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47篇
  15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报道红菇属(Russula)一新种:红边绿菇Russula viridi-rubrolimbata Ying sp.nov.。该种属于红菇科Russulaceae红边红菇组Section Rigidae Fr.变绿红菇亚组Subsection Virescentinae Sing.。新种在菌盖的色泽上,在菌盖表皮的球状胞及其顶生联丝,以及担孢子和囊状体的大小上,均有别于近似种。文中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文中附有彩图及内部结构图,并讨论了新种与其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2.
扑虱灵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的毒性,进行了田间试验,并与叶蝉散,杀虫双的使用结果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扑虱灵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3%,与叶蝉散,杀虫双相比较。防治效果提高了2.39~32.85%.对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种群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维护较低的稻飞虱与天敌的比值,有利于天敌作用的发挥,维持对稻飞虱较长的残效期,基本上可以控制稻田后期飞虱的增长.  相似文献   
23.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20-羟蜕皮酮诱发蜕皮和卵巢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蜕皮周期血淋巴20-羟蜕皮酮(20-HE)含量的变化。血淋巴20-HE同卵母细胞发育各个阶段有密切的时相关系:在卵母细胞小生长期血淋巴20-HE持续上升,经青春蜕皮进入卵母细胞大生长期后又迅速降低。不能及时青春蜕皮的青春期前雌蟹,稍后仍出现20-HE下降的趋势。对不同实验条件和生理状态下雌蟹的比较表明,20-HE具有诱发蜕皮的特性。卵母细胞早期生长必需高浓度的血淋巴20-HE。外源注射的20-HE有刺激卵巢增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不同发育时期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渗透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全保  何林岗 《动物学报》1990,36(2):165-171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渗透压随不同的生长阶段而异;不论是在淡水中,还是在不同盐浓度的海水中,都具有保持血淋巴高渗调节控制的能力。青春期前,6—9月份,血淋巴渗透压自390mOsm/Kg H_2O升至560mOsm/Kg H_2O;青春期后,9—12月份,自555mOsm/Kg H_2O升至656mOsm/Kg H_2O,但12月到翌年3月份却明显下降。雌蟹从淡水移入海水后的血淋巴渗透压调升速度,青春期后是青春期前的三倍左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樟绒枝霉(Malbranchea cinnamomea) CAU521利用农业废弃物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影响菌株产酶的各个条件,包括碳源种类、氮源种类、初始pH、初始水分含量、培养温度及发酵时间共6个因素.[结果]获得的最佳产酶条件为:稻草为发酵碳源、2%(W/W)的酵母提取物为氮源、初始pH 7.0、初始水分含量80%和发酵温度45℃.在此条件下发酵6d后木聚糖酶的酶活力达到13 120 U/g干基碳源.[结论]樟绒枝霉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产酶水平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干旱区尤其沙漠边缘地区的风沙与植被相互作用对塑造地表景观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库布齐沙漠南缘的油蒿灌丛地为研究区,开展了植被调查、风沙流观测和表层沉积物粒度采样测试,分析了顺风向植被盖度、风沙流结构与沉积物特征的沿程变化,探讨了风沙-植被相互作用及其对地表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流与植被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使植物生长状况与地表蚀积模式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顺风向景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自上风向裸地过渡到均匀分布的新生油蒿和油蒿灌丛再至斑块状分布的灌丛沙堆,植被盖度与覆沙厚度先增大后减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沿程不断增加且在过渡时其增幅最大,输沙率与沉积物粒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并在植被盖度与覆沙厚度最大处出现最小值。在沙漠边缘剥蚀高原上,起初适量风沙堆积促进油蒿定植与生长,均匀分布的油蒿灌丛进一步促进沙物质堆积,但当堆积厚度超过油蒿耐沙埋深度时发生退化,灌丛出现斑块状分布且风沙流在丘间地处侵蚀。据此,可理解为剥蚀高原风沙区景观异质性是风沙与植被相互协同与抑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山蒿是一种广布于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区低山丘陵中高海拔地带的次生植物,根据部分地区现场调查和笔者的前期研究,认为其具有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价值。为了实现山蒿优势群落集中分布区调查方法开发,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为例,选取了2017年多时相Landsat8-OLI遥感影像,根据地形特征、NDVI指数和GNDVI指数建立规则集,构建山蒿植被信息提取决策树模型,并进行了典型区山蒿提取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遥感提取总体精度为78.65%, Kappa系数为0.63,山蒿信息提取的制图精度为72.13%,用户精度为75.7%,目标于初步分布区域调查,使用此模型方法进行山蒿信息提取是可行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进一步改进和构建植被信息提取方法提供思路,也能够为山蒿植被空间分布监测及其生态保护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8.
