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施钾对强筋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强筋面包小麦临优145为试验材料,于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强筋小麦叶片光合、膜脂氧化及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施钾能显著降低开花14d以后旗叶中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强度和MDA含量,并显著提高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显著增加千粒重;在施钾(K2O)37.5~150.0kg/hm2范围内,随施钾量增加,各处理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4.5%~30.7%,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施钾(K2O)112.5kg/hm2时籽粒产量最高.结果表明,中产条件下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且以施钾(K2O)103.0~112.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52.
植物群落蒸散量和CO2交换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该文以水分、CO2动态的区域性整合为目标,开创了一种新的、同时测定群落蒸散量和CO2交 换量的方法——LI-6262 CO2/ H2O分析仪接气室法。借助这种方法测定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区群落蒸散量和CO2交换量,取得了较好的 结果。该方法将群落的重要生态过程:蒸散与光合、呼吸作用的测定联系起来,也因此得到一系列表征群落特性的有用指标;同时该方法具有 精度高、简便易携带、适于野外操作等特点,经进一步改进后可广泛用于草原、沙地及湿地植物群落的气体通量测定。对于精确研究草原区各 种植物群落类型的水分利用、光合和呼吸特性及草原区植被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应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离PCR扩增的16S rDNA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15a长期试验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大小均为长期撂荒(CK0)土壤高于农田土壤,而在农田土壤中,长期施肥的处理(NPK、NPKM、NPKSt和NPKF)高于长期不施肥处理(CK),不同的种植制度中,长期复种轮作(NPKF)高于长期复种连作(NPK);各处理的SMB-C/SOC(土壤有机碳)和SMB-N/TN(全氮)的比值的变化趋势与SMB-C和SMB-N变化一致;从PCR-DGGE分析,长期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最高,微生物丰度最高,细菌物种最多,其次为长期撂荒(CK0),CK处理细菌物种最少。UPGMC聚类分析表明NPK和NPKF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CK和CK0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而NPKM和NPKSt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54.
基于文献数据,研究了南方不同稻区水稻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N2O排放)、硝态氮或铵态氮淋洗(N淋洗)、硝态氮或铵态氮径流(N径流)、氨挥发(NH3挥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单季稻区,损失量分别为1.89、6.4和10.4 kg N·hm-2,损失率分别为0.8%、3.8%和5.3%,较高施氮量和稻田土壤干湿交替可能是主要原因;NH3挥发主要发生在华南晚稻,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为54.9 kg N·hm-2和35.2%,晚稻生长期较高的温度可能是NH3挥发较大的主要原因.田间优化管理措施减少某一途径氮损失的同时可能会增加另一种途径氮素损失,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田间管理措施对各种活性氮损失的影响,活性氮损失量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主要是因为施氮量也在逐渐增加.随着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加,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损失率逐渐下降,因此,努力减小单位产量的氮损失,是协同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5.
早产儿语言发展存在特殊规律.行为研究发现,早产儿在词汇、句法、语义言语流畅性等方面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早产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可能持续到成年早期,但具体的滞后程度受到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开始考察早产儿的脑发育情况.研究者发现,青少年时期的早产儿在大脑白质、皮层下灰质和小脑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关于早产儿语言发展的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证.简述了早产儿语言发展的行为研究和脑神经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揭示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在语言发展和认知神经方面的规律.研究认为,应结合行为研究与脑神经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对早产儿语言发展机制的探讨,也为考察正常儿童语言获得规律提供特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工业微生物》2011,(5):76-76
本刊对科技论文中计量单位的格式暂作如下规定: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量和单位》GB3100—3102—93执行。1.时间:日(天)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等,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  相似文献   
57.
讨论了一类具有分布时滞离散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模型,利用M-矩阵理论与适合的Lypunov函数,得到该类模型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全局指数稳定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体外制备SHIV1157ipd3N4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SHIV1157ipd3N4病毒阴道感染中国恒河猴,在血浆病毒载量高峰期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与正常中国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P24抗原浓度和TCID50。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研究该批次SHIV1157ipd3N4在体内的病毒学、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变异情况,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研究共制备了243 mL SHIV1157ipd3N4病毒原液,gp120序列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CCR5的嗜性也未发生改变。病毒载量为1.586×108 copies/mL,P24抗原水平为1.16×103 pg/mL,TZM-bl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为3.16×103/mL。1 mL SHIV1157ipd3N4静脉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G1004V,高峰期病毒载量达到1.0×106 copies/mL以上。结论此次制备的SHIV1157ipd3N4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构建SHIV1157ipd3N4/中国恒河猴模型。  相似文献   
59.
通过牡竹属(Dendrocalamus) 3个竹笋品质佳的竹种(勃氏甜龙竹(D.brandisii)、马来麻竹(D. asper)、花吊丝竹(D. minor var. amoenus))竹材形态质量及材性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种间立竹枝下高、相对全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勃氏甜龙竹相对枝下高最小,立竹胸径、全高、枝下高、尖削度值、壁厚率均为最大;竹秆含水率随立竹年龄增大而下降,3年立竹竹秆含水率花吊丝竹>勃氏甜龙竹>马来麻竹,种间差异极显著;相对材积勃氏甜龙竹(1771.35cm 3 cm-1)>马来麻竹(1166.66 cm3 cm-1)>花吊丝竹(659.78 cm3 cm-1),种间差异极显著;竹材密度随立竹年龄增大而提高,3a立竹竹材密度花吊丝竹(0.914 g.cm-3)>勃氏甜龙竹(0.812 g.cm-3)>马来麻竹(0.749 g.cm-3),种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勃氏甜龙竹、马来麻竹可作为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花吊丝竹宜作为笋用、观赏竹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采用土壤栽培方法,研究了在Cu添加量为0(CK)、200、400、600、800和1 000μg·g-1的土壤中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s Horn.)和花菖蒲(I.ensata Thunb.var.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叶和根的数量、长度及生物量(干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叶和根中的Cu含量和积累量、全株的Cu积累量、Cu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提高,溪荪的根数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而溪荪的其余5个生长指标和花菖蒲的6个生长指标均总体呈现出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在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逐渐减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Cu添加量1 000μg·g-1的土壤中2种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添加400和600μg·g-1Cu则分别对2种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增加,溪荪和花菖蒲叶及根中的Cu含量均逐渐提高;溪荪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花菖蒲对Cu的富集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而花菖蒲对Cu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并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添加了Cu的土壤中,溪荪叶、根和全株对Cu的积累量均低于花菖蒲,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种植物根的Cu含量及积累量均大于叶片,表明溪荪和花菖蒲均具有一定的Cu积累能力,且主要积累在根中,花菖蒲对Cu的积累能力优于溪荪.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溪荪和花菖蒲不是Cu超积累植物,但对Cu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且花菖蒲的耐性略强于溪荪;溪荪和花菖蒲分别适宜栽植于Cu含量400和600μg·g-1以下的土壤中,可用于轻度和中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