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73篇 |
免费 | 315篇 |
国内免费 | 1514篇 |
专业分类
64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61篇 |
2022年 | 160篇 |
2021年 | 178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42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205篇 |
2010年 | 191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309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256篇 |
2003年 | 266篇 |
2002年 | 227篇 |
2001年 | 224篇 |
2000年 | 195篇 |
1999年 | 186篇 |
1998年 | 170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24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132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101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1.
下丘脑室旁核加压素能神经元参与电针刺激对实验性内脏痛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内脏痛的实验模型,探讨室旁核中的加压素在针刺抑制内脏痛中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1)大鼠在在射酒石酸锑钾(0.1%,10ml/kg,i.p.)后,出现可定量的扭体反应,能作为观察内脏痛的客观指标。(2)电针对内脏痛有抑制效应,即具有镇痛作用。(3)电刺激室旁核,能加强电针对内脏痛的抑制效应,损毁室旁核,则此抑制效应基本消失。(4)脑室注射加压素抗血清(14μl)或加压素拮抗剂[d(CH_2)_5Tyr(Me)-AVP,500ng/5μl]都能明显减弱电针的抑制效应。(5)腹腔注射加压素拮抗剂(10μg/kg),不能翻转电针的抑制效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下丘脑室旁核的加压素能神经元参与了电针刺激对实验性内脏痛的抑制。 相似文献
52.
通常所指的化石的形成,主要是生物骨骼,牙齿,外壳,干茎,叶脉,孢子及花粉等硬体组织被埋在地下之后,被地下水携带矿物质替代,填充在硬体组织或硬体组织之间的空隙中, 相似文献
53.
阿米洛利抑制NHE-1减轻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H^+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对低氧刺激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Na^+/H^+交挟体-l(NHE-1)活性和表达的变化.方法:常氧(21%O2)或低氧(2%O2)条件下培养PASMCs,并分别给予浓度为1.653、3.125、6.25、12.5、25和50μmol/L.等不同浓度的阿米洛利,培养24h,采用MTT比色实验和免疫组化检测PCNA阳性细胞率的方法反映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pH以反映Na^+/H^+交换体-1活性,RT—PCR法检测Na^+/H^+交换体-1mRNA的表达量.结果:低氧培养的PASMCs细胞内pH升高,NHE—1mRNA的表达增多,而阿米洛利可以降低细胞内pH,减少NHE—1mRNA的表达量。同时低氧较常氧培养MTT光吸收值较常氧培养明显升高。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而给予阿米洛利时上述两个指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结论:低氧可以激活PASMCs细胞膜上的E—1,增加其mRNA水平表达量,使细胞内碱化,促进细胞增殖,而Na^+/H^+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可以抑制其活性,减少mRNA水平的表达,导致细胞内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且此抑制作用在3.125~5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54.
55.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中研究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组织学研究表明,愈伤组织是由成熟种子盾片的表皮吸收细胞首先发生的,随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象水稻合子胚的结构一样,体细胞胚状体主要由盾片,胚芽稍及胚根组成,在胚状体内可以观察到不同发育时期的原胚,包括大量的单一的胚性细胞、二细胞、四细胞及分化程度不同的原胚以及一些畸形胚状体,从本实验可以初步认为由籼稻体细胞培养而获得的胚状体在结构上也有象合子胚一样的基本结构,并且是单细胞起源的。 相似文献
56.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时期,对多花菜豆(Phaseolus coccineus L.)4个品种,菜豆(P.vulgaris L.)5个品种和菜豆变种[P.vulgaris var,baorigineus(Burk.)baudet]的一个收集样品的二价体次级联会(次级配对)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评价观测到的联会程度和预期的随机联会程度之间的偏差统计学方法,发现次级配对的程序是高度显著的,对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加以改进,并使之能够观察压片完整的花粉母细胞,显示出在次级联会的双价体之间发生有形的联结。 相似文献
57.
应用甘蓝型油菜DH系保604为材料研究小孢子胚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在小孢子离体培养1~5d内,随培养天数增加,小孢子的存活率迅速下降,部分小孢子培养后出现细胞膨大和分裂,并沿2-细胞。“f”形3细胞,多细胞原体,胚柄球形胚,心形胚最终发育成鱼雷形胚,一般在心形胚阶段,胚柄脱离胚主体部分游离到培养基中,大多数膨大的细胞不能分裂或分裂后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58.
试论二叠纪牙形石古地理分区、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二叠纪6个时期牙形石的分布及其古地理分区的划分和演变,探讨牙形石古地区分区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古气候演变的关系,应用上述古地理分区模式恢复科迪勒拉山脉有关地体牙形石群落的古地理。 相似文献
59.
60.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tt var.cormosus‘Hongyayu’)试管苗为材料,建立了芋球茎片两步法离体快繁体系,并对其再生苗的形态指标、染色体数目、生理和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红芽芋球茎片单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 mg/L+6-BA 1 mg/L+NAA0.1mg/L,诱导培养30d后将单芽从球茎片上分离,再接种到生根培养基(MS+KT 2mg/L+NAA 0.1mg/L)上培养30d即可形成完整植株,移栽成活率高达98%;(2)由球茎片单芽、丛生芽、不定芽离体快繁获得的红芽芋再生苗在形态指标、叶下表皮气孔参数、染色体数目、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叶片光合特性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红芽芋球茎片两步法离体培养的再生苗繁殖系数高、染色体数目稳定,该离体快繁体系可应用于江西铅山红芽芋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