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7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50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Xu S  Fu MG  Xu YF  Pang YZ  Tang CS 《生理学报》2000,52(4):305-307
本研究观察了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血管坚张素Ⅱ(AngⅡ)刺激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在培养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上,应用双波长荧光 计检测Fura-2标记的细胞游离Ca^2+浓度;应用对硝基苯磷酸(PNPP)作底物测定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根据^3H-胸腺嘧啶掺入法评估CaN特异性抑制剂环胞素A(CsA)对AngⅡ刺激的心脏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ngⅡ(10  相似文献   
992.
Yan J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2):131-134
本实验用Nissl染色法、Bielschowsky-Gros-Lawrentjew染色法、常规透射电镜、行为活动测定、双侧海马微量给药、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活细胞连续照相、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测定及P53蛋白免疫组化测定等方法,观察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应激引起动物行为变化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了CNTF的部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急性应激不引起大鼠海马神  相似文献   
993.
Zhang CW  Li ZC  Li L  Zheng Y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4):397-400,i0010
目的:探讨人源性神经营养素-6对受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全面了解人源性NT-6的神经生物学特性以及为临床上退行性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不做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和切断一侧面神经后引起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的实验组;实验组又根据面肌内注射物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人源性NT-6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饲养两周后,取脑干切片,行尼氏染色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源性NT-6对逆行溃变的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NT-6实验组面神经核尼氏染色的强度值和面神经核内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结论:人源性NT-6对由于轴突损伤引起逆行溃变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高震 《生物学杂志》2001,18(4):9-10,6
神经传导的“钠学说”未能真正发现传导能量的来源机理,外界一点能量刺激到Na^ ,如无内能激发参与,不大可能产生细胞广泛除极。“钠钾泵”假说没有全面发现:⑴神经传导的ATP能量来源机理,⑵刺激是激活ATP酶,产生能量⑶离子以能量作载体通过细胞能道。“膜片钳”技术动摇和否定细胞通道钠、钾等离子的特异性,离子的进出通道决定于通道、离子及能量的大小等,钠钾等通道分类命名值得商确。1991年起作者正式发表不少论文^[4-9]认为:刺激是激活ATP酶,产生能量及除极复极和神经传导,ATP酶细胞各部分均有,特别是细胞膜系统。⑷人体能量系统与中医经络系统相似,由量多质好的细胞线粒体组成。主干14,分枝无数。植物能量系统由分生组织,形成层及传递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和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技术观察一氧化氮(NO)和心房钠尿肽(ANP)对肾动脉内注射内皮素(ET)所致麻醉大鼠肾神经传入放电(RANA)的影响。结果:①肾动脉内注射ET-1后平均动脉压(MAP)先有短暂的降低随后为较显著的持久增高,RANA明显增加;②肾动脉内分别注射NO前体L-Arg和ANP后,ET-1的上述效应即被阻抑。结论:肾动脉ET-1引起RANA明显增加,百此效应可被同一途径注射NO和ANP所消除。  相似文献   
996.
提出一个新的神经信息编码假设,称为神经元簇的层次性联合编码假设。它不同于祖母细胞假设和Hebb经典细胞群编码模型,但融合了它们的优点,因而可以解释更多的神经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997.
Xu DY  Jia HB 《生理学报》2001,53(5):349-354
实验通过大鼠侧脑室和杏仁核给予5-HT3受体激动剂1-phenylbiguanide(PBG),用3H-TdR掺入法测定脾细胞丝裂原(concanavalin A,Con A和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增殖效应,用活化脾细胞增殖法测定IL-2生成,MTT法测定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和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浆皮质酮水平,以探讨大鼠杏仁核5-HT3受体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5-HT3受体拮抗剂granisetron(GNT,0.1-0.4mg/kg ip)剂量依赖地增强Con A和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作用在连续给药5d最明显,双侧脑室给予PBG(5ug/side)可增强ConA和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作用在连续给药3d最明显,双侧和单侧中共杏仁核给予PBG0.5ug均增强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和IL-2生成,底内侧杏仁核给予同剂量PBG仅增强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不影响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和IL-2生成,中央杏仁核给予PBG升高血浆皮质酮的作用较底侧杏仁核给予等量PBG引起的升高血浆皮质酮作用明显(P<0.01),侧脑室,中央杏仁核和底内杏仁核给予PBG对丝裂原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影响不同,但均被同时同部位给予GNT所拮抗,提示杏仁核中央核和底内侧核的5-HT3受体可能以不同方式参与ConA或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的调制。  相似文献   
998.
孤啡肽对海马IL—1β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H  Du LN  Jiang JW  Wu GC  Cao XD 《生理学报》2001,53(3):209-214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及大鼠创伤应激模型,观察孤啡肽对海马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抗大鼠IL-1β抗体能明显改善创伤介导的免疫反应,即有效下调巨噬细胞分泌IL-1和TNF-α的能力,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后2h海马IL-1β的表达明显下降,且此作用能反啡肽受体拮抗剂阻断,免疫荧光双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孤喱肽的受体在神经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实验结果提示,海马的IL-1β参与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反应,孤喱肽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海马的中枢神经细胞,抑制L-1β的合成及释放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999.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AD发病机制复杂,是环境、遗传和年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沉积、微管相关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是AD典型病理特征,大量研究证明,Aβ、tau蛋白聚集诱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是AD炎性机制的核心环节,且以其和上下游分子为靶点的抑制剂和化合物治疗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空间记忆功能障碍,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待研究。因此,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可能是AD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以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及与AD关系进行综述,并总结以NLRP3炎症小体为靶点的AD治疗药物,以期为AD等NLRP3炎症小体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唐业忠  王祖望 《四川动物》2000,19(3):173-175
动物的鸣声可分为鸣叫和鸣唱。鸣唱为一系列连续发出的由不同音节组成的固定序列。一般而言,音节数多于两个,由雄性个体在繁殖季节发出。鸣叫多为单音节重复发音,偶尔也有两个音节。除鸣禽外,陆生脊椎动物的鸣声都归为鸣叫类型。鸣唱主要被用于宣告领域或求偶。同时,也被用于亲缘识别和刺激异性同步发情。鸣叫的功用较多,所以包括鸣禽在内的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都能发出此类叫声。鸣叫也可用于宣告领域或求偶,如蛙类。鸣叫还可以恐吓竞争对手或敌害,报告敌害或食物的方位以及表达情绪等。1 两栖动物蛙类的绝大多数种类都能鸣叫,有尾类的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