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药用植物大戟的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传超  余伯阳  董晨  蒋继宏 《广西植物》2005,25(2):152-155,i003
以野生大戟为材料,探讨了大戟茎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等快速繁殖技术的条件。结果表明:大戟茎 尖扦插繁殖,其成活率可以达到88.6%,用含有腋芽的茎在MS培养基上培养,发芽比例可以达到55%;用愈 伤组织诱导生芽,最高可以达到12%。嫩芽在不含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率达到47.1%。幼苗 接种本源的或同科外源植物5株内生真菌,比较其生长表明,接种大戟来源的两株内生真菌全苗重分别达到 对照的1.51和2.08倍,根重达到对照的2.09和3.68倍,最有利于宿主生长。  相似文献   
23.
狼毒大戟三萜类和酸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色谱方法,从狼毒大戟中分得两个三萜化合物和一个酸类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色谱分析鉴定为羽扇豆酮、羽扇豆醇乙酯和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24.
大果大戟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大果大戟的根部首次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为β-香树素(1),β-香树素乙酸酯(2),3β-乙酰化羽扇豆烯醇(3),baccatin(4),2个caffeic mters(5a,5b),棕榈酸-1-甘油酯(6),棕榈酸(7),东莨菪内酯(8),β-谷甾醇(9)和胡萝卜甙(10)。其中5a,5b是第一次在大戟属中得到;并对5a,5b的碳谱和氢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25.
首次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短柄禾叶蕨(Grammitis dorsipila(Christ.)C.Chr.)具代表性的配子体形态发育全过程及各环节的特征,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毛状体、叶绿体、边缘细胞、精子器等,并附特征性结构照片29幅。为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并初步讨论了短柄禾叶蕨配子体特征所体现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6.
河北大戟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大戟属一新种, 即紫斑大戟Euphorbia purpureo maculata T.J.Feng et J.X.Huang。  相似文献   
27.
鸭绿江口湿地新记录外来种——禾叶慈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国东北鸭绿江口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植被演替研究时发现一种国内未曾记录的慈姑属植物,经研究确认,该种原产北美,为东亚地区首次记录的水生植物Sagittaria graminea。依种加词的含义,初步拟定该种的中文名为"禾叶慈姑"。调查了该种目前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综述了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毒性以及化学物质的提取方法,同时探讨了该物质中活性有效成分的作用及其在医药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9.
王金亮  王臣  刘玫 《植物研究》2009,29(3):295-298
采用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狼毒大戟的花药为四分孢子囊,花药壁为五层,发育为基本型;变形绒毡层,细胞为双核;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通常为四面体型,少数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椭球形,具三沟孔。研究结果为狼毒大戟的生物学研究及应用开发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0.
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显微观察总黄酮处理尖孢镰刀菌后菌丝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菌丝体相对电导率,菌丝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总黄酮浓度增加而增高,20 mg/L时抑制率达100%。总黄酮处理后的尖孢镰刀菌菌丝较细,分支减少,透明度差,液泡数量增多且形成较大的液泡;菌丝体细胞膜透性增加,SOD、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上实验结果可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及开发植物源农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