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根据猪α-actin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α-actin 5'调控序列,然后与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cDNA、去除CMV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成肌肉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AF,小鼠股四头肌注射该重组载体,RT-PCR检测证明...  相似文献   
92.
TAT蛋白转导肽是HIV-1病毒编码的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能够高效介导多种外源生物大分子通过多种膜性结构,如细胞质膜和血脑屏障等。为探索TAT蛋白转导肽介导的秀丽线虫体内外源蛋白跨膜转导作用,以EGFP为报告基因结合常规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b-EGFP和pET28-TAT-EGFP,继而利用诱导剂IPTG(终浓度1mmol/L)诱导表达了靶蛋白并结合荧光显微观察、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鉴定技术获得表达靶蛋白的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最后将其涂布到含有Kana+的LB固体培养基上直接饲喂野生型N2株系线虫,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信号在线虫体内的分布。结果证明,TAT-EGFP融合蛋白较之于EGFP可高效、可溶性表达,而且通过直接饲喂秀丽线虫表达靶蛋白的大肠杆菌48小时后,TAT-EGFP荧光信号明显分布于线虫肠壁细胞,而EGFP荧光信号则分布在秀丽线虫肠腔,空载体对照组未见任何荧光信号,说明TAT蛋白转导肽能够高效介导外源蛋白在秀丽线虫体内跨膜转导。同时,通过比较空载体对照组与实验组线虫微分干涉图像,未见线虫出现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说明TAT蛋白转导肽介导的外源蛋白跨膜转导作用是安全的,为在秀丽线虫体内直接研究外源蛋白的功能以及进行蛋白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是大豆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 能给大豆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大豆抗性品种选育是防治其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大豆SCN抗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是开展大豆SCN抗性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 本文针对SCN抗性基因定位和克隆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4.
95.
近几十年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因其结构简单、通体透明、生命周期短和易于培养,常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现代发育生物学、遗传学、抗衰老和及脂肪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探索了一种对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脂肪的油红O染色方法,利用1%Triton X-100的透过作用,线虫体内脂滴可被油红O更好的着色,镜下观察颜色鲜红,染色效果较好,为以后研究线虫脂肪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卜兴江 《生物学通报》2006,41(11):11-12
一般认为无脊椎动物没有获得性免疫系统,先天免疫系统就成了无脊椎动物唯一的防御手段。由于不同物种的生活环境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病原体也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物种先天免疫的特异性。主要就线虫和果蝇这2种模式生物在先天免疫系统方面的差异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97.
《昆虫学报》2012,(5):498
触角结合蛋白(antennal binding proteins,ABPs)是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的一个亚类,在昆虫嗅觉中可能起作用,但其功能相关研究甚少。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婷和董双林等通过转录  相似文献   
98.
索科线虫是一类具有很大生防潜力的昆虫(如棉铃虫等)天敌资源,但由于其体外培养尚未获得成功,阻碍了商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外培养的线虫不能完成雌雄性别分化。因此,研究该类线虫性别分化机制成为近年本领域的热点课题。该文以中华卵索线虫为实验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分析了中华卵索线虫性别分化关键时期雌、雄寄生后期幼线虫的基因表达差异。在雌雄线虫体内得到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片段20条。其中8条在雄虫体内特异性表达,12条在雌虫体内特异性表达。利用信息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到的差异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其中,Ensembl分析发现4个片段与秀丽线虫X染色体具有可匹配片段,推测这些片段可能是影响中华卵索线虫性别分化的重要基因。这些结果将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
游娟  黄建林  曹莉  韩日畴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407-1417
【目的】初生型Photorhabdus luminescens细菌产生两种胞内晶体蛋白CipA和CipB,为其共生的昆虫病原异小杆线虫提供营养。探索非共生的斯氏线虫对Cip蛋白的营养利用情况。【方法】在已构建重组Cip蛋白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重组菌细胞与无菌斯氏SY-5线虫共培养系统,检测线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Cip蛋白对目标线虫生长有显著支持作用:发育为成虫的比例达到65%-82%,雌虫的怀卵率为80%-95%,平均怀卵量为30-50粒,并显著降低各虫态的死亡率。【结论】Cip蛋白不仅为共生的异小杆线虫提供营养,亦能为斯氏线虫所利用。  相似文献   
100.
【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的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的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海南岛大面积栽培的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 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的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的rDNA 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同源性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豆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对海南岛多种农作物的致害性;阐释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