜂在大网蛱蝶小种群下也分别使两个世代4%和9%的5~6龄期幼虫以及13%和24%的蛹死亡。金堇蛱蝶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期,与越冬死亡相关的k值两个世代分别为0.073和0.199, 而寄主植物的质量影响越冬期幼虫组死亡; 寄生蜂则对金堇蛱蝶种群的调控作用极小,只有在2003~2004世代有4.0% 的越冬后幼虫被寄生和7%的蛹被寄生。影响两种蛱蝶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不同,采取的保护措施应有所不同。在春季减少源斑块内的放牧,对于以源-汇集合种群形式存在的大网蛱蝶种群恢复和增长十分必要; 而对以经典集合种群形式存在的金堇蛱蝶, 通过适当植被管理提高繁殖区域内寄主植物质量,可以提高越冬期幼虫组存活率,有利于其长期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99.
红豆杉迁地保护中天然种群的形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0年代自庐山植物园引种栽培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11株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幼苗组成的栽培种群,在40多年的迁地保护过程中,生长发育正常,且在邻近的自然生境中繁衍出一个含有461株幼苗及小树的天然红豆杉种群,树高10~345cm,树龄1~15年,主要散生于海拔35~60m的山坡麻栎群落及山溪边的枫杨群落中。栽培种群中雌树5株,雄树6株,栽培红豆杉在30年左右开花结实。该天然种群的形成过程是:红豆杉成熟种子被鸟类取食,其肉质假种皮被消化后,在鸟类的栖息范围内随着鸟粪被随机散布,经过生境选择、适应,于适宜的生境条件下萌发生长成幼苗及小树。此外,讨论了天然红豆杉种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植物迁地保护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两种陆栖等足类的种群及其分解落叶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固定路线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并用落叶饲养,测定食性、食量,以探讨潮虫、鼠妇在广东小良人工阔叶混交林中分解落叶的作用。结果:(1)潮虫Philoscia sp.喜湿,主要分布于低湿、荫蔽处;鼠妇Armadillo sp.耐干旱,主要分布在较高爽处。(2)两种虫的种群数量高峰均在6月份。潮虫繁殖期延长到雨季之后,鼠妇则在雨季高峰前结束。(3)对未经沤化过的落叶多选食薄且质软的。鼠妇在25℃时摄食量最大,为117.1±12.4毫克/克体重·天;潮虫在20℃时食量最大,为251.2±7.3毫克/克体重·天。 通过种群年生物量变化及不同温度下的摄食量等因素来推算林中等足类的年分解落叶量:在荫蔽潮湿的林下,其分解量最大,占凋落物的自然消耗量的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