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71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陇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毛学文  张海林  孔红 《植物研究》2003,23(4):485-491
小陇山位于秦岭的西端,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有种子植物150科805属2400多种。100种以上的大科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蝶形花科,50~100种的有毛莨科、百合科、伞形科、莎草科、唇形科、忍冬科等,这些科属大多为温带性质。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15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表明了与世界各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程度。温带分布的类型占绝对优势,由于小陇山地理位置特殊,决定了其成为多种地理成分的汇集地,区系中单种科、少种科属及古特有属相对丰富,孓遗植物和珍稀植物较多,说明了该区系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992.
在盆栽麦棉套作条件下,于2003~2004年设置麦棉自然根系(麦棉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麦棉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麦棉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麦棉根系处理,运用小麦叶片15N富积标记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麦棉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套作群体中,既存在麦棉共处期小麦对棉花根区氮素的竞争,又存在小麦根区及其所吸收氮素向棉花的转移.棉花根系吸收的15N肥料大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分配的量较少,且麦棉自然根系处理地上部的15N标记肥料氮的吸收率(NUR)最大,纱网隔根处理次之,塑膜隔根处理最少.在麦棉共处期,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花的植株从15N标记肥料中吸收的氮占其全氮的百分率(Ndff)和NUR均低于隔根处理.至棉花初花期(小麦已收获,秸秆原位埋入土壤中),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花吸收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化学肥料而非秸秆降解物.棉株不同器官所分配的15N标记肥料比例不同,棉花生殖器官中15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株生物量也高于隔根处理.  相似文献   
993.
氯离子和乙二胺四乙酸对镉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郑瑞伦  何刃  李花粉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953-1957
通过水培试验,向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l-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研究了离子的配合作用对水稻及油菜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中Cl-或EDTA浓度的增加,水稻和油菜地上部与根中镉的浓度降低.Cl-浓度的增加抑制了水稻对镉的吸收,地上部与根部的镉含量分别从212.2和345.1 mg·kg-1降低到34.1和209.1 mg·kg-1.EDTA的添加抑制了水稻及油菜对镉的吸收,水稻地上部与根部的镉含量分别从212.2和345.2 mg·kg-1降低到50.0和4.2 mg·kg-1;油菜地上部与根部的镉含量分别从86.7和149.2 mg·kg-1降低到22.2和12.3 mg·kg-1.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Cl-或EDTA与镉的配合作用降低了植物对镉的吸收,与Cl-相比,EDTA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4.
以6种不同方式对林相图中同一样带取样,采用CA、DCA和CCA 3种排序方法,研究了取样方式对排序轴的解释效果、物种与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之间、环境因子与坐标轴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方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排序结果.大样方和长方形样方都增强了排序轴的解释效果,并对双序图中稀有种、独特种的位置有较大的影响;环境因子中土壤因子对样方的大小和形状都很敏感,坡度、经纬度只对样方大小敏感,坡位、海拔、温度和降水则对样方形状敏感;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海拔、温度和降水的作用降低,而坡向的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995.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栲树种子雨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选择5株栲树,通过种子筐和地表取样,分析了栲树种子雨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栲树种子雨从11月3日到12月16日,持续45d,存在散落的高峰期(11月18日~27日);散落在地表的种子雨主要集中在离母株树干1.5~5.5m区段内,占总数的85.6%,最远不超过8m,空间格局符合二次分布;整个种子雨期间,单株平均落果数为112.8个·m-2(70个·m-2~239.5个·m-2),东南向较多(135.6个·m-2)、西北向较少(86.8个·m-2),但无显著差异;种子雨中有活力的坚果占总数的27.3%、未成熟的占25.7%,昆虫幼虫侵害的占42%,松鼠啃食的占5%.  相似文献   
996.
测定了Hg2+、Cd2+、Cu2+、Pb2+单一重金属胁迫对拟南芥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对幼苗生长的毒性大于对种子发芽的毒性,以抑制种子发芽的IC50为指标,4种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Hg2+>Cd2+>Pb2+/Cu2+,以幼苗生长为指标,则毒性顺序为:Cu2+>Hg2+>Cd2+/Pb2+,并随着胁迫时间延长,种子萌发率下降.此外,不同重金属在不同发芽时段对种子的毒性也不尽相同,Cd2+的毒性在种子吸水后的0~12 h大于12~24 h,而Hg2+毒性在12~24 h大于0~12 h,其中,种皮对减轻重金属毒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非毒性离子(Ca2+、Mg2+、K+、Na+)与重金属离子(Hg2+、Cd2+、Cu2+、Pb2+)交互作用对拟南芥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效应的研究发现, mmol·L-1的Ca2+、Mg2+、K+、Na+可以增强Hg2+对种子发芽的毒性,但对Cd2+的毒性却没有影响.对于幼苗来说,Ca2+、Mg2+、K+、Na+可以显著增强Hg2+的毒性,Ca2+可以缓解Cd2+的毒性,但却增加Cu2+的毒性,K+可以缓解Pb2+对幼苗的毒害作用.最后,本文对重金属的毒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中性环境中铝盐絮凝剂对典型作物的生态毒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凯松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173-2177
采用种子发芽和根伸长抑制的陆生生态毒理方法,在中性条件(pH=7.0)下对铝盐絮凝剂(AlCl3)的生态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Cl3溶液在pH=7.0时,与其酸性条件(pH=4.0)相比对萝卜、白菜和小麦等受试作物种子发芽和根伸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发芽抑制率和根伸长抑制率与铝浓度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尽管在酸性条件下AlCl3对白菜和小麦根伸长抑制效应比相同浓度中性条件更为强烈,但对萝卜根伸长的抑制程度在相同铝浓度条件下则是pH=7.0时明显大于pH=4.0时,在低浓度时萝卜发芽抑制率也是中性条件明显高于酸性条件.同时,铝盐在中性条件下对萝卜、白菜的发芽和根伸长产生明显抑制效应的起始浓度低于酸性条件(<2.0 mg·L-1).  相似文献   
998.
太行山脉东坡中南段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伟斌 《植物研究》2005,25(3):366-372
太行山脉东坡中南段分布有种子植物106科、464属、942种。对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不丰富,有裸子植物2科, 4属, 5种;单子叶植物16科, 88属, 173种;双子叶植物88科, 372属, 764种。(2)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样,有15个分布类型及12个变型。其中温带成分占73.25%,具有明显的优势。热带成分占23.75%。(3)古老、残遗、原始成分较多,反映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4)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属,国家级保护植物11种。分析认为该地区是华北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9.
安徽祁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富  钱士心 《植物研究》2005,25(3):351-357
祁门地区位于皖南山区南端,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经调查种子植物有147科731属1822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17种为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该地区的种子植物优势科为木通科、猕猴桃科、槭树科、金缕梅科、榆科等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科有11种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占51.9%);属有14种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最多(占20.5%),其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55.6%;种有13种分布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占50.8%),其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33.1%,因此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并且具有温带区系性质。此外,该区系起源古老;替代现象和特有植物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