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植硅体形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地层中植硅体组合解释过去草原植被及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是要了解研究区现代植硅体形态及表土植硅体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文中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植物根、茎、叶、芒以及种子等不同部位的植硅体,对其中的12种主要禾本科植物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进行分类及统计。研究表明: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可分为8种特殊形态类型。C3植物早熟禾亚科的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形态多样。几乎所有早熟禾亚科都能产生圆型硅酸体,以贝加尔针茅(85.5%)、大针茅(89.7%)、克氏针茅(90%)以及芨芨草(96.6%)中的圆型硅酸体含量最丰富。针茅哑铃型主要见于针茅植物叶表皮短细胞中,克氏针茅的针茅哑铃型含量相对较高。羊草中未见针茅哑铃型硅酸体。浴草、披缄草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以齿型为主,分别含87.3%和57.2%,齿型在硬质早熟禾中也占一定比例。沙生冰草中的脊圆型占优势,含74.4%。C3植物早熟禾亚科的叶表皮短细胞产生的截锥型硅酸体含量较少。C4植物虎尾草亚科中的糙隐子草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以黍哑铃型、简单哑铃型、鞍型为主;黍亚科狗尾草则以黍哑铃型占优势(82.9%)。  相似文献   
22.
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气孔观察的样品制备方法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禾本科植物叶片气孔观察的样品制作方法中的不足作了一些改良。改良后的方法操作简便、耗时少、样品制备成功率高,且放大后的效果好,不会造成气孔形态的改变。改良方法适用于禾本科植物和其他叶肉紧实不易剥离的植物叶片。50%NaClO处理3min最适用于小麦旗叶表皮样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23.
Epichlo?内生真菌(epichlo? endophytes)是禾本科植物的共生真菌,开展其多样性研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化规律的了解以及开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筛选了12条随机引物对24株epichlo?内生真菌进行RAPD扩增,探讨真菌种类、宿主种类、采集地和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宿主为拂子茅Calamagrostis sp.、雀麦Bromus sp.、披碱草Elymus sp.、小颖羊茅Festuca parvigluma Steud.的菌株分别独立聚为一个分枝;而宿主为鹅观草Roegneria spp.的Neotyphodium属菌株聚类情况较为复杂;宿主为早熟禾Poa spp.的菌株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分枝,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上结果反应了我国具有丰富的epichlo?内生真菌资源,它们和其宿主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还显示,采集于南京的拂子茅与其内生真菌共生可能发生在较久远的年代。  相似文献   
24.
禾本科植物包含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对其受精过程的机理研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的热点和难点.离体受精技术是将禾本科植物的精、卵细胞分离出来后使二者融合,并培养成完整植株,从而探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识别及由合子开始的胚胎发生等一系列生殖生物学的机理问题.同时,离体受精技术在禾本科植物上的应用,还可将外源DNA转入卵细胞、合子培育新型转基因作物,也可将异种植物的配子进行融合,为远缘杂交培育新品种创造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
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多倍体起源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因加倍(Gene duplication)被认为是进化的加速器。古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已经在多个物种中被确定,包括酵母、脊椎动物以及拟南芥等。本研究发现水稻基因组同样存在全基因组加倍事件,大概发生在禾谷类作物分化之前,距今约7000万年。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找到117个加倍区段(Duplicated block),分布在水稻的全部12条染色体,覆盖约60%的水稻基因组。在加倍区段,大约有20%的基因保留了加倍后的姊妹基因对(Duplicated pairs)。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加倍区段的转录因子保留了60%的姊妹基因。禾本科植物全基因组加倍事件的确定对研究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影响,暗示了多倍体化及随后的基因丢失、染色体重排等在禾谷类物种分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6.
禾本科植物染色体消除型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远缘杂交是作物育种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除了核型稳定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杂种以外,还可以利用核型不稳定的种间杂交后父本染色体消除的现象,通过胚培养和染色体加倍处理获得加倍单倍体(DH)植株。然而从小麦×玉米杂交获得的DH后代与其理论上应完全同质的遗传表现却不相符,总有2~5%的DH植株发生了形态学变异。最近的研究证明,通过小麦×玉米的受精作用,一些玉米特异DNA可以被转移到小麦DH后代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7.
内生真菌与禾本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 前 言内生真菌是一类生长在植物体内的真菌 ,至今已在许多高等植物中发现了内生真菌的存在 ,但以禾本科植物中尤为常见。这些真菌包括子囊菌纲、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瘤座菌族 (Balan sieae)的许多种类 ,也包括与瘤座菌族关系密切的一些半知菌类 ,如Acremonium[1 5] 。与菌根真菌的一个显著不同是 ,它们仅存在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组织内而不是根的组织中。至少有 80个属、几百种禾本科植物被确认含内生真菌[1 6] ,但到目前为止 ,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两个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植物种 ,即高羊茅 (Fe…  相似文献   
28.
禾本科植物木聚糖酶在其成熟过程中需在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后,经蛋白水解酶多次剪切方显活性,常规蛋白质克隆表达系统无法表达这类酶。通过GenBank搜索获得一与之同族、结构相似的来源于T.reesei QM9414(ATCC26921)突变种PC—3—7菌株的xynⅢ。但该酶在T.reesei QM9414中不表达,而在基因组中存在。通过overlap-PCR法将4个外显子分别克隆、测序,再连接测序,最终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将该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ETBlue—2上,并转化到Tuner DE3表达菌株中,常规条件下可表达并有木聚糖酶活性显示。低温(15℃)64h诱导显著提高可溶性xynⅢ酶活。  相似文献   
29.
30.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及其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伟  纪燕玲  陈永敢  亢燕 《生态学报》2010,30(17):4771-4781
植物内生真菌是当代微生物资源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冷季型禾本科植物共生的麦角菌科epichlo内生真菌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包括偶尔在宿主植物体表形成子座的Epichlo属真菌和几乎完全不形成症状的Neotyphodium属真菌。具体介绍该真菌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多样性,概括了它们在全球各大区域的分布特征。对近年来中国迅速发展的epichlo内生真菌的研究作了总结,最后展望了国际国内epichlo内生真菌资源探索的发展方向。特别指出:冷季型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在南美洲和亚洲,暖季型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值得今后继续加强探索和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