为验证油蒿(Artemisiaordosica)作为宿主植物扩繁AM真菌的潜能,试验选用了艾蒿、三叶草、黑麦草和紫花苜蓿4种植物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培养30 d、60 d、100 d后植物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的变化,测定了100 d后植物根系的真菌菌丝侵染率、丛枝侵染率,并针对油蒿研究了不同类别土壤对其扩繁的影响,分析孢子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蒿和艾蒿两种植物的菌丝侵染率平均值约达40%,显著高于其它3种植物(23%—25%),表现出与AM真菌良好的共生性。以油蒿为宿主经过100 d扩繁后,其根围孢子密度平均达57个·10g-1干土,显著高于其它4种植物。油蒿扩繁最大值出现在60 d,其它4种植物虽然孢子密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60 d—100 d增长不显著,建议60 d为AM真菌盆栽扩繁最佳期限。相关分析表明植物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与真菌菌丝侵染率、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性。当选用油蒿为宿主植物分别4种土壤类型进行AM真菌扩繁时,土壤养份较高的腐殖质土孢子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29.
荒漠沙蒿根围AM真菌和DSE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在内蒙古黑城子北、多伦县城东和正蓝旗元上都遗址3个样地分别从0-10 cm、10-20 cm、20-30cm、30-40 cm和40-50 cm 5个土层采集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和根样,系统研究了沙蒿根围AM真菌和DSE(Dark septate endophytes)的空间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蒿根系能被AM真菌高度侵染形成典型的I-型(Intermediate type)丛枝菌根,并发育形成泡囊和丛枝结构, 并与DSE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样地生态条件和采样深度对AM真菌分布和活动有显著影响。黑城子样地孢子密度最高,元上都样地泡囊定殖率最高,不同样地间丛枝、菌丝、总定殖率和DSE定殖率无显著差异。孢子密度峰值出现在0-10cm表层土,并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泡囊定殖率峰值出现在10-20cm土层;AM真菌其他结构定殖率及DSE定殖率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或变化无规律。孢子密度与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无显著相关性,与各土壤因子极显著正相关。泡囊定殖率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极显著负相关,与酸性磷酸酶显著负相关。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及DSE定殖率与各土壤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碱解N和有机C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P与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与脲酶显著正相关。对沙蒿根系AM真菌和DSE真菌分布和定殖规律的研究,可进一步明确AM真菌和DSE的生态功能,为利用菌根生物技术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民勤绢蒿生长与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贺学礼  高露  赵丽莉 《生态学报》2011,31(4):1029-103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民勤绢蒿(Seriphidium minchünense)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提高了民勤绢蒿菌根侵染率和生物量,增加了地上部和地下部全P含量,重度胁迫下接种株地上部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而对分枝数和地上部、地下部全N含量无显著影响。水分胁迫提高了民勤绢蒿菌根依赖性和全N、全P菌根贡献率。不同生长时期接种AM真菌均能提高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前期接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未接种株,而中后期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未接种株;整个生长时期接种株比未接种株叶片维持较低的脯氨酸含量;不同生长时期接种株叶片全N和全P含量显著升高,重度胁迫下接种株叶片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AM真菌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和增强抗旱性可能是AM真菌直接促进宿主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和矿质元素吸收和间接改善植株体内生理代谢活动